艾灸上火,還要繼續灸嗎?

最近很多人反映,艾灸時或者艾灸後總是很容易上火,出現口乾舌燥、起紅疹子、起水泡、眼睛充血乾澀、眼屎多、大便秘結,煩躁等症狀。很多人為此一直在糾結到底要不要繼續艾灸了。

艾灸上火,還要繼續灸嗎?

艾灸上火勿擔心

排除灸法和取穴等操作問題外,其實秋冬上火是很正常的,艾灸上火還是很好的排病反應!

首先,秋冬的氣候最主要的一個特點就是“乾燥”。秋冬早晚溫差大,這個季節是人體在夏季與冬季的一個適應過程,不能保持新陳代謝的平衡和穩定,所以常常會引起人體生理機能上的失調,從而導致各種“上火”症狀。

艾灸上火,還要繼續灸嗎?

另外,艾灸後上火其實是件好事,說明產生了排病反應。艾灸時人體陽氣被調動起來後,會有正邪相抗的過程。在氣機的鼓動下,體內的寒溼外邪被化開,這些垃圾毒素就會從皮膚和經絡中排出來,其表現方式就是起紅點、紅疹、水泡等反應。

艾灸上火,還要繼續灸嗎?

容易上火還與體質有關。大多陰虛體質,脾腎虛寒,嚴重氣血兩虛的人,經絡不通,在艾灸初期多出現這種虛不受補的現象。艾灸培補人體陽氣,待正氣充足之後,這些反應都會消失。

艾灸上火到底要不要救火,如何救?

一般來說,艾灸上火屬於人體自我機制調整的一個過程,我們可以不用幹預,繼續堅持艾灸,當然這是在上火不影響正常生活、工作前提下,但如果無法忍受,就需要我們人為救“火”了。

艾灸導致的上火多屬於虛火,這個怎麼理解呢?我們知道,艾火屬於純陽之火,艾灸後,人體陽氣補充,如果陰血不足,則陽氣就會出現相對過盛,向外浮散,從而出現各種“上火”症狀。

艾灸上火,還要繼續灸嗎?

此時解決的辦法有兩種,第一是要滋陰,第二要引火歸元,即艾灸配合睡前用泡腳,加大引火下行的力度。或者艾灸湧泉、太溪、足三里各穴位10分鐘等穴位達到引火歸元的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