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施策系統集成 雲南九湖治理成效顯著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記者劉穎報道 近年來,雲南省把九大高原湖泊保護治理作為壓倒性任務,建立常態化、長效保護治理機制,堅持規劃引導、生態優先、科學治理、綠色發展、鐵肩擔當,以改善九湖水環境質量為核心目標,以建設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為主要任務,以河長制湖長製為主要抓手,以湖泊保護治理統領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九湖治理成效顯著。

在九湖治理上,雲南突破傳統治理模式,全面提升治湖思路。明確保護優先、嚴格管控、一湖一策、系統整治的治理思路,制定《雲南省九大高原湖泊保護治理攻堅戰實施方案》,實現從“一湖之治”向“流域之治”的徹底轉變,“一湖一策”加大治理。

創新體制機制,認真履行政治責任。2015年以來,雲南省委、省政府先後80多次召開會議研究部署高原湖泊保護治理工作,60多次開會研究洱海保護治理工作。雲南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分別擔任保護治理任務最緊迫最艱鉅的撫仙湖、洱海省級湖長,省級黨政領導擔任其他湖泊省級湖長。省財政每年安排36億元財政專項資金支持九大高原湖泊保護治理。目前,九大高原湖泊保護治理的年度省級財政資金投入較2016年增長約4倍。引入有經驗的國企參與九大高原湖泊保護治理,提高治理水平;創新建立跨省湖泊保護治理新機制,瀘沽湖成為打造成長江流域跨省共抓大保護的綠色發展範本。

“一湖一策”治理方案,實施精準治理。玉溪市、麗江市高標準編制治理保護總體規劃;滇池流域通過牛欄江向滇池生態補水28億立方米,開展三年攻堅行動;陽宗海創新建立基層黨建與河長制“雙推進”工作機制和企業河長制;在杞麓湖、星雲湖推進“河長清河行動”;玉溪市啟用“釘釘河長通”;程海實施“智慧程海”項目,實現信息化管理;陽宗海全面使用移動河長APP實現“掌上治水”全覆蓋。

從“一湖之治”向“流域之治”轉變,系統推進保護治理。一是嚴格落實“三線一單”。按照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環境准入負面清單要求加強空間管控。撫仙湖流域22家企事業單位和所有工礦企業全部退出;瀘沽湖和程海以規劃為抓手,沿湖生態紅線和管控區基本劃定;昆明市在湖濱一級保護區繼續實施退人、退田、退房、退塘,還湖、還水、還溼地的“四退三還”工程,累計恢復滇池水域面積11.51平方公里;洱海科學劃定核心保護區,研究擴大核心保護區範圍,重新確定生態環境保護“紅線”,留出更多生態環境空間,完成1806戶生態搬遷,拆除違法違規建築19.7萬平方米,“人進湖退”現象得到遏制。二是加強流域控源截汙體系建設。洱海初步構建了“從農戶到村鎮、收集到處理、尾水排放利用、溼地深度淨化”的截汙治汙體系;昆明市推進水質淨化廠超極限除磷提標改造試驗示範工程,滇池流域建立入湖河流生態補償制度,構建水質水量監測體系,以水質倒逼工作,截汙堵源。

目前,九大高原湖泊水質明顯改善。2018年,撫仙湖、瀘沽湖全湖水質保持Ⅰ類;洱海湖心斷面為Ⅱ類,達到國家考核要求。2019年1-5月,洱海全湖水質總體穩定,均為Ⅱ類;程海(氟化物、pH除外)符合Ⅳ類標準;杞麓湖水質惡化趨勢得到遏制,基本實現脫劣Ⅴ類;星雲湖營養狀態指數有所降低;陽宗海湖體水質穩定保持在Ⅲ類,水質良好;異龍湖水質惡化趨勢得到遏制,主要汙染指標呈明顯下降趨勢;滇池全湖水質達到Ⅳ類,為30年來最好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