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說三國人物—曹叡篇,唯一一位活著就知道自己廟號的皇帝

正說三國人物—曹叡篇,唯一一位活著就知道自己廟號的皇帝

曹叡

曹叡,是魏武帝曹操的孫子,魏文帝曹丕的長子,是曹魏政權的第二代君主。說起曹叡其人,他還算是一個合格的皇帝。在位期間,守住了父祖的基業,成功抵制住了蜀漢諸葛亮、東吳孫權的進攻,而且還打敗了遼東的公孫淵,將遼東地區正始納入曹魏的有效管轄。在用人方面,他對父、祖遺留的大臣們,也都是委以重用,有效地鞏固了自己的政權統治。

  然而,曹叡也不是沒有缺點,當初,魏國謀臣劉曄對曹叡的評價就是“漢武帝之儔”。顯然,劉曄應該是慧眼識人的,不僅肯定了曹叡的才幹,也預料他也有著漢武帝一樣的缺點喜歡奢華、不愛惜民財。特別是隨著蜀漢丞相諸葛亮死去,蜀國暫時不再發動新的軍事進攻,曹魏西北邊疆趨於安穩的時候,曹叡卻開始洛陽城裡大興土木,大肆建造宮殿,許多群臣紛紛上書勸諫,曹叡也置之不理。之後也更是沉浸於酒色,加速了自己的死亡。

  曹魏景初三年(公元239年)12月,魏明帝曹叡身體不適了,並且愈發嚴重了。於是,他開始考慮自己的身後事了。當初,曹叡一直沒有兒子,這對於一個家天下的帝國來說無疑是嚴重的。曹叡為了解決繼承人的問題,就秘密地從宗室中收養了兩個孩子,一個叫曹芳,封為齊王一個叫曹詢,封為秦王。但由於是十分秘密的宮闈秘事,沒有知道這個兩個孩子準確的信息了。

  當時,曹叡正直壯年,也就是35歲,兩個小皇子也不過8、9歲。他死後,不論立哪個孩子,都是無法處理自己掌管國家朝政的,必須安排合適託孤大臣輔政,才能保證曹魏政權的和平交接和繼續執政。所以,曹叡在病榻上,思考的問題就是輔政人選的問題。

  一開始,曹叡打算讓宗室的燕王曹宇為輔政的首席大臣,與夏侯獻、曹爽、曹肇、秦朗等共同輔佐自己的養子齊王曹芳。從這個輔政名單來看,就是一個以曹魏宗族為核心的輔政人員。其中燕王曹宇,是曹操的兒子,輩分來說是曹叡的叔叔,但曹宇深得曹叡的喜愛,所以讓他當首席輔政大臣。其他比如曹爽是曹魏宗族,重臣曹真的兒子,曹肇是曹魏重臣曹休的兒子,秦朗則是曹操的養子。可以說基本是一個以曹家人為班底的輔政班子。

正說三國人物—曹叡篇,唯一一位活著就知道自己廟號的皇帝

曹宇

 可燕王曹宇自知才能有限,無法承擔重任,陳誠固辭,不肯接受這項重託。看曹宇不肯受任,曹叡向身邊的近臣孫資、劉放詢問意見。孫資、劉放二人,是曹叡後期十分信任的近臣,相當於貼身的機要秘書,不僅掌握許多核心機密,還能左右曹叡的意見。當初曹魏有名的謀臣蔣濟就對曹叡過分寵信孫、劉二人不滿,曾經上書魏明帝,但換來的卻是魏明帝的不理不睬。此時,面對曹魏政權交接的大事,作為近臣的他們不會置之不理的。

  原來,孫資、劉放等人與夏侯獻、曹肇等有矛盾,夏侯獻、曹肇因為孫資、劉放長掌管機要,心裡不滿。當時,殿中有雞棲樹,二人相謂:“此亦久矣,其能復幾?”指的就是孫、劉二人。所以,孫資、劉放就擔心一旦這些人輔助了,他們還會有好果子吃嗎?於是,他們借與魏明帝親近的關係,主動在曹叡藉機誣陷曹肇等人,打算讓魏明帝更換輔政人選。

  而曹叡聽從他們二人的誣陷,也對夏侯獻、曹肇等人不滿了,並考慮更換輔政人選了,並想孫資、劉放等人詢問合適人選。接著,孫資、劉放又在魏明帝面前稱讚曹爽,勸說魏明帝任用曹爽為首席輔政大臣,並召司馬懿入朝輔政。其實,孫、劉二人當然明白,只有司馬懿才能保全其官位及身家性命兩人。因為孫、劉二人知道他們只是機要秘書,完全靠是曹叡的信任和寵信,曹叡一死,他們就沒有依靠了。而且,他們自己也沒強大的黨羽和軍權,根本無法與夏侯獻、曹肇抗衡,所以,他們必須依附有實力的權臣,來保全自己。當時,手握重兵,三朝重臣司馬懿無疑是最佳人選,所以他們提議由司馬懿輔政。而他們稱讚曹爽,無非認為是曹爽與他們沒矛盾,而且為人還算和善,日後不會找他們麻煩。所以他們以私念而壞國家大計,是昭然可知的,裴松之稱“放、資稱讚曹爽,勸召宣王(司馬懿),魏室之亡,禍基於此”,的確一語中的。

正說三國人物—曹叡篇,唯一一位活著就知道自己廟號的皇帝

曹爽

  在曹叡詢問孫、劉二人的時候,曹爽就在病榻前,曹叡當著他們的面前問道:“曹爽能否擔任重任”,此時,曹爽早是汗流浹背,戰戰兢兢的,被驚著說不出話來。後來,還是劉放偷偷地踢了曹爽的腳,緩過神的曹爽才回答到:“臣以死奉社稷”,總算過關了。於是,曹叡決定聽從他們的建議,讓曹爽與司馬懿輔政。

  但曹肇等人的再次進諫,又使魏明帝舉棋不定了,他暫停了召司馬懿入朝。最後,聽聞帝意復變,孫資、劉放急速入宮,搶先在病榻前脅迫魏明帝,下詔罷免了曹宇等人官職,封曹爽為大將軍,再次召司馬懿入朝。當時,重病的曹叡,根本無力書寫詔書,是孫資、劉放二人強行握著曹叡的手書寫。可見,可見病入膏肓的曹叡,早已無法自己左右曹魏帝國的命運了。

  而此時在征討遼東回軍的司馬懿,本來接到安排他駐軍關中的命令,但不久又來了召他入京的命令,面對前後接到兩份內容不同的詔令,感覺到朝廷有變,司馬懿星夜入朝趕到洛陽曹睿的榻前。

  當時,曹叡在病榻上奄奄一息,留著一口氣,就等司馬懿的到來了。也許他還不放心司馬懿,要當面囑咐幾話。當司馬懿來到曹叡的病榻前,曹叡握住司馬懿的手說道:“吾疾甚,以後事屬君,君其與爽輔少子。吾得見君,無所恨!”意思就是說“我快要死了,當以後事囑託你,你與曹爽一起輔佐我的幼子,我能最後見一面,死無遺憾了。”司馬懿聽見曹叡這麼說,馬上磕頭流涕了。接著,曹叡宣佈立八歲的曹芳為太子,還讓曹芳抱著司馬懿的脖子,以示親近。之後,又宣佈曹爽為大將軍,假節鉞,都督中外諸軍事,錄尚書事,這樣加封曹爽,無非是給曹爽軍政的最高權力,讓他與太尉司馬懿一起受遺詔輔佐曹芳。擔心曹爽能力不足,曹叡還封孫禮為大將軍長史,用來輔助曹爽。而一番囑託後,曹叡最終閉上了眼睛了,走完了自己短暫的三十六年,一場託孤的政治鬥爭也落下了帷幕。

  縱觀曹叡死前的整個託孤事件,是一場近臣與宗室之間的權力較量。魏明帝作為主要責任人,應對整個託孤事件負責。他缺乏深謀遠慮,事前沒有對託孤事情進行全面考量,也沒有制定相應的預案。在第一人選曹宇不受職的情況,由開始舉棋不定,最後在病入膏肓的時候,又偏聽偏信,聽信近臣的劉放等建議,錯選了沒有才幹智謀的曹爽為輔政大臣,這也表現了他識人不明。特別是在任用司馬懿的問題上,沒有預見司馬懿的野心,也沒有預見到曹魏宗室與權臣之間日後激烈的矛盾,對權臣掌權也缺乏相應的制約措施,沒有抑制權臣的勢力發展。這些都對日後曹爽之死,曹魏宗族勢力衰敗,司馬氏家族掌握大權,魏晉易鼎帶來了深遠的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