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軒高科:別忙著圈錢了,先給70億應收賬款排雷吧

國軒高科主營產品是新能源汽車用動力電池,下游客戶都是各大新能源整車廠商。近日該公司正在申報發行可轉債,計劃募集資金18.5億元,除了3.5億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之外,其餘全部計劃投入到動力電池擴產項目中,這些項目總投資額高達近30億元,預計將新增17GWh動力電池產能,與該公司2018年全部動力電池產能相當,並大幅超過了2018年動力電池的實際銷量。

廢話不多說,力場君(微信公號“基本面力場”)認為現在的國軒高科,風險極大。

產能過剩陰霾

在發行可轉債可行性報告中,國軒高科對產能擴張的前景很樂觀,這是肯定的,要是自己都不樂觀,還能通過監管部門的審核嗎?

國軒高科自己披露到:“根據國際能源署預測,到2020年全球電動汽車銷量將達200萬輛,插電式混合動力車銷量將接近500萬輛,預計動力電池需求將超過1100億瓦時;而到2030年,國際能源署預計純電動汽車(EV)銷量將達900萬輛,插電式混合動力車(PHEV)銷量預計接近2500萬輛。”

但事實情況,動力電池的行業環境,恐怕並非這樣樂觀。

公開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國內動力電池總出貨量為22.86GWh。而同期動力電池產能約為91.87GWh、實際的電池產能利用率不足25%;加之新產能的繼續投放,專業人士預計2019年末動力電池年產能將達200GWh。

國軒高科自己的財務數據也指向,該公司的問題不在產能上,而是在銷售段。公司2018年末的存貨淨值已高達22.77億元,幾乎相當於同年結轉主營業務成本的三分之二,相比2017年末的15.15億元大幅增長了近50%;今年第三季度末的存貨餘額則進一步增加到24.88億元。

更何況,這還是建立在動力電池出貨價格大幅下跌的背景下,如果以出貨量計算,國軒高科2018年電池組銷量為1.28 GWh,而同年的產量則高達1.77 GWh,庫存數量從2017年末的0.26 GWh猛增到0.75GWh,翻了兩倍。

這樣的數據表現絲毫看不出來該公司面臨著產能不足的瓶頸,相反,看到的都是銷售不暢的困境。

國軒高科:別忙著圈錢了,先給70億應收賬款排雷吧

大客戶們的日子也不好過

在可行性報告中,國軒高科稱“擁有大量優質的客戶資源”,包括了江淮汽車、北汽新能源等,但是現在的情況確實,伴隨著乘用車銷量在今年的持續下滑,各大車企的日子也都不好過、紛紛勒緊了褲腰帶。

從公佈的10月產、銷快報,江淮汽車產銷量分別同比下滑11.02%和10.52%,北汽藍谷則更慘,產量大幅下滑了69.82%,銷量也下滑了2.42%,他們誰能成為國軒高科的“救世主”?

事實上,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9月份,新能源汽車同比下滑34.2%至8萬輛,跌幅擴大且超出預期,相關企業認為連續3個月的下滑銷量已經致使國內的動力電池行業引發供應矛盾。

而惟獨國軒高科逆勢認為自己產能不足、“我命由我不由天”,實在有些自信心膨脹。

國軒高科:別忙著圈錢了,先給70億應收賬款排雷吧

70億應收賬款壓頂

相比尚未可知的未來,當下的國軒高科其實也身陷險境,最大的危險就來自於該公司高達70億元的應收賬款。

根據相關數據披露,國軒高科在2016年到今年3季度末的應收賬款淨值分別為24.11億元、35.52億元、50.01億元和70.96億元,應收賬款週轉率分別為2.5、1.62、1.2和0.85;截止到今年3季度末的70億元應收賬款,竟然相當於2018年全部營業收入50億元的1.4倍。力場君就想問國軒高科一句:你自己嚇得慌不?

更關鍵的是,鉅額應收賬款背後,欠款客戶都是誰?到底能不能順利還款?

畢竟就在這個月,已經有當升科技、杭可科技、新宙邦、容百科技4家上市公司,因對來自比克動力的應收賬款存在無法回收,而導致鉅額資產減值損失;比克動力的“連還債”的上游,則直至新能源整車龍頭眾泰汽車。

國軒高科的應收賬款中,有沒有包含對眾泰汽車的應收賬款?這一點,力場君未可知,因為國軒高科從未在年報中詳細披露客戶名稱和應收賬款欠款客戶名稱。但有一點細節,在國軒高科發佈的2018年年報中,多次提到該公司與眾泰汽車的合作;但是在最近發佈的可轉債可行性報告中,卻對眾泰汽車隻字未提。

不論國軒高科70億應收賬款中,有沒有包含對眾泰汽車的應收賬款,在眾泰汽車供應商鏈條上已經暴露出兌付危機的背景下,國軒高科都應該向投資者說清楚,力場君(微信公號“基本面力場”)覺得,這是一家上市公司沒有理由迴避的。

國軒高科:別忙著圈錢了,先給70億應收賬款排雷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