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厕革命”“质”和“量”实现双提升

“设施一应俱全,装修简洁大方,一点臭味也没有,感觉和自己家的厕所一样干净。”

11月20日上午10时许,在杏花岭区程家村东巷的一座公厕里,市民李女士一边洗手一边对记者说。

公厕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形象,也体现着一座城市的文明细节。自太原市开展创城工作以来,作为一项民生工程,太原市今年新建了百余座公厕,并有一批公厕完成提档升级的改造。

公厕“内涵”足

“公厕革命”“质”和“量”实现双提升

位于杏花岭区滨河东路旱西关街口的一座公厕,经过改造后,建筑面积达100平方米左右,白色屋顶、棕黄色的外墙。走进公厕,醒目位置可见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温馨提示,公厕还配有环卫工人休息室和第三卫生间,其间放置了婴儿护理台等设施,还可以提供给“母亲协助小男孩如厕、子女协助老人如厕”等有需要的人群。

程家村东巷是一条小街巷,临街商户多,周边还有棚户区,公厕是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巷子中段的公厕已改造一新。公厕主体采用装配式建设方式,如同拼积木一样直接组装起来。杏花岭区环卫局公厕办主任刘兵介绍说,由于临近居民区,附近水压不高,公厕冲水系统引入了飞机、高铁上通用的真空泵技术。“有了真空泵的吸力,每次用水量相当于一瓶矿泉水的量,比普通公厕冲水节水三分之二。”刘兵说。

阳曲县更是将“公厕革命”作为一项民心工程,近三年累计投入上千万元,新建或改建了一批公厕,县城范围内告别了旱厕,如厕环境得到显著改善。而且,在新建或改造的公厕中,阳曲县基本配备了无障碍设施、置物台、挂衣钩、洗手池、文明指示标识等便民设施,部分公厕还增加了第三卫生间。

小厕所连着大民生,关系大文明。近年来,太原“公厕革命”的春风吹遍了全市各地,以往“难登大雅之堂”的公厕大量使用了新工艺和新技术,不仅让市民“方便”更方便了,更大大提升了城市的品质。

公厕“颜值”高

小店区高速出口处有一座新建成的装配式公厕,远看如同一栋独立的小洋房,红白相间的三角屋顶,在蓝天白云映衬下,十分漂亮。公厕入口处的墙上都安装了一个液晶显示器,这是一套智能化监控系统。负责公厕建设的施工人员介绍说:“系统连接了所有的智能化设备,实时对厕所的人流量、厕位使用情况、温度、湿度等进行监测,由此提醒保洁人员清理打扫。”这套管理系统今年在小店区、晋源区新建的公厕中得到大量使用。

新建的公厕不仅看起来“高大上”,而且很便民。万柏林区恒大影城旁一座新建的公厕,其人性化设计颇受好评。公厕在女厕蹲位的设计上有所偏重,女厕蹲位与男厕蹲位的比例是8:5。公厕还配备了“第三空间”,相当于一间“公厕家庭间”,主要是方便市民照顾家人如厕,或是方便残疾人如厕,和携带婴儿的妈妈如厕。

新建的公厕还增加了母婴间,里面配有一个成人马桶和一个儿童马桶,解决了家长带小孩如厕难的困扰。另外还增加了夜间公厕的功能,实现了24小时开放,建设方式是在日间公厕的旁边增设了两个厕位,夜晚会有灯光牌指示,方便市民夜间如厕。

小角落里的大革命

太原市现有公厕650座,依照城市规模以及人口总量,缺口尚有1400多座。

今年太原市“公厕革命”在“质”和“量”上实现了双提升。太原市市容环卫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说:“令人欣喜的是,太原市原计划新建公厕100座,在制订计划时,多方调研,自加压力,共下达公厕建设计划121座,各县(市、区)在建设时再次自加压力,新建总数达到130多座。”在新建的公厕中,100平方米以上的16座,50平方米至100平方米的45座,剩余的面积基本在50平方米左右,累计投入资金6000多万元。目前,已有127座公厕完工并陆续开放,剩余的将于年内完工。

为方便群众查找公厕位置,环卫部门还设立了公厕导向标识。健全完善公厕管理制度,对公厕开放时间、管护标准、工作规范、考核办法予以细化落实,定人、定岗。

令人欣喜的是,太原市正在制定公厕建设专项规划,明年将继续加大建设力度,力争以公厕最美面貌助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