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河上“最後”的渡船

渭河上“最後”的渡船

濱壩渡口,方便的渡口

渭河是陝西境內一大河流,從西到東穿過關中地區。雖然渭河上修建了很多橋樑,但是在鄉下,人們還是喜歡用渡船過河,主要是方便。

在渭南市華州區渭河段下廟鎮濱壩村有一濱壩渡口(解放前稱周家莊渡口)至今還保留著傳統的過河方式。

這個渡口由苟立平、苟立志、苟立宏三兄弟經營。大哥苟立平,從17歲開始,就子承父業,成了渭河大壩上的擺渡人。上世紀八十年代渡船還是木船,小而且容易損壞,1990年投資近20萬元改為了鐵船,船取名為:陝渭華渡1號,船長15.7米,寬10.5米,同時能裝載三輛轎車。

渭河上“最後”的渡船

從濱壩到對岸的張家村渡船最便捷

渭河上“最後”的渡船

客人們感覺到很方便

渭河上“最後”的渡船

微笑服務,經營之本

雖是鐵船但也是靠人力拉動鋼纜滑行,180米到300米的距離(枯水和漲水時河面寬度不同)也是蠻吃力的,隨著哥仨個年齡大了,去年他們買了一臺柴油發動機當動力。為了省錢,馬達開關都不用,改錐直接一別就啟動了,離合器用繩子系在模板上腳踩就掛擋了。

渭河上“最後”的渡船

電瓶線鬆了,叔叔指揮侄子接上

渭河上“最後”的渡船

從手拉船到動力船,也是進步

渭河渭南段的渡口曾經有很多,現在所剩無幾,隨著渭河大橋的建立,取代了好些渡口,靠渡口撐船謀生的人們,不得不放下手中的竹篙另謀生計。然而,在下廟濱壩渡口,苟立平、苟立志兄弟倆依然堅持著,因為這個渡口可以縮短近四十多里的距離,讓周圍的百姓幾分鐘就可以到達渭河以北或渭河以南。

渭河上“最後”的渡船

擺渡船,安全是第一

渭河上“最後”的渡船

渭河上“最後”的渡船

嚴格操作程序,不敢馬虎

渭河上“最後”的渡船

如今,侄子苟海明也加入其中,通過微信傳播,讓大家知道他們的渡口還在堅持運行。

他們非常注意安全,兩岸設置了固定的鋼纜,一是保證船不會偏航,二是如果發動機出了毛病,人工可以渡船。另外,趕上洪水來,水流急,水位高,他們就停航。

他們收費低廉,一臺車收20元,一個人5元。趕上親戚朋友,甚至就免費了。

他們不知道這個渡口還能堅持多久,但他們每天的都是真誠地對待每一個需要渡河的人。

渭河上“最後”的渡船

一個人過河,也保證開船

渭河上“最後”的渡船

鄉里鄉親的,給盒煙抽抽

渭河上“最後”的渡船

鋼纜固定在岸上,確保不偏航

渭河上“最後”的渡船

堅持到什麼時候,不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