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爽的问题,其实就是一个典型中国式家庭的悲剧


郑爽的问题,其实就是一个典型中国式家庭的悲剧

这世界上最可怕的不是一个孩子做错了事情,

而是从头到尾,

根本没有一个人肯站出来告诉那个孩子,

这条路再往前走只有尽头,没有出口。

为人父母,第一责任就是给孩子足够安全爱和安全感,而不是打着望女成凤的旗号实行高压政策,让她按照自己的心愿行事;



如果自己都无法给孩子建立一个对爱的正常感知,连亲子关系都这么单向输出的情况下,怎么指望她能够很好地跟外人进行良好交往呢?

这几天,自带热搜体质的郑爽又被推向了舆论风口。自从她公开微博小号yeah虚拟小号后,连日来言论“放飞自我”,一度被网友调侃为被下降头。

郑爽的问题,其实就是一个典型中国式家庭的悲剧

郑爽的问题,其实就是一个典型中国式家庭的悲剧

是不是看不懂?

那说明你是正常人。没有解密工具,一般人是看不懂爽妹子的微博。

事情来龙去脉是:

1、2月17日,被媒体拍到“抽烟”,形象受损。

郑爽的问题,其实就是一个典型中国式家庭的悲剧

2、郑爽铁杆粉丝为了维护偶像,声称图是P的,被动图打脸后话风一改,开始一致宣扬“抽烟无错”,“就算抽鞭炮也喜欢”。

3、路人开启群嘲模式,说郑爽粉丝是“脑残粉”

4、郑爽看粉丝被骂,护犊心切,赶紧开通微博小号怼黑粉。

原本偶像维护粉丝这种行为大家也都可以理解,只是她处理问题时既无逻辑也无章法,让人完全看不懂。这感觉就像是,一群不同次元的人在自己彼此懂得的语言和大脑回路里交流,只留旁观者一脸懵逼。

这完全不像一个25岁成年人该有的正常脑回路。

这跟她参加真人秀里的表现是一样一样的:矛盾、纠结、拧巴、前言不搭后语,让人觉得“奇葩”。

这里是我“奇葩”并不是贬义,而是让人觉得很奇怪,她既张扬直率到让人惊讶,又暴露出多虑敏感的另一面,丝毫不像一个被包装上市并出道9年的明星。

在花少里和宁静对呛,和许晴撕逼;

郑爽的问题,其实就是一个典型中国式家庭的悲剧

达不到自己期待时就会一个人哭,开始自责,称无法享受和大家在一起的快乐。

郑爽的问题,其实就是一个典型中国式家庭的悲剧



显然这是不懂人情世故的表现,给自己过大的思想包袱导致自己无法平静地看到自己所受的挫折,所以容易崩溃让旁人感受到压力,同时导致她不合群。

简单来说就是,不会表达自己,排解自己的情绪。

和她关系好的井柏然说她“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她说的话让别人听不懂。

郑爽的问题,其实就是一个典型中国式家庭的悲剧

毛阿敏听了她小时候经常转学的事情后,认为她是一个“极度没有安全感”的人,想去和大家亲近又不知道怎么才能融洽。

郑爽的问题,其实就是一个典型中国式家庭的悲剧

就连和爸爸相处时,也是敏感又好强,想独立却又没有安全感。

在《旋风孝子》里,爸爸要帮她拿箱子,她的反应就是“我让你拿大家怎么看我”。

郑爽的问题,其实就是一个典型中国式家庭的悲剧

爸爸让她多吃点东西,她情绪崩溃哭诉自己的压力,认为自己就不适合娱乐圈。而不吃饭是因为观众不喜欢胖子,如果观众喜欢的话那她可以。

郑爽的问题,其实就是一个典型中国式家庭的悲剧

这样的郑爽让人又气又心疼,气她的低情商、不合群,满满招黑技能,而心疼她更多时候像一个无助的孩子,活在自己的世界,想龟缩起来又想出去挣表现。

其实,郑爽看起来就是一个敏感又好强,独立又没有安全感的矛盾体。这样的个性养成,除了是在娱乐圈重压下生存的不良反应,还和她的成长经历有关。

人越长大越会感受到童年经历对自己抹不去的烙印。

中国有一句话: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寄托了很多父母对儿女的期望,希望儿女出人头地,有美好的前程,甚至完成他们之前未能完成的心愿。

这种想法根治在国人心中,并且成为很多父母教育儿女的基本理念:让儿女按照自己的心愿行事。

郑爽就是在这样的教育逻辑中成长的。

郑爽从小是那种妈妈口中“隔壁家的孩子”,小学连连跳级,文化艺术两手抓,奖状一大把,16岁时被中戏、北影、上戏同时录取。

郑爽的问题,其实就是一个典型中国式家庭的悲剧

父母为了让她能走演艺这条路,在童年时期就给予高压训练,灌输“争第一”的思想。

郑爽的问题,其实就是一个典型中国式家庭的悲剧

即使考91分也会被骂或者被打手心。

郑爽的问题,其实就是一个典型中国式家庭的悲剧

5岁登台演出,12岁就远离沈阳的家,独自一人去成都学舞蹈。(12岁啊!!!我还在跟小伙伴疯玩呢!)

郑爽的问题,其实就是一个典型中国式家庭的悲剧

郑爽说:那时候自己常常偷偷哭,因为在集体生活中跟别人相处并不融洽。

郑爽的问题,其实就是一个典型中国式家庭的悲剧

而此时的郑爽,能想到的解决办法竟是“要做第一名”, 或许是在她被灌输的思想里,只有成绩好才能受到别人尊重,被同学喜欢吧?都经历过的我们当然知道,现实并非如此。

而这样的郑爽又特别缺爱,只要表现得一点不好,她妈妈就开始对她进行负面评价,觉得女儿让她失望。

12岁的小孩子,听到这样的话,真的是很无力……

为人父母,无法给孩子建立一个对爱的正常感知,连亲子关系都这么单向输出的情况下,怎么指望她能够很好地跟外人进行良好交往呢?

在这样的情况下,郑爽是如何寻求依靠的呢?

郑爽的问题,其实就是一个典型中国式家庭的悲剧

郑爽的问题,其实就是一个典型中国式家庭的悲剧

郑爽的问题,其实就是一个典型中国式家庭的悲剧

郑爽的问题,其实就是一个典型中国式家庭的悲剧

恋爱

在情窦初开的年纪,郑爽找到了“爱情”作为自己的支撑点。但恋爱最忌讳的就是一方全身心投入,丢掉自己的一片天地,这也是她不会和人打交道的表现。

自2009年和张翰交往后,爽妹儿完全沉浸在二人世界中,正处在事业上升期作品越来越少,原因是怕男方吃醋,拍戏都要求必须和张翰一起。

郑爽的问题,其实就是一个典型中国式家庭的悲剧

然而张翰那边呢?该怎么接戏就怎么接戏,该怎么激情就怎么激情,光明正大与女明星炒绯闻……

这边男生还是个风流浪子,爽妹儿呢?只想早点和他结婚生子,却看着事业越来越好的他越来越没有自信,甚至去整容。

这简直就是双方完全不平等的男强女弱的小学生打闹式恋爱。

后来这段纠结而不对等的感情最终以郑爽单方面宣布分手而画上句号。

在这段感情里,很明显看出,郑爽依旧没有安全感。而她的内心呢,并不是当明星,而是和爱人结婚生子。

而出名当演员呢,其实是爽妈的梦想。

郑爽的问题,其实就是一个典型中国式家庭的悲剧

这是一个典型中国式家庭的悲剧。父母或将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或者拔苗助长,让他们承受和年龄不相符的压力,同时又不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而这种烙印都会在孩子们成年之后慢慢凸显,比如脆弱敏感,不信任他人,缺乏安全感等等。

郑爽就是如此,在重要的心理建设年龄段,她既没有朋友的宽慰,也没有父母的支撑,只能自己扛过去,于是学会了“自言自语”,有了自己的小世界,旁人根本听不懂。

郑爽的问题,其实就是一个典型中国式家庭的悲剧

中国父母的一大爱好,就是把自己没实现的梦想,强加到孩子身上,还冠以爱的名义。

很多爸爸想当官,官瘾还很大,然而未遂,总是想让孩子当公务员,进而在仕途上有所作为。

很多妈妈自己想出名想挣钱,于是就逼着孩子去考艺校体校,还时不时灌输我要拿冠军观念;

很多父母有名校情结,当不了北大清华的学生,就想当北大清华学生的爸妈……

这种自己梦想自己不去实现,反而硬塞到孩子身上,不仅仅是自私,还是父母失败的表现。

父母和孩子是完全独立的个体,他们有权规划自己的人生。

就像纪伯伦《论孩子》所说:

“你的儿女,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而不是你的想法。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其实,最好的方式,就是家长和孩子都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大家一起成长。

最后也希望,这个世界可以对郑爽这样揠苗助长的孩子少点苛责,多点宽容。毕竟,追求成功和美好,允许失败和眼泪,接纳不完美,才是这个世界该有的善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