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軌道上人造衛星容易墜入地球,而月球卻很穩定,這是為什麼?

似乎把衛星送入地球軌道是世界上最簡單、最自然的事情。畢竟,40多億年來,月球一直在繞地球軌道運行,我們有目共睹,它運動的穩定性沒有任何欺騙和嘲弄。然而,如果我們把繞地球軌道運行的人造衛星留在太空中,僅僅幾年或幾十年,它們會重新進入大氣層,就像許多人造衛星和航天器最總的結局那樣,要麼燃燒,要麼撞向地面和海洋。

地球軌道上人造衛星容易墜入地球,而月球卻很穩定,這是為什麼?

ATV-1衛星重返大氣層的大氣層。

此外,如果我們觀察所有其他行星的自然衛星,它們都比環繞地球的人造衛星要遠得多。例如,國際空間站(ISS)每90分鐘繞地球運行一圈,而我們的月球繞地球一圈要花將近一個月的時間,甚至那些以接近其行星而聞名的衛星,比如木星周圍的木衛一(Io),潮汐力使木衛一溫度升高,並在火山災難中撕裂衛星,即使如此,木衛一在它的軌道上仍能穩定運行。

地球軌道上人造衛星容易墜入地球,而月球卻很穩定,這是為什麼?

地球上空的國際空間站(ISS)每90分鐘繞地球運行一圈

木衛一預計將在太陽系的剩餘壽命內繼續繞木星的軌道上運行,而如果不採取任何進一步措施,在20年內,國際軌道將自行脫離軌道!幾乎所有目前處於低地球軌道的衛星都面臨同樣的命運:到下個世紀時,我們現有的幾乎所有衛星都將重新進入地球大氣層,要麼完全燃燒,要麼較大的衛星(ISS是431噸!)被分解成大塊,撞向地面和海洋。

地球軌道上人造衛星容易墜入地球,而月球卻很穩定,這是為什麼?

木衛一繞木星飛行

為什麼會這樣呢?為什麼這些衛星不遵循愛因斯坦、牛頓和開普勒定律,並永遠保持一個穩定的軌道呢?事實證明,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導致這種軌道衰變。

地球軌道上人造衛星容易墜入地球,而月球卻很穩定,這是為什麼?

大氣密度如何隨海拔高度變化。請注意,密度不會降至零,甚至超過太空開始位置的定義。

1.) 大氣阻力

大氣阻力是迄今為止最大的影響,這也是低地球軌道如此不穩定的主要原因。其他衛星,如地球同步衛星,也會衰減,但不會在如此短的時間內衰減。我們通常將超海拔 100 公里以上空間定義為"外太空",該分界線稱卡門線(Kármán line),它是外太空與地球大氣層的界線的分界線。但是,任何關於外太空與地球大氣層的界線的分界線的定義,完全人為定義。

實際上,大氣粒子會任意地延伸到高空,隨著密度變得越來越小,離行星地表的距離就越遠。最終,密度下降得如此之低——低於每立方厘米一微克,或一個納米,或者皮克。但是原子從大氣層中持續數千公里(或英里),當衛星與這些原子相撞時,它們會失去動力並減速。這就是為什麼低地球軌道衛星如此不穩定主要原因。

地球軌道上人造衛星容易墜入地球,而月球卻很穩定,這是為什麼?

太陽風如何與火星高層大氣相互作用,但卻被地球的全球磁場屏蔽。

2.) 太陽風粒子

太陽不斷髮射高能粒子流,主要是質子,但也包括電子和氦核,這些粒子與它遇到的任何東西會相撞。這些碰撞也改變了與它們碰撞的衛星的動量,並且減慢了衛星的速度。在足夠長的時間尺度上,這些也會導致軌道衰變。儘管這不是低地球軌道衛星衰減的主要原因,但它在更遠的衛星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使它們向內移動直到大氣阻力接管為止。

地球軌道上人造衛星容易墜入地球,而月球卻很穩定,這是為什麼?

地球引力異常圖

3.) 不完全的地球引力場

如果地球像水星或月球那樣沒有大氣層,我們的衛星能永遠留在軌道上嗎?不,即使沒有太陽風存在,也不行。這是因為地球和所有行星一樣,不是一個點狀的質量,而是有一個不規則引力場的結構。這個引力場,以及衛星繞地球運行時的變化,都產生了潮汐力。繞行星飛行物體在接近行星時會感到更強的引力,而當它們離行星較遠時,它們會感受到較弱的引力,而這些差異是導致地球上潮汐的原因。它們還會導致像木衛一這樣的天體在木星周圍被撕裂,衛星會失去動力,最終脫離軌道。儘管時間尺度比大氣阻力長得多,但衛星離行星越近,這些力就越大。

地球軌道上人造衛星容易墜入地球,而月球卻很穩定,這是為什麼?

4.) 太陽系其餘部分的引力影響

地球不是一個完全孤立的系統,衛星受到的引力除來自地球本身,還受其他周圍天體的影響。月球、太陽和所有其他行星、彗星、小行星等都會對衛星造成擾動引力,這種引力不僅使軌道隨時間推移而移動,而且(平均)衰減。即使地球是一個完美的點——比如說它縮小到一個非旋轉的黑洞——沒有大氣層,而且100%屏蔽太陽風,這些衛星軌道最終還是會衰減,螺旋進入地球中心。它們在軌道上存活的時間比太陽存活的時間長,但它仍然不是一個完全穩定的系統,衛星的軌道仍然會崩潰。

地球軌道上人造衛星容易墜入地球,而月球卻很穩定,這是為什麼?

時空扭曲

5.) 相對論效應。

牛頓定律和傳統的近距離開普勒軌道並沒有最終消除軌道衰減。同樣力量導致水星軌道每世紀多進動43",也會導致軌道緩慢衰減,當它們運行時,會發出引力波。對於弱引力場的衰減速度非常緩慢(就像我們在太陽系中發現的一樣),衰減時間非常漫長:地球螺旋進入太陽需要10^150年,而低地球軌道衛星衰變率比這少幾十萬倍。然而,這種衰減的力量是存在的,是廣義相對論的必然結果,它對行星附近的衛星遠比遠離地球的衛星更有效。

地球軌道上人造衛星容易墜入地球,而月球卻很穩定,這是為什麼?

火衛一

這些衰減特徵不僅影響我們的人造衛星,還影響我們在其他星球的軌道上發現的一些自然衛星!例如,火星最內側的衛星——火衛一,由於潮汐力的作用,註定要解體,並旋入這顆紅色星球的大氣層。儘管火星的大氣層只有地球大氣的1/140,但火星大氣層仍然很大,而且漫射,此外,火星沒有太陽風的保護層(與地球不同,它有磁場),導致火衛一在毀滅的時間尺度上為數千萬年。這似乎是一個漫長的時間,但在太陽系的壽命裡,這只是+1%的的時間!

地球軌道上人造衛星容易墜入地球,而月球卻很穩定,這是為什麼?

從伽利略航天器觀察到的木星最裡面衛星墨提斯。

木星最近的衛星不是木衛一(Io),它是木衛十六墨提斯(Metis),神話迷們一定知道她是宙斯的第一任妻子的名字。墨提斯是離木星最近的行星,距離木星的大氣只有約0.8木星半徑那麼遠。就木星而言,無論是大氣,還是太陽風,都不是造成衛星軌道衰減的主要原因;軌道半徑只有12.8萬公里,梅迪斯承受了巨大的潮汐力,這將是導致墨提斯旋入木星的主要力。

作為潮汐力如何真正主宰衛星軌道衰減的一個壯觀的例子,我們可以指向蘇梅克-列維九號彗星,在1994年它被潮汐力完全撕裂後,隨後與木星相撞!對於任何接近巨大物體的大型衛星來說,潮汐力都是導致衛星衰變重要因素,也是所有螺旋進入其母體星球的衛星的最終命運。

地球軌道上人造衛星容易墜入地球,而月球卻很穩定,這是為什麼?

蘇梅克-列維九號彗星,在1994年它被潮汐力完全撕裂後,隨後與木星相撞!

這些因素結合在一起,使任何一顆衛星從根本上變得不穩定。如果足夠的時間,又缺乏其他穩定效應,絕對一切都會衰變。只是在低地球軌道上,大氣阻力是如此之大,以至於衰減的時間尺度小於人類壽命!畢竟,所有的軌道都是不穩定的,但有些軌道比其他軌道更不穩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