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振兴所面临的困难在哪里?

浮云财经观


200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至今已经过去了16年,东北的经济是否振兴了呢?它在全国的经济地位是否提升了呢?我想只要不是睁眼说瞎话,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2003年,辽宁、黑龙江、吉林GDP总量在大陆地区分别排名第8,第13和第18位。15年之后的2018年,以上三个省的GDP在全国的名次变动为第14位,第23位和第24位。


东北三省GDP占全国的比重,由2003年的10%下滑到现在的6%。如果站在经济总量在全国的排位来讲,东北地区不但没有振兴,反而在衰落。所以说过去十来年,东北经济的形势在恶化,而不是在振兴。

那么东北地区振兴存在什么障碍呢?或者说是什么因素阻碍了东北地区的振兴?

气候是一个重要因素吗?我并不认为。美国的东北部天气也特别寒冷,冬季经常是零下二三十度。但是美国东北部形成了一个全球最有名的城市群,纽约、费城、华盛顿公司位于美国东北部。我认为是以下两个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东北地区的振兴。

第一,人口,尤其是人才的流失。人才资源是经济发展最重要的资源。如果连人才都流失了,那就这个地方真的发展不起来了。人才这种东西并不像工业中的原材料可以自由买卖,它是需要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培养。


东北地区有不少全国知名的高等院校,包括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大学吉林大学。这些院校培养了不少的人才,但是东北却留不住,纷纷跑到东部沿海地区去了。

第二,东北地区“偏重”的产业结构,长期没有得到改善。东北三省的产业结构都偏向于重工业,汽车、机械、制药、化学、能源等重工业发达,是轻工业发展却相对滞后。这里诞生的全国性日用工业品牌并不多。服装、电器、家具、玩具、电子等轻工业力量薄弱。


根据经济发展规律。经济发展达到了一定水平之后,民众对消费升级换代的需求较高。这种需求会刺激消费工业的飞速发展,看看这几年高端智能手机销量大增的局面就知道了。这几年全国的电子、电器等产业出现了大爆发,华为、美的、小米、OPPO等品牌快速增长,但是和东北没有关系。东北地区的重工业反而有的出现了萎缩。


财经知识局


回答问题之前应首先明确一点,东北人素质很高,因为东北是新中国重工业基地和集约机械化农业基地,产业工人占人口比重相当的大,东北人文化程度高,技术水平高。近些年来,东北的经济水平下降很正常,从三个方面就可验证:一是东北是中国的大粮仓,但现在什么都可涨价,唯独粮食不能涨;其二是东北是中国国防企业聚集的地方,沈飞、哈飞、大连造船、本钢、齐重这些公司的产品不能调价,否则国防军费开支受不了;其三是东北历经百年的开采,资源枯结了。至于喷子们胡喷的所谓“投资不过山海关”,我很想问一下:东北是不是中国的一部分?这里的政权是不是归共和国领导?这里的干部是不是党任命的?国家的政策、法规在这里是不是得无条件的执行?山海关里与关外有区别吗?要提高东北现在的经济水平,我想并不难,只需解决两点:一是解决“剪刀差”问题;二是放松体制管理,培养东北人的经营文化(东北人的计划经济理念太重),造就大批的民营企业家。


草狼的平沦


东北振兴最难是在哪里?最难的就是不知道咋办!可能你会说,不是有好多专家给出来这个和那个计划吗?叶姓的财经美女也来指点过,郎咸平也来介绍过,可是效果呢?可事实上有用吗?有可行性吗?事实证明都是没有啥可行性!东北的GDP全国倒数,吉林的GDP增速全国倒数第一。实际上,按照单一城市长春市的水平来看,长春的排名在全国中游,但是吉林省其他的地方不行啊,这严重拖了后腿。东北其实是一道难题,你不好解决。有人说东北人不思进取,有些人说东北人图安逸,也有人说东北的办事太难。这些都对也都不对,当有制度在约束和鞭策时,按照规定来就可以了。就是东北差,也真的不至于差得不能办事。为何东北这个状态,很大程度上有一个问题,因为过去生活得好,所以他们变得追求安逸了。当这一代东北年轻人生活得不好的时候,未来也能很好,不是说三穷三富过到老吗?其实说到这里感觉有一些消极,可事实上当观念深入骨髓后,你是很难令他们改变的。改变只有是真穷得如何后,才能真正醒悟。

其实关于东北,怎么发展他们的经济,我们时候可以给他们规定一个项目,他们的粮食好,他们的重工业基础好,是不是可以就把国家的大型资源都调配给他们?让他们专门干自己喜欢的,自己能干的?没有民营经济的土壤,是不是就让他们发展国有经济?


球哄哄


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思想,我就是东北人,在东北办事要是不找几个认识的人,这事就好像办的不踏实。比如说去医院看病,我觉得挂号看就行,谁看问题都不大。家里大人不行,他们一定要四处托人找个认识的人或是大夫。好像只有他们认识的人才会给他们认真看病。再比如说普通的的剐蹭,他们第一时间不是给交警打电话。他们第一时间是给什么三哥,二哥这类人打电话。我也不知道这三哥二哥都是谁。结果我直接给交警打电话,人家来了处理事故直接就说了,谁的责任谁负责。别说你哥,就是你爹来也是这么处理。然后还语重心长告诉对方,是不是傻,现在什么时候。谁敢收礼走关系?巡查组常驻东北!为你说点逼事下岗?心真踏马大!


文学流浪汉


假如,沈阳和东莞都有一万亿的制造业资产,沈阳的这些资产由国企掌管,东莞的这些资产分布在民间,由民企掌控。现在,我开发了一个产品,需要很多工序才能完成制造、组装和测试,而我自己的手段又有限,需要外协加工。那么,我是选择沈阳的国企,还是选择东莞的民企呢?从质量、价格、供货期等综合因素考虑,东莞更有优势,因为民企更具活力。在东莞,几元钱的单子都有人接。而在我大沈阳,几十万元的单子国企都不一定接。这不是因为沈阳人懒,而是流程复杂,管理成本居高不下,接单就是亏损。

这就叫“营商环境”。这种环境能否改变呢?能,但需要内行人,外行白扯。振兴东北的口号已经喊了十几年了,张国宝都离世了,可东北还在振兴中……。[微笑]


在路上90888


东北思想封闭,阶层固化。没什么新鲜血液,有本事的人都走了。在东北也混不下去,工作也不好找,比如我一个朋友他爸是铁路的我家种地的,高中毕业了他去铁路了。我回家种地了。现在他是个小站长。出个门就找他买票。票都让票贩子垄断了没有关系只能买高价票了。还有个同学家里是医生,学的电子维修中专毕业家里就在血库给他找了个活。我没上完中专我妈就叫我去当兵,我是真没想太多,就去验兵了。过了几天武装部长来了给我发了一套军装,说是发到新疆当兵,问我愿不愿意,我妈不太愿意,我说去就去吧没啥。第二天武装部长又来了,说我去不上了。有人听说去新疆回来能分配工作,把我的名额顶了,我要想去得拿三万块钱。我说去了能挣三万块钱啊?我家到是有这个钱。也不是这个花法。我就没去。到把我妈起的直哭。武装部长说来年一定叫我当上兵今年实在是没名额了。我就笑了!现在在农村过的还不错,有车有房有人


马文51543141


东北振兴面临的困难在哪里?在人,人都走了,还怎么振兴,不过人都有思念故乡之情,他乡扎不下根,留不住深夜的梦。

我想说,在外地的东北人能回去一半,东北也就发展起来了,东北人在外地还是很有战斗力的,能吃苦肯干,想比身边群体都混的挺好。全国各地都有东北人的声音,好爽的性格,能融入各种群体。之前工作中就认识好几个东北人,跟他打交道特舒服,做事认真负责,有头有尾,不是每次都能办好,但每次找他总觉得他能办成,当然大部分他都能解决好,后来他升职就很快,没做几年升到经理了,经理干一年多跳槽了,问他干的好好的干嘛走了,他说公司发展太慢,带不动,跟老板理念有冲突,就是这么直接。

或许大部分能干的东北人都出走他乡了,谁知道呢?

东北的振兴,还需要东北人自己回去搞啊,政策引导他乡游子回归故里,为家乡建设抛洒青春汗水!


财来不会晚


那么多人说风凉话瞧不起东北,试问见过初,中期就算是现在,不是东北大面积开发地下资源煤,油,矿,别说南方,就算是整个中国靠什么发展,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资源都无私奉献出去了,现在资源用的差不多了,全中国都发展起来了,开始瞧不起东北人了,那些人都是白眼狼吗


A清心4


分析几点。

1、营商环境:弱项、顽疾。

2、自然环境:天然造成营商成本无法与南方竞争。

3、地理位置:相邻国家几乎无贸易大国(除能源,自然矿产等)。

4、人口:其实东北的人口素质很高,但由于偏重南方的经济发展地理分布,造成东北人口大量流失,使得东北提前全国步入老龄化。

综上,基于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的因素,使得东北内向型、外向型经济均不容易取得成功,注定需要走一条与其他地区不一样的经济道路;而人口及营商环境又使得东北发展特色经济模式的原动力不足。特别是人口流失造成东北经济活力越来越弱,市场越来越小,创新能力几近于无。

故而,我觉得,东北的经济发展必然要走一条与其他地区不一样的经济道路。东北特色经济要么利用自然环境(如旅游),要么自然环境对成本投入不敏感(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但与此同时,东北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抑制人员的流失(甚至应想方设法的吸引人口),使经济保持活力,未来的经济,得人口者得天下。而营商环境,虽然大家都说是东北的顽疾,但其实不过是因为东北多年来都是国家企业主导和驱动的经济,体制僵化是必然结果,在东北经济孱弱的今天,全面推行体制改革阻力未必会很大,空降高层领导,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在特殊情况下也未尝不可。

结论:营商环境是顽疾但不是根本问题;自然环境对于东北发展传统经济(如劳动密集型、价格敏感性产业)十分不利,但亦可加以利用发展特色经济或发展高附加值产业;人口流失问题是东北面临的最大问题,流失人口多为青壮年劳动力、高素质人口,这些人都是社会主要消费群体也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劳动力与驱动力。


OUR礼


东北振兴面监的困境,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一是“三个偏”。产业结构偏重,民营经济偏弱,创新人才偏少。二是“四个短板”。体制机制短板,经济结构短板,开放合作短板,思想观念短板。三是营商环境软。投资不过山海关,这句普通话却折射大间题,说明东北投资环境令人担忧,让人忘而却步,吃拿卡要现象产重,制约了发展。重塑东北营商环境,首先要强化法治建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