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曾經的夢之城正經歷黑暗

關聯事件:意大利威尼斯一週內水位三度漲破140公分,使得2019年成為1872年開始官方記錄以來滿潮水位最糟記錄。



威尼斯,曾經的夢之城正經歷黑暗


曾經的夢之城

威尼斯這個名字源於公元前十世紀居住在該地區的古威尼蒂人。

這個城市歷史上曾經是威尼斯共和國的首府。威尼斯同時被譽為“主之城”、“尊貴之城”、“亞德里亞王后”、“水之都”、“面具之城”、“橋樑之城”、“漂浮之都”、“運河之城”...

威尼斯,曾經的夢之城正經歷黑暗

《Venice》

Ivan Aivazovsky 1874

威尼斯共和國是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的主要金融和海運力量,是十字軍東征和勒班陀戰役的集結地,也是從13世紀直到17世紀末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商業和藝術中心。威尼斯市被認為是第一個真正的國際金融中心,9世紀逐漸形成,14世紀達到了頂峰。

威尼斯的水道舉世知名。瀉湖上的118座群島約由150條水道交織而成。構成威尼斯的島嶼約擁有400座橋樑。在古老的城市中心,運河取代了公路的功能,所以主要的交通模式是步行與水上交通。

威尼斯,曾經的夢之城正經歷黑暗

《The Grand Canal of Venice》

Edouard Manet 1875

威尼斯是世界最著名的旅遊城市之一,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人類文化遺產”。

作為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歷史文化名城,威尼斯城中處處是景。

從古至今,威尼斯憑藉著自身獨特的魅力,吸引著無數文人墨客為之駐足。

1816年,旅居威尼斯的拜倫勳爵在給友人的信中寫道,“我打算在威尼斯過冬,或許因為這裡一直是我幻想中最為蔥綠的島嶼。”

次年,因長詩而名重一時的拜倫勳爵這樣讚頌威尼斯:

“她像海上的大母神,剛出海面,

那隱隱約約的模樣兒儀態方方,

戴著一頂光榮的城冠遙遙地湧現,

像統治著海洋及其威力的女皇。”

威尼斯,曾經的夢之城正經歷黑暗

《Byron in Venice》

Ivan Aivazovsky 19世紀

頌歌雖修辭過度,但它傳達的信息卻是可信的。在被拿破崙征服之前,這裡曾是輝煌了數個世紀的威尼斯共和國的中心。

很多文豪都與威尼斯結過一段緣,如莎士比亞、司湯達、亨利詹姆斯。1366年彼得拉克就把他包含柏拉圖手稿在內的藏品贈與了這座城市。

歌德對威尼斯是熱情洋溢的,他曾在此地逗留兩週。

“對我來說,威尼斯終於不是一個名詞,不再是一個空洞的名字…第一艘我坐的大船,這使我想起以前的一件兒童玩具,也許20年來我一直未想過它了。我父親有艘以前帶回來的漂亮的平底船模型,船首似鳥嘴,用白鐵皮做成,船身呈黑色,平底,形似鳥籠。這一切都像老熟人在歡迎我。”

威尼斯,曾經的夢之城正經歷黑暗

《Girl in Gondola》

Georg Pauli 19-20世紀

狄更斯和勞倫斯也都曾到此遊居;普魯斯特對威尼斯更是始終念念不忘的。

在《追憶似水年華》裡,主人公馬賽爾把威尼斯的形象當作一首歌曲那樣反覆吟詠而永不知滿足,“這些形象在我心中激起的願望當中有著如此深刻的個人的東西,使我產生了早期基督徒在升入天堂的前夕所可能抱有的那種美妙的希望。”

“我到威尼斯時,發覺我的夢已經變成我的地址了。”

威尼斯,曾經的夢之城正經歷黑暗

《Gondolas in Venice》

Henri Martin 1909

聖馬可廣場(Piazza San Marco)是意大利威尼斯的中心廣場。

在威尼斯,聖馬可廣場是唯一被稱為“Piazza”的廣場,其他的廣場無論大小皆被稱為“Campi”。聖馬可廣場在歐洲城市的廣場中是獨一無二的,它座落在市中心,卻不像其他廣場那樣受到交通的喧鬧,這歸功於威尼斯寧靜的水路交通。作為威尼斯的地標,聖馬可廣場受到遊客、攝影師和鴿子的格外青睞。19世紀法國皇帝拿破崙曾稱讚其為“歐洲最美的客廳”。

聖馬可廣場是由總督宮、聖馬可教堂、聖馬可鐘樓、新、舊行政官邸大樓、連接兩大樓的拿破崙翼大樓、聖馬可教堂的鐘樓和聖馬可圖書館等建築和威尼斯大運河所圍成的長方形廣場,長約170米,東邊寬約80米,西側寬約55米。廣場四周的建築都是文藝復興時期的精美建築。

聖馬可廣場周圍開設有許多咖啡店,桌椅露天擺放在廣場上的新、舊行政官邸大樓前,是遊人用餐、喝咖啡和聽音樂好場所。

威尼斯,曾經的夢之城正經歷黑暗

《Piazza San Marco》

Canaletto 1756

聖馬可大教堂(Basilica Cattedrale Patriarcale di San Marco)是位於意大利威尼斯的天主教宗座聖殿,座落在聖馬可廣場東面,與總督宮相連。最初它是威尼斯公爵的專用教堂,1807起它成為天主教威尼斯宗主教區的主教座堂,同時是威尼斯宗主教駐地。其為拜占庭式建築的著名代表,有“金色教堂”(Chiesa d'Oro)的美譽。

聖馬可大教堂外牆的裝飾物包含各種大理石和雕刻,其中一些裝飾品的年代遠超過建築物本身。從外表來看,聖馬可大教堂是哥特式建築的典型範例。

聖馬可大教堂內部上層完全覆蓋著明亮的馬賽克,包含金、銅和各種華麗的石頭。鑲嵌畫裝飾面積約8,000平方米。最古老的馬賽克作品受到拜占庭和哥特式藝術風格的影響。聖馬可大教堂中也有一幅基督普世君王(Christ Pantocrator)鑲嵌畫。袖廊上方的圓頂被稱為聖約翰(聖約翰故事的傳播者)和聖倫納德。圓頂之間拱頂則是顯示耶穌生活的鑲嵌畫。

這些鑲嵌畫經常需要修復和更換,許多偉大的畫家,例如保羅·烏切洛、卡斯塔尼奧、保羅·委羅內塞、丁託列託和他的兒子多梅尼科·丁託列託都參加過鑲嵌畫的繪製工作。提香為聖器收藏室而繪製的畫作則完成於15世紀後期。其他著名的鑲嵌畫裝飾包括聖伊西禮拜堂和禪宗小禮拜堂。

威尼斯,曾經的夢之城正經歷黑暗

《The Piazza San Marco》

Pierre Auguste Renoir 1881

總督宮(Palazzo Ducale),是一座位於意大利威尼斯的哥特式建築,往昔為政府機關與法院,亦是威尼斯總督的住處。總督宮南面為威尼斯瀉湖,西面為聖馬可廣場,北面為聖馬可教堂。

目前的建築主要建造於1309年到1424年期間。1574年,總督宮遭遇火災,嚴重受損。儘管安德烈亞·帕拉弟奧提交了新古典主義風格的設計,然而隨後的重建工作延續了原來的哥特式風格。不過也有一些古典主義的特點,比如自16世紀以來,總督宮通過嘆息橋連接到監獄。

如今,該建築、嘆息橋與監獄組成一座博物館,遊客可以欣賞到丁託列託和委羅內塞描繪的威尼斯的繪畫作品。

威尼斯,曾經的夢之城正經歷黑暗

《Palace rains in Venice by moonlight》

Ivan Aivazovsky 1878

嘆息橋(Ponte dei Sospiri),威尼斯最著名的橋樑之一,位於意大利威尼斯聖馬可廣場附近,總督府側面的一座巴洛克風格的石橋。在運河水道上有幾條橋,而此條嘆息橋是密封式拱橋建築,由內向外望只能通過橋上的小窗子。嘆息橋的兩端連接法院與監獄兩處,死囚通過此橋之時,常是行刑前的一刻,因感嘆即將結束的人生而得名。

嘆息橋的名字是19世紀時,由英國詩人、“風騷的浪漫主義文學泰斗”——拜倫勳爵所取的,囚犯們在總督府接受審判被宣判後,從總督府經由嘆息橋走向死牢,他們面臨的將是永別俗世,嘆息橋有如隔絕生死兩世,所以從密不透氣的嘆息橋走過時,從橋上的窗口望出最後一眼美麗的威尼斯,不禁一聲長嘆。

威尼斯當地有一個傳說,日落時如果戀人們在嘆息橋下的貢多拉上親吻對方,就將會得到天長地久的永恆愛情。這個傳說使得嘆息橋成為世界上最具浪漫色彩的橋之一。

威尼斯,曾經的夢之城正經歷黑暗

▲ 來自2017年的隨手拍 ▲


城市的噩夢

這個城市在每年10月到12月期間經常被水淹沒,但近日這次洪災格外嚴重。

威尼斯,曾經的夢之城正經歷黑暗

當地時間2019年11月12日,威尼斯遭遇了自1966年以來的最大洪水,城內水位一度高達1.87米,超過85%的城區受災。僅次於1966年的最高位記錄1.94米;

14日,威尼斯市長路易吉・布魯加洛(Luigi Brugnaro)宣佈城市進入“緊急狀態”,並在推特呼籲所有人都動員起來共同渡過難關;

15日,警報再次拉響,城內水位一度高達1.54米;

威尼斯的歷史中心城區多處被大水破壞,著名的聖馬可大教堂、鳳凰歌劇院與佩薩羅宮均受損嚴重。

威尼斯,曾經的夢之城正經歷黑暗

教堂、商店和居民樓11月12日都被半個多世紀以來最高滿潮水位波及。聖馬可大教堂當天是過去1200年來第6度被淹。

可怕的是,這也是近20年來的第4次。

威尼斯,曾經的夢之城正經歷黑暗

洪災導致威尼斯所有的學校不得不關閉,包括威尼斯水上巴士在內的約60艘船隻也受損嚴重...

威尼託大區主席盧卡・扎亞(Luca Zaia)稱:“我們正面臨著一場末日般的破壞,毫不誇張地說,80%的城市都處於水下,所遭受的損失可怕得難以想象。”

市長布魯加洛表示,此次水災所帶來的影響將高達數億歐元。

威尼斯,曾經的夢之城正經歷黑暗

當威尼斯再度出現160公分水位,市長布魯加洛下令關閉地標聖馬可廣場,並說:“我們毀了威尼斯…”

對於這樣一座歷史古城而言,水患對大量歷史遺蹟造成破壞。威尼斯大學文物保護專業的教授 Mario Piana 表示,即便洪水退去,水份蒸發,殘留在建築物內的鹽分仍將侵蝕這些年逾百年的建築物。包括聖馬可大教堂都面臨結構性破壞的威脅,上千年曆史的馬賽克瓷磚、廊柱和磚塊難以修復。

威尼斯,曾經的夢之城正經歷黑暗


災難的元兇


威尼斯是一座由100多個島嶼組成的瀉湖城。據悉,洪災是由意大利北部低壓天氣所引起,這次低壓導致強風由南向北席捲整個意大利,同時將潮水灌入威尼斯瀉湖。

建立在118個小島上,由177條運河與大約350座橋組成的威尼斯海拔較低。加之處在被稱為“軟土三角洲”的鬆散地層之上,本身就極易遭到洪水威脅。

多項研究顯示,威尼斯在本世紀末面臨著被海水完全吞沒的風險。

威尼斯,曾經的夢之城正經歷黑暗

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的分析,三個主要原因導致了威尼斯經常遭淹的現狀:

第一,威尼斯瀉湖湖底因淤泥而上升,使海水很容易倒灌;

第二,開採天然氣、抽取地下水等人為因素導致威尼斯地基下陷;

第三,全球氣候變暖導致海平面上升。

威尼斯,曾經的夢之城正經歷黑暗

威尼斯市長布魯加洛就把此次洪災歸咎於此,他在推特稱,這次的罕見水災是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

但BBC氣象預報員貝里(Nikki Berry)的觀點似乎客觀得多。她認為,威尼斯最近的水災是由一系列綜合因素造成的,這其中包括漲潮以及來自亞得里亞海強勁的西風所形成的氣象風暴。當這兩者結合時就形成了高水位(Acqua Alta)。

她表示,雖然我們應該儘量避免把水災這個單一事件完全歸咎於氣候變化。然而,由於氣候變化所帶來的海平面上升,加之威尼斯的不斷下沉,無疑同其他地方相比,使威尼斯更容易受到由於氣候變化所帶來的極端氣候的影響。同時,氣候變化也使得極端氣候現象變得越來越頻繁。

威尼斯,曾經的夢之城正經歷黑暗

聖馬可廣場是威尼斯的地勢最低點,因此在漲潮時和下大雨時,它是威尼斯首先被水淹的地方。下大雨時,雨水從廣場的排水溝直接流入威尼斯大運河。這是下雨時的理想排水渠道,但是在漲潮時卻帶來了麻煩。

每當亞得里亞海潮漲時分,威尼斯大運河的河水同樣通過排水溝從聖馬可廣場的地下湧出,形成一潭潭的積水,每年還會出現幾次潮水鋪滿廣場甚至水淹廣場的情景。

威尼斯,曾經的夢之城正經歷黑暗


面對災難,如何應對?

為了預警當地民眾,威尼斯政府建立了專門的網站預測潮汐,每天在固定的時間發佈消息預測一天四個時段的潮水高度。若遭遇Acqua alta,威尼斯政府則有一套完整的預警機制。政府會向當地居民手機發送免費的預警短信或郵件,居民也可通過官網、社交平臺和其他媒體渠道查詢水位信息。

此外,如果漲潮水位超過110cm,那麼在漲潮3小時前,威尼斯全城都會發布洪水防空警報,不同水位有不同的警報聲,提醒居民和遊客注意人身安全,讓商家提前做好準備,將經濟損失降到最小。

威尼斯,曾經的夢之城正經歷黑暗

最重要的,則是代號為“摩西”(MOSE)的治水工程。

法新社報道,根據該計劃,城市周圍將建造79塊巨型可升降鉸鏈水泥板,每塊水泥板高28米,寬20米,重達300噸。當潮水急速上漲時,這些水泥板將會升高防止城市被淹。

然而,摩西防洪屏障工程於2003年動工,但因預算超支、貪腐醜聞、工程延誤等種種因素,遲遲無法完工。

威尼斯,曾經的夢之城正經歷黑暗

今年6月,意大利基礎設施與交通部長Danilo Toninelli表示,預計完成整個項目還需要再投入3億歐元,總共預計將耗費80億歐元,這已經遠遠超出了55億歐元的計劃預算。

而隨著貪腐弊案爆出,人們擔心,監管機構是否形同虛設。按照最初的設計,這套綜合性防禦系統有100年的有效期,但據當地媒體報道,建成的部分已經陸續出現了各種問題,比如連接水閘和箱體的鉸鏈已經受到海水腐蝕,另一些閘門因為泥沙淤積無法收回。

威尼斯,曾經的夢之城正經歷黑暗

同樣是今年6月,據當地媒體報道,工程建設方和政府指定的監管機構正在維修這些箱體。據內部文件預測,僅維修工作就需要耗費10年時間,成本高達3400萬歐元。至於維修工作會不會再次拖慢摩西的“上線”時間,尚未可知。

參議院院長凱斯拉蒂(Maria Elisabetta Alberti Casellati)到威尼斯巡視災情時,呼籲摩西應該儘快完工,她說:

“就算緊急情況過了,對威尼斯的關注也不該熄滅,現在是開展行動的時候…”

看來,如何防澇洩洪,並保護威尼斯——這一人類共同的寶貴遺產,並使它長存是當務之急,同時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威尼斯,曾經的夢之城正經歷黑暗

▲ 定格在記憶裡的美好瞬間 ▲

今日結語,來自本傑明.富蘭克林:

“人的幸福,

因撞到千載難逢的大運而得者為數寥寥,

由日積月累的小惠而生者比比皆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