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鐵路:架起中老“友誼橋”打好中國“名片牌”

隨著挖掘機的一聲轟鳴,最後一塊岩石被擊碎,由中國中鐵八局中老鐵路第三標段一分部承建的中老鐵路會漢一號隧道17日順利貫通,比原計劃提前43天。(中國青年網11月18日)

中老鐵路是中國與老撾之間建設中鐵路的簡稱,也是即將成為架起中國和老撾之間橋樑的主動脈。它自中國雲南省玉溪市起,經普洱市、西雙版納、中老邊境口岸磨憨,直通到老撾首都萬象,擔負中撾友誼橋樑的使命。據悉,該鐵路全部採用中國管理標準和技術標準建設,讓中國這張閃光的“名片”照亮世界各地。

中老鐵路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後,首條以中方為主投資建設、與中國鐵路網直接聯通的國際鐵路。對於老撾來說,它不僅是一條連接中國的鐵路,更是承載了老撾從“陸鎖國”到“陸聯國”的轉變之夢。可以想象,鐵路建成後,將進一步提高當地的運輸效率,對老撾的經濟發展將有極大的推動帶動作用。對於我國來說,路通則“路路通”,道路通暢了,更利於我國走出去,引進來。鐵路的修建也將為我國西南地區發展注入新的動力。這正是“一帶一路”建設秉承共商、共享、共建原則的體現。

中老鐵路建設中的會漢一號隧道,全長1001米,位於老撾北部城市琅勃拉邦和老中兩國邊境之間的大山裡。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導致施工地段施工便道山路崎嶇,特別是季節性雨季,物資進場運輸更加困難。如此艱難的地理環境,再加上其隧道出口處覆蓋土層極其薄弱等技術關卡,漢一號隧道還較原計劃提前43天打通了。這波硬核操作的背後無疑是中國過硬的技術在支撐著。中國技術是中國綜合國力的外在彰顯,短短數十載,我國綜合國力就從落後者變成世界佼佼者,綜合國力的提升也是我國一步一個腳印走向騰飛的縮影。

全長414公里的中老鐵路,其中包括198公里長的76座隧道,時速160公里,全部採用中國管理標準和技術標準建設,這張中國名片的推出,點亮的不僅是“中國智慧”、“中國技術”,還有傳遞著新時代中國力量的中國人。從態度來說,中國願意用自己的勞動成果幫助他人;從溫度來說,中國人願意犧牲自己的時間,去異國他鄉攻克難題、建設“友誼橋樑”;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是我國信任度的提升,是我國在國際份額比重增加的體現。

中老鐵路背後折射出的是中國對世界的引領,是世界對中國的信任。中國、老撾的互聯互通,惠及的不僅是老撾眼下的經濟發展,更加速著其融入泛亞經濟圈。對於中國建設者來說,他們建設的是一條鐵路,更是承載著中老兩國的友誼和未來。(上海鐵路局徐州站黨委 王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