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節選之:絢麗之夢(一)

文章始於筆下,品味流於鑑賞。歡迎大家收聽本期的《詩書含谷》,亦詩亦書,總有經典,我是主播趙明,每週與您相約。

詩書含谷 | 《長征》節選之:絢麗之夢(一)

引言:

長征是什麼?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罕見的不畏艱難險阻的遠征,也是人類歷史上傳播理想的遠征。一九三四年,中國工農紅軍轉戰大半個中國,一路浴血奮戰,捨生忘死,用堅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傳播著中國共產黨人改天換地的革命理想。在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之際,我們帶大家一起品讀王樹增的《長征》,讓我們在細膩真實的文字中感受當年革命先烈們的艱苦歷程。

井岡山,方圓二百七十五平方公里,五大隘口雄踞峽谷,一夫擋關萬夫莫開。這裡遠離中心城市和交通要道,毛澤東很快便在這裡建立起第一個紅色政權——茶陵工農兵政府,二十五歲的譚震林被任命為政府主席。毛澤東的中國革命“武裝割據”計劃自此開始實施。晚年的時候,毛澤東曾向國外友人談到一九二七年的往事,他說:“國民黨如果不抓人殺人,我也不會去革命。”“中國的事,歷來是有槍為大。”提出“槍桿子裡面出政權”的毛澤東,曾經指揮過無數次戰鬥和戰役,但他本人卻一輩子不願使用任何型號的槍支。

詩書含谷 | 《長征》節選之:絢麗之夢(一)

著名的紅軍指揮員蕭克說,他只看見毛澤東掛過一次槍,那次傳說毛澤東被開除了黨籍,從軍長降到了師長,毛澤東就挎了支駁殼槍來到官兵們中間。他說:“身背盒子槍,師長見軍長。我不是個武人,文人只能動筆桿子。秀才造反三年不成,當師長有點玄乎。”在朱德的記憶中,毛澤東也只使過一次槍,那是一九二九年初在贛南的一次戰鬥中,形勢危急時他看見毛澤東提著槍親自帶領警衛班向前衝。

朱德和毛澤東會合之後,按照中共湖南特委的決定,兩支部隊被統編成一個軍,名為“工農革命軍第四軍”。朱德任軍長,毛澤東任黨代表,王爾琢任參謀長,下轄三個師。工農革命軍成立一個月後,根據中共中央“在割據區域所建立之軍隊,可正式定名為紅軍,取消以前工農革命軍的名義”的通告,根據中共中央在寫給前敵委員會的一封信中的指示:“關於你們的軍隊,可以正式改稱紅軍。”一九二八年六月,“工農革命軍第四軍”正式改稱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毛澤東和朱德領導的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是中國革命史上第一支紅軍。

詩書含谷 | 《長征》節選之:絢麗之夢(一)

那時紅軍的生活艱苦異常,常常因為沒有糧食,官兵們只能吃野菜和野果。在井岡山,南瓜常常是紅軍的飯。新入伍的紅軍戰士曾經抱怨說:“打倒資產階級吃南瓜。”毛澤東則風趣地說:“這些新同志認為他們的敵人就是資產階級和南瓜。”在這樣的一支隊伍裡,令紅軍官兵捨生忘死的動因是:只有在這裡他們才擁有人與人之間的平等。人世間的平等在數千年的中國歷史中猶如夢幻中的珍寶。紅軍是這個世界上官兵之間從著裝到待遇幾乎沒有任何差別的軍隊。毛澤東和戰士們一起嘗試各種不會令人中毒的野菜,朱德有一根和所有紅軍官兵一樣刻著名字的扁擔。平均年齡不到二十歲的紅軍士兵打仗、訓練、學文化、唱歌、打球、種地,彼此之間沒有歧視,不允許打罵。那些識字又快又多的戰士,能得到一支鉛筆之類的獎勵,紅軍部隊中的所有官兵們都很在乎這樣的榮譽。紅軍因為武器簡陋打仗時格外勇敢兇猛,這使紅軍的傷亡率很高,在這支隊伍裡可以看見許多二十歲不到便少了一條胳膊的少年,但令人驚異的是,縱然如此,他們依舊個個精神飽滿鬥志高昂。

詩書含谷 | 《長征》節選之:絢麗之夢(一)

評論:

王樹增,男,中國軍旅作家。1952年2月生於北京,中共黨員,碩士研究生,少將軍銜,國家一級作家,供職於武警部隊政治部創作室,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在這部《長征》中,作者注重對生動情節的描述,注重對歷史事件中人物心理活動的臨摹和對歷史環境、社會環境、自然環境等的渲染。還特別講究挖掘與披露眾多生動細節以及珍貴歷史資料。此文為《長征》節選,之後將會持續連載發佈。

好了,今天的詩書含谷就到這裡,我們下週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