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道德與倫理 不要再說道德綁架 應該改叫倫理綁架 節選

(此文節選自本人寫的《道德經的學與問 第五十二章》,無增減修改。)

小議道德與倫理 不要再說道德綁架 應該改叫倫理綁架 節選


用現在的話說,老子是“自然人”,孔子則是“社會人”,因為,老子言的是“道德”,而孔子論的是“倫理”,--道德和倫理,有本質的區別,不可否認,它們之間存在客觀的因果或主觀的承接聯繫,--不能簡單地說倫理是道德的社會化。

儒家文化成為主流的中國傳統文化,標誌就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前,“政治家”們已經進行了長期的“揀擇”。

可惡可恨的是,後世犬儒們(字面義)假“道德”之名,行“倫理”之實,一步步地歪解扭曲、訛化附會,生吞活剝地“借殼”老子,以致於現在,道德和倫理糾纏不清,極少人真正知道、能夠辨識,很多時候,絕大多數人把倫理當作道德,尤其新興的詞語“道德綁架”,實際上是“倫理綁架”,跟道德幾乎不沾邊。

小議道德與倫理 不要再說道德綁架 應該改叫倫理綁架 節選


言而總之,本人認為,老子建的是“道德學問”,孔子立的為“倫理學說”,前者是事物的、真相的真理學問,後者為“鉗控思想、治理群體”的“人學”--附帶“洗腦”,不可同日而語。儒家學說即因具有針對特殊群體的效果顯著的管理價值,便深受政治家們的肯定讚賞與篤定實施。

確實,從歷史的角度上說,儒家學說還會獨領風騷一定的時間--長短不定偏於長,但這是個不怎麼好的思想文化道路,僅僅適合特定的歷史時段。

迴歸老子或準確地說根起老子,才是長久而正確的道路。其實早就在慢慢地回正,只不過形式上是“文化反流”--也是“借殼”,就是魯迅說的“他信”(可聯想魯迅先生所談的關於“吃人”的東西),即使認識到“自信”,也不脫“殼”,似乎牽涉到“傳承”的原則。

停筆,探討起來無法休止,非“小議”可為,一起求索、進步吧!

小議道德與倫理 不要再說道德綁架 應該改叫倫理綁架 節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