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老照片中的記憶,加拿大醫生在滑縣道口鎮的生活點滴


明清時期,由於運河航運發展,河南滑縣道口逐漸發展為商貿重鎮,到了清朝乾隆年間,道口開始日日有集,到了清朝光緒年間乃至民國時期,水路更加暢通,上可達百泉,下可達天津,但就道口近5公里的河段上,就設立了10多個碼頭,道口鎮的興盛達到巔峰。 圖為:現在的滑縣道口古鎮腳力市街。

在天津的拉動下道口鎮納入了天津經濟圈,成為豫北的一個商業集散中心。由此,也吸引了一些西方傳教人士,1906年加拿大長老會傳教士安德魯湯姆森和他的妻子瑪格麗特湯姆森離開家鄉來中國,首先停留在衛輝,1908年他們來到道口,在此建立了有傳教使命的一個小診所。圖為:安德魯湯姆森夫婦和孩子在道口的合影。

湯善在回憶錄中描述:古老的黃河自古沒有固定的河道,特別是黃河北岸模糊不清,往往會有8-9公里寬,浚縣處於寬闊廣袤的洪水氾濫的平原中,洪水來襲,就會氾濫成災,人們的命運由黃河而定。圖為:湯善從衛輝來道口路上見到的貧瘠場景。


908年湯善來到滑縣就住在道口鎮,一家人在中國生活了36年,他的8個孩子全部是在河南滑縣道口出生。此間,湯善親眼目睹了因痢疾、傷寒發燒和肺結核失去生命的鄉親。為此,他積極致力慈善項目,在道口鎮開辦醫院、學校。圖為:湯善在滑縣道口鎮住宅前的街道。

湯善及夫人和在道口生活期間,他們的第一個女兒降生,後來的幾十年中湯善所得的7個孩子先後都是在道口鎮生產,圖中這個女孩後來成為在中國土生土長的加拿大傳教士。圖為:湯善與家人合影。

當時,滑縣道口沒有西醫醫院,離其最近的惠民醫院也在衛輝 ,那時步行路途太遠,雖然有道清鐵路,而對於窮人乘火車路費真是太貴。為此,他很快就選擇了離道口城兩公里的地方建立了一個有傳教使命的綜合診所,為滑縣人民治療疾病。圖為:湯善拍攝的道口去滑縣縣城的泥濘道路。


1918年湯善和妻子用自己的3000美元和幫助他的成員一起籌建惠民醫院道口分院,卻在1927年加拿大經濟大蕭條中被迫中斷。湯善1929年又獨自回到道口,發現許多建築和設施在內戰中被毀無法繼續使用,在多方努力下,惠民醫院道口分院1933年11月21日才得正式開診。圖為,當時道口去衛輝的道路。

1939年秋天,日本侵略者不斷威脅,限期他們在規定時間離開道口,在道口他穿上中式服裝躲避日本人的監視,無奈情況下又輾轉衛輝,堅守三個星期直到日本人在大門口縱火、投擲手榴彈,他們才不得已於1939年9月16日撤離。圖為:侵略者日本軍隊進駐道口。

1940年5月24日在日本軍人威迫下湯善前往山東濟南,在那裡他找到了他的女兒貝蒂一家人,不久湯善被日本人軟禁,直到1941年12月7日才被釋放 ,1942年7月湯善被遣返回加拿大。圖為:湯善拍攝的一位農村老者。

湯善在1933年年度報告中寫道:聘用安陽籍華人為醫生,在原滑縣道口一中設置男、女病房和門診。湯善除了協助張會亭醫生的服務,還能夠做護士護理,這是因為當時幾乎所有在河南和山東的人都在加拿大進行了這方面的培訓。圖為:湯善一家人的合影。

湯善在1936年報告中記錄:在其三年的運作中,惠民醫院道口分院患者首診6698人次,10947人次複診,其中509人住院治療以及給予從附近的受災地區就診的孕婦照顧和治療,沒有支付能力的人,醫院沒有拋棄他們,都進行了相應治療,總費用為5,000美元,其中衛輝惠民醫院捐款1,700美元。圖為:湯善在建設工地。


百年來,滑縣人、浚縣人始終沒有忘記這段歷史,包括對衛輝原惠民醫院也就是現在的河南新鄉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也有不一樣的、揮之不去的情結。本圖文參閱了新滑醫院宣傳欄等進行整理,如有不妥請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