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權力,丫鬟伺候?組圖帶你還原明清太監真實模樣


“太監”這個稱呼最初並沒有那麼強烈的主觀色彩,它僅僅作為官名的一種使用,到了明朝時,太監指內廷十二監的主官,日後隨著宦官的權利變大才統稱為“太監”。圖中的人物便是清王朝時期慈禧的總管太監李蓮英,他在慈禧太后身邊五十餘年,在清末的宦官中地位最高,第一個稱慈禧太后為“老佛爺”的人亦是李蓮英。

中國在周王朝時期就有了宦官,在監宦制度上可謂歷史悠久。圖中便是慈禧的二總管太監崔玉貴,崔玉貴先前在慶王府當差,後來宮中成立了戲班子,因為崔玉貴的武功良好,被舉薦進宮中的戲班演戲,受到慈禧太后的賞識才得以發跡。

在宦官制度不成熟時期,沒有“閹人”的說法,太監仍保留其生理特徵。而到了明代,太監姦汙宮中女眷的事件時有發生,也因此引來諸多不必要的是非殺戮。為了整頓風氣,自東漢後開始要求太監統一去除生理特徵為“閹人”。圖為晚清紫禁城儲秀宮統領太監瑞福,瑞福因相貌清秀,自入宮以來便討得慈禧歡心,拍攝照片中時年44歲。


雖然現代人對太監有部分偏見,但當時一些太監其實掌握的權利很大。圖為宮中敬事房的大太監路來福,來福是滄縣人,拍攝這張照片的時候已經是57歲了,在宮中敬事房也是獲利最多的地方,因為那裡不僅是安排女眷服侍皇帝房事的部門,還要處理太監和宮女的賞罰,作為大太監的來福所能掌握的權力非常大。

清朝末年宮廷沒落後,紫禁城裡有上千個太監被趕出宮中,他們的晚年有好有壞。運氣好的人回到故鄉,利用一些人脈做起了買賣;大部分的人繼續給達官貴人做奴才,有的去寺廟做了僧侶,運氣不好的則流落在街頭做乞丐。許多太監的晚年都過得十分悽慘,也有一部分則能享受到安逸的生活。

皇宮內有不少底層太監,他們終日侍奉主子,過著任勞任怨的生活,甚至直到垂暮之年離開紫禁城,都沒見到皇上的真實面容。圖中的人物叫做延壽,他是慈禧主政時期的內殿總管太監,大城縣人,拍攝這張照片時時年48歲。


有了前朝的教訓,康熙、雍正、乾隆等皇帝在執政時,對宦官們的行為管束十分嚴格。明令禁止宦官干涉朝廷內政,同時在生活作風上,宦官們也不能酗酒賭博,當差期間不得偷懶、有任何怨言,高談闊論或做有損儀態的事情也會受到嚴厲的處罰。

太監其實與以往我們所看到的清宮劇中的形象不同,他們雖去除了生理特徵,但也並不都是唇紅齒白、舉止媚態。而少數太監留著鬍子,是因為如果當時他們在進宮前已經過了青春期才淨身為太監,則仍保留部分雄性激素長出鬍子,如果在小時候就淨身進宮,便一輩子不會長鬍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