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化“磨盤柿”增產急需擴大銷路 紅果價格穩中有升

原標題:記者“金秋走基層”系列報道④

遵化“磨盤柿”增產急需擴大銷路 紅果價格穩中有升

遵化“磨盘柿”增产急需扩大销路 红果价格稳中有升

圖為郭中付與工作人員一起查看挑選後的紅果。文進 攝

遵化“磨盘柿”增产急需扩大销路 红果价格稳中有升

圖為工作人員查看削皮後晾曬的柿子。記者 楊文進 攝

黃澄澄的柿子、紅彤彤的紅果掛滿枝頭,呈現出一幅幅最美的豐收景象。作為冀東“磨盤柿”、紅果主產區的遵化市,今年市場情況怎樣呢?日前,記者來到遵化市地北頭鎮東峪村和魯家峪村,探訪這兩個產業的收穫、銷售、深加工等方面的情況。

用山坡上最優質的柿子

加工成柿餅

地北頭鎮位於大山深處。已是初冬時節,一路上,公路兩側很多村民家的柿子伸出牆外。

在該鎮東峪村村頭,公路兩側已經擺滿了等待裝運的一箱箱“磨盤柿”。一家愛心企業訂購的50萬公斤“磨盤柿”正等待裝運。該村村支書高福增介紹,今年村裡的柿子大致增產了三分之一,但價格是去年的一半左右。去年的最高收購價是每公斤2.3元,今年的收購價是每公斤1.2元左右,果農們期盼更多的客商前來採購。

高福增說,村裡的柿子在生長期堅持無公害生產,噴施沼液殺蟲,品質上乘。東峪村有3000多畝“磨盤柿”,前幾年受氣候影響,凍死了不少,“這幾年又緩起來了。”燕山山脈最適宜柿子生長,這裡出產的柿子口感好、含糖量高。今年的氣候條件非常適宜柿子生長,僅有輕微的雹災,柿子樹趕上了“大年”,但價格則成了“小年”。

高福增分析原因時說,柿子價格低主要受市場影響,另外與周邊保定市的柿子大量上市也有關係。這裡的柿子一般銷往東北三省及西北地區的包頭、蘭州等地。周邊一些商戶正考慮把柿子進行深加工,期待能賣出好價錢。

記者隨後來到附近的一家庭院加工廠。院內,幾名工作人員正在對柿子進行削皮、晾曬,剛剛削皮的柿子是鮮豔的金黃色,與晾曬多日已呈褐黃色的柿子擺在晾曬臺上。工作人員介紹,柿子正在加工成柿餅,用機械進行簡單削皮後,再用人工進行細加工。他們往年使用的是個頭相對較小的柿子加工成柿餅,今年則採用半斤以上的大柿子,“我們用山坡上最優質的柿子加工成柿餅。”柿子削皮後一般晾曬20天左右上市銷售,每公斤10元左右。

這裡的“磨盤柿”今年急需擴大銷路,高福增希望愛心企業和個人到這裡多采購。

種植紅果的收入

高於普通作物

記者穿過一片片紅果樹林,來到位於該鎮魯家峪村的遵化市魯山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院子裡紅果成堆,幾位農婦正在進行分揀、裝箱等工作。

該合作社理事長郭中付介紹,全鎮的紅果產業堅持綠色生產,品質良好,主要品種有大金星、歪把紅等。紅果價格連續多年相對平穩,種植紅果的收入要高於普通作物,附近村莊的紅果種植呈逐年遞增趨勢。今年受氣候等條件的影響,當地的紅果增收了20%以上。他們已經在該鎮及附近村莊收購了75萬公斤左右的紅果。紅果前一段剛採摘時,價格有些“虛高”,每公斤收購價達4.7元左右,目前的收購價格在每公斤2.7元左右。紅果主要銷往東三省,用於製作果丹皮、罐頭、紅果糕等,95%以上加工成糖葫蘆。

除了露天進行分揀、裝箱的工作人員,院內的一間屋子內,還有幾名工作人員正在用機器將紅果去核。據介紹,去核後的紅果當地叫“紅果皮”,可以製作成罐頭等。該鎮有20多家罐頭加工廠,分揀後的次果也可以製成果丹皮,去除的果核研磨後可製成飼料,也可加工成靠枕等,紅果渾身上下都有用。

地北頭鎮工作人員介紹,地北頭鎮依託魯家峪革命老區山地資源豐富的特點,大力發展林果特色產業,今年全鎮柿子種植約1.1萬畝,年產600多萬公斤,農民依託柿子產業收入600餘萬元。全鎮紅果種植總面積達到0.3975萬畝,年產紅果0.425萬噸,年產值達1275萬元。

市農科院王永存研究員認為,今年柿子豐產但價低,影響柿子價格的主要因素是大多數沒有進行深加工,產業鏈太短,而且主要銷往天氣較冷的北方,一豐產,市場就容易飽和。

記者 楊文進

通訊員 王雙利 張旭 王佳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