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都是做手機,雷軍成功了,羅永浩卻失敗了。你認為差在哪裡?

hello程序猿




雷軍畢竟是正牌企業家出身,在小米之前已經當了很長時間的金山公司總經理,也是從金山公司的基層員工做起,踏踏實實的做研發搞業務,也具有多年的企業管理經驗,這也讓雷老闆再怎麼浪,再怎麼營銷,做產品本身還是務實的迴歸產品的本質。

所以我們看到小米不管飢餓營銷也罷、碰瓷營銷也罷,小米的手機本身還是踏踏實實的走在性價比這個道路上。中國消費者又不是傻子,有自己的選擇,中國的消費市場即能容下華為、OV,也能容得下小米,小米的戰略方向至少是正確的



所以我認為,雷軍做產品,人設或者說是產品的定位只是產品的輔助,不會喧賓奪主。而且雷軍多年的企業管理經驗,讓他管理小米時僱傭信任專業的人,自己也不會過多的干預。而羅永浩不一樣,羅永浩更多的是賣人設,而且沒有大型企業的管理經驗,更多的是以自我為中心的追求完美,做企業顯然不能這樣。

錘子的失敗我覺得最終還是企業戰略方向的失敗,從一開始強行對標蘋果主打高端,到後來性價比不如小米,高端不如華為一加OPPO、到最後更出了一個莫名其妙的TNT,錘子一直在按照老羅的路線發展,基本沒有找到正確的可以殺出重圍的方向,最終沒有抓住智能手機市場低端顛覆的機會。



我們談到小米,基本上首先想到的是小米的手機,而談到錘子,首先想到的是羅永浩,這個就是問題的所在。老羅主打的情懷,其實和雷軍主打的性價比,都是很好的人設。但主要問題是老羅過多的把自己當網紅,讓情懷成為自己的人設而不是手機的人設,對錘子手機肯定是有傷害的。

這就導致了錘子的鐵粉更多的是因為老羅個性鮮明的人設,而很少因為錘子本身。再加上錘子初期的供應鏈不給力,很長時間沒有解決這個問題,畢竟消費者買手機還是要用的,這樣就讓錘子一直不溫不火。把個人人設和企業產品人設混淆,是非常有問題的。



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就是企業的管理,老羅可能完全不夠格。老羅是“相聲”出身,當網紅一點問題沒有,當一個企業管理者嚴重不夠格,雷軍實在比他好的太多了,甚至我覺得把老羅作為企業家和雷軍相提並論,對於雷軍來有可能說是一種恥辱。

一個合格的企業家是冷靜而不衝動的,所有成功的企業家都是如此。而且一個企業家一定要相信自己的團隊,只在戰略重點決策。由於老羅太注重自己的人設,太追求自己心中的“完美”,把錘子當成了自己的一言堂,這種性格很難做一個好的企業家。



要知道錘子剛剛誕生的時候,智能手機市場已經快進入寡頭時代,現在的大佬小米、OPPO、VIVO、華為已經初見格局,這個時候錘子找準自己的定位就非常的重要。一方面找準定位,另一方面解決可能存在的問題。但是老羅不是企業家出身,老羅的眼光無法看到那麼長遠,一心要做一個完美的手機,而且在人設上就對標高端,結果自然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所以這是老羅最大的問題,不是企業家的老羅為了滿足自己的人設,在企業的戰略方向上發生了嚴重的失誤,導致了產品的失敗。說句明白的話,做產品還是要踏踏實實做產品。


IT老菜鳥


雷軍和羅永浩兩個人我都非常欣賞,他們各有特點,不過在做手機方面雷軍更成功一些,他們倆的差距在哪裡?
我認為是這樣的,大概有幾點。

第一:時機差距,雷軍做小米手機的時候,國內品牌以中華酷聯為主,還有一個剛崛起的魅族手機,其次就是國外品牌以及大量山寨手機。

那時智能手機剛起步,經歷過的朋友肯定知道價格死貴死貴的,一般人只能買配置不高的低端機。

第二:顛覆傳統的營銷方式,小米手機在短時間內就做到了家喻戶曉,其實除了產品本身之外還有一個更絕的技能。

那就是互聯網式的營銷,當然這一點也被某些人稱為“飢餓營銷”,一批批的放貨立馬勾起了用戶的興趣,越是難買我越要買,營銷助力火上加火。



第三:小米式性價比,第一代小米手機上市價格1999元,發佈會上響起了經久不絕的掌聲,高性價比這是小米對用戶的承諾。

九年時間過去了,現在的小米手機依舊是性價比的代名詞,雷軍也說過“小米手機綜合硬件利潤不超過5%”。

而羅永浩做錘子手機時比較晚,不過依然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黑暗科技世界


謝謝您的問題。我認為,雷軍和羅永浩做手機存在以下差異,不完全是羅永浩的能力問題。

時勢不同。第一,雷軍本身就是程序員在,在通信信息技術服務領域有過實踐、經驗和資源。所以雷軍轉行做手機,比羅永浩更具天賦。第二,雷軍做手機的時候,國產品牌還沒有成長,山寨機有很多,只要把握住供應鏈和品質,良幣驅逐劣幣的機會很多。羅永浩進入手機行業的時候,國內手機市場已經高度飽和競爭,小米第2代手機已經發布了一年多,留給羅永浩和錘子的機會不多了。


模式不同。第一,雷軍崇尚的是性價比手機,通過互聯網打法把手機的價格降下來,通過把控供應鏈,將盡量好的硬件組合,小米手機是國內非常好的組裝型手機商。第二,雷軍依靠互聯網是賣手機,手機是鮮花,自己是泥土,可以被粉絲消費調侃,小米手機只要賣出去就萬事大吉。羅永浩是被互聯網推著走的,互聯網之上羅永浩是一個網紅,與其說是推銷錘子手機,不如說是在推銷羅永浩的特質與符號。

理念不同。 對於羅永浩來說,從一開始就想做精品手機,自主設計研發,崇尚工匠精神,追求品牌溢價,對標蘋果和喬布斯,Smartisan與錘子手機是羅永浩的兩大殺手鐧,設計和體驗確實被很多人稱讚。羅永浩是想通過互聯網加手機硬件降低,當年是讓老百姓買得起手機,即使進入AIot領域,也一直以來堅持硬件綜合利潤率。羅永浩一開始就定位高端市場,推出中高價手機,雷軍直到這兩年才下狠心把手機價格調高。雷軍和羅永浩當年合作沒有談攏,可能跟這也有關係。

歡迎關注,批評指正。


追科技的風箏


感謝邀請

同樣都是做手機,雷軍成功了,羅永浩卻失敗了。你認為差在哪裡?

題主問題的核心是同樣是做手機,雷軍成功了,羅永浩失敗了。你認為差在哪裡?主要差距就是定位和營銷方面大,其實當初雷軍的成功最重要的就是定位,我做的就是性價比,那麼配置更高,價格更低,當時確實吸引到了我們,而且當時安卓手機卡頓,所以人們對於高配置的手機,價格更低,確實沒有抵抗力,再加上雷軍的飢餓營銷,每次給我們的感覺就是這款手機真的很火爆,需要去搶購,所以給人們留下的印象就是小米手機好到脫銷,就這樣慢慢的建立了自己的口碑和用戶群體。而老羅為什麼不行,其實我們來簡單的看看錘子的發展史:


一,從錘子手機當初的定位來看,確實有些模糊了,其中缺少了一些亮點:

錘子手機本身其實是一個互聯網品牌,雖然羅永浩很能說,當初錘子走的是情懷路線,包括請來了當初iPhone4S的設計師等等,但是當初品牌還沒有做起來,因為本身錘子手機就是互聯網品牌,但是錘子剛剛出來的時候,兩千多的價格,甚至高配版本已經來到了接近3000元,雖然外觀漂亮,但是從UI設計和品牌力度來講,OV手機當初的旗艦也是這個價格,而性價比有小米手機,等等,市場基本上已經成為了這幾個品牌的領地,你再想去插一腳確實很難。

其實從錘子的發展歷史來說,也說明了這一個問題,為什麼每次旗艦手機不火爆,但是開始做堅果手機之後才會銷量大增,那就是性價比,爭奪千元機市場,通過價格來吸引消費者,所以之後的錘子pro2,以及pro3系列,確實銷量很不錯,但是旗艦手機品牌麼有打響,價格更高,所以確實沒有引起人們過多的關注。


小結。本身你的起步雖然很晚,也是互聯網品牌,但是定價很高,你本身手機UI錘子OS很多人不知道好用不好用,再者就是配置雖然不錯,不過沒有人聽過這個品牌,所以讓消費者買賬確實很難。


二,銷售模式和創新的能力是有限的,再加上市場的碾壓和擠壓。

1.銷售模式。確實雷軍會營銷,這是出了名的,我們都知道,不管是從配置方面來說,還是從手機功能性方面來說,以及從互聯網銷售模式來講,這都是錘子不可相比的,而且當時也有像360,以及努比亞,以及樂視同時在競爭。


2.創新的能力。本身資金鍊其實錘子一直不是很充裕,所以雖然每次定價很高,創新也不錯,但是相比外觀設計的創新不如OV,性價比不如小米,所以在中間的價格確實很尷尬,如果真的有充足的資金鍊在保持,你創新和用料好一些,即便是價格高也有很多人說不定可以會接受,但是錘子每次的創新,更多的錘子OS系統層級的。


3.市場的趨勢。特別是最近兩年的時間,國內,OV,小米,魅族,華為已經佔據了絕大多數的市場,小米的性價比,OV手機的創新和實體店鋪的優勢,而魅族的與眾不同,華為的高端和榮耀的性價比,唯獨錘子手機品牌的因素沒有,價格不算是很低,銷售方面宣傳和推廣,以及線下都沒有優勢,所以何來發展。


總結:

其實筆者看到錘子的T1也就是第一款手機的時候,確實看到了他的優勢和設計,而且當初王自如和老羅的戰爭,確實引發了很多人的關注,不過我們要明白一點的是錘子確實有些好高騖遠了,我們最近幾年的時間才承認了錘子OS的與眾不同和自己的優勢,但是前期價格過高,以及品牌知名度沒有打下基礎,也沒有屬於自己的營銷方式,所以最後最後也只能算是默默無聞,沒有銷量的情況下,也沒有運營資金,所以現在也只能轉手。而相反小米雖然說在互聯網的風口,但是當初是通過更低的價格,更高的配置來吸引消費者,所以雷軍剛剛創立小米就知道自己的定位和走向,看中了市場的空缺的部分,不得不說眼光確實獨到。


回答完畢

歡迎留言發表不同的看法和想法:

科技數碼隨時答


1.時間節點很重要,處在風口,豬都會飛起來,雷軍正好趕上了這個節點,而老羅入行的時機已經晚了2雷軍是出色的營銷大師,當年小米1完美嗎?當然不完美,但雷軍依靠當年驍龍最新的cpu和最便宜的價格把小米的熱度炒上去了,也可能是當初產能的問題使產品呈現出飢渴營銷的狀態,反而對產品起到了促進銷量的作用。小米也是在不斷總結經驗才慢慢把產品做好的,老羅跟雷軍比,說了很多不應該說的話,頻頻打臉,這對產品的傷害是致命的,這會導致產品上的瑕疵被放大,本就沒有完美的產品,你自己卻吹成東半球最好的手機,明顯過頭了。3產品定位問題,華為的商務功能不錯,小米性價比高玩遊戲不錯,口號也很響亮,為發燒而生。錘子的特色是什麼?從創立之初,就應該定位出來,這一點,似乎並不明顯。


用戶105349414774


雷軍與羅永浩是兩類人,不在一條道上,雖然都做手機,可做法上完全不同。

雷軍是個識時務者,才有那句只要站在風口上,豬都會上天的名言。

中國手機用戶從3G功能手機過度到4G智能手機的時候,雷軍抓住了這個風口,推出性價比奇高的4G智能手機,打著一部手機只賺一百元的口號,實行網上搶購的模式,讓消費者趨之若鶩,拼了命地搶購小米手機。

羅永浩卻沒抓住這個風口,自命清高地宣傳錘子手機的高性能,價格也不親民,有點曲高和寡,不被消費者接受。

雷軍就很有悟性,知道生產什麼樣的手機,才能抓住消費者的心,先從低價做起,有了錢再做高端,保住小米品牌在民眾心目中的第一造擇名聲,比什麼都重要。

羅永浩就沒這悟性,眼高手低,要做手機就做高端手機,要跟國內外名牌手機爭高下,不血本無歸才怪。

就好比尉蘭汽車與比亞迪汽車的對比,尉蘭汽車一開始就走高端,得到馬化騰,劉強東的投資,可發展卻不如比亞迪新能源車表現好,比亞迪電動車已經贏利了,尉蘭汽車還在鉅額虧損中。


光芒萬丈34957


兩個人的格局不同,不在一個層次。

雷軍創立小米之初,就確立下小米要做感動人心,價格厚道的產品。成立至今,小米也是這麼踐行自己的承諾。從最初的MIUI到手機,再到pad,筆記本,再到現在的衣食住行全產業鏈,生態鏈模式。

小米的目標是宏大的,並不是說只做手機,現在小米已經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生態鏈,從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入手,真正是個價格屠夫。舉個簡單的例子,今年剛推出的小愛老師英語翻譯學習機,價格做到了499元,在此之前,某廠商將翻譯設備賣到了2999元。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相比之下,小米能不大賣嗎?

老羅走的是小眾情懷路線,跟小米的大眾情懷不同。老羅擁有不少鐵粉,買他產品的也都是這些人。沒有一個大的格局和視野,能夠把錘子帶到今天,也是實屬不易。雖然錘子已經跟老羅沒關係了,但還在受老羅的影響。錘子這個品牌,個人標籤的烙印打的太深了。很多人都是衝著老羅的這個人才去買的。

一個企業能否走的長久與成功,跟他們內在的基因和願景有些密不可分的關係。


大數據民工


差在能力,羅永浩和雷軍的現狀差距有多大,那麼,他們的能力差距就有多大。

當然,你要比演講說相聲,顯然,羅永浩要強一些。

羅永浩最大的毛病就是自以為是,多讀了幾本文學書,就自認為無所不能。創業幾次,都以失敗告終。

當然,在一切還未有定論以前,目前的失敗是暫時的。

不過實事求是的說,就個人成就來說,混的還是不錯的,說他能力不行,是相比雷軍來說的,以他的能力來說,永遠也做不到雷軍的水平。


科技縱橫666


關鍵詞在於入行手機的時間節點不對,另外沒有做出屬於自己的產品特點出來,和同類產品比不具備優勢那自然就不容易成功,也就是沒有核心競爭力。


某年某月某天39565997


看過關於羅永浩的紀錄片,這個人一味想複製蘋果模式,但是蘋果的成功有喬布斯,有蘋果上市時的藍海條件,有不理性的客戶群體。但錘子只有羅永浩,而這個人不具備喬布斯的能力,同時又沒有現代企業的管理經驗,所以,他能成功就是奇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