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清的夢魘:為什麼這幾種人,三百年堅持反清復明至死不休?

我們看清朝以來的歷史性質的電影電視,或者書籍小說,尤其新派武俠小說中,金庸的《書劍恩仇錄》、梁羽生《七劍下天山》等等人的武俠題材中,總有一個揮之不去的題材:

反清復明!,這四個字如同夢魘般從順治入關到宣統遜位,一直是漢人的一個不可實現的夢想,雖然夢想越來越遙遠,隨緣從來沒有實現但是面對滿清的高壓,從未放棄。

滿清的夢魘:為什麼這幾種人,三百年堅持反清復明至死不休?

比起伴隨康熙一生的朱三太子案來說,這個更加玄乎,因為這個是懷揣著廣大漢人士大夫故國情節的唯一寄託。而且永不消逝,一直到辛亥武昌的偶然成功。清帝宣統迫於時局,在袁世凱威逼利誘之下,宣告遜位,反清復明的意義才宣告終結。

縱觀整個中國歷史,在故國皇統斷絕之後,幾乎都慣性使然的擁戴皇室後裔或者宣稱皇室後裔從而反抗新朝,但是一般不會長久,從周朝的三監之亂、秦朝的楚懷王、到唐朝的後唐南唐等等在大一統政權崩潰之後,隨著新朝的安定,很少有遺民長期把光復舊朝作為政治綱領。

滿清的夢魘:為什麼這幾種人,三百年堅持反清復明至死不休?

但是滿清在控制中原,原明室宗室消亡殆盡之後,反清復明這個政治口號延續三百年。時時刻刻地消耗著滿清的政治能量。究其原因,有三種人。

首先,第一種人是投降滿清的漢人將領。這是政治慣性,先開始,反清復明這個詞不是口號,而是一個實際行動的表述,一些兩面三刀的漢人將領在自我利益、迫於局勢誘導之下投降滿清,但是投降之後,面對滿人貴族的奚落於鄙視,又沒有得到自己認為自己應得的好處,於是城頭變換大王旗,降下滿清旗幟,一夕撥亂反正,宣告復歸明朝,於是就有了最原始的意義,李成棟廣東反正、姜瓖大同反正、金聲桓、王得仁江西反清,以及後來的吳三桂等三藩之亂反清,所舉的旗幟就是反清復明。

滿清的夢魘:為什麼這幾種人,三百年堅持反清復明至死不休?

這一種人的反清復明並不是有什麼政治理想,而是自己的應得好處被滿清慢慢剝奪,於是心生怨恨而採取的報復行為,根本不是真的要光復明朝。在吳三桂三藩之亂以後宣告終結。

第二種,那就是明末清初的部分士大夫以及原來李自成、張獻忠的部下,不願意滿人肆虐中原,於是打出的政治口號。在李自成攻破北京、吳三桂引狼入室,清兵攻破南京之後,原來的明朝士大夫黃道周、張煌言、鄭成功以及張獻忠部將李定國等在南方扶持永曆政權,抵抗滿清,這種在滿清攻滅臺灣明鄭政權以後宣告終結。

滿清的夢魘:為什麼這幾種人,三百年堅持反清復明至死不休?

第三種就是,民間不滿滿清統治的人在臺面上的力量破滅之後,身懷故國夢想,反清復明這個詞開始變成信仰,來自於底層的民眾開始組織幫會,譬如天地會、小刀會、袍哥、洪門等等,他們秘密的反清,給自己找一種寄託,因為是檯面下的活動,又極其隱秘。

滿清的夢魘:為什麼這幾種人,三百年堅持反清復明至死不休?

正是因為幾乎全民的信仰,所有反清復明的活動組織不僅沒有消滅,每隔幾年就要搞出個大事情來提醒一下滿清的皇帝,漢人仍然沒有徹底屈從。因此,反清復明的活動反而開花散葉,覆蓋全國,其中洪門後來隨著第一次工業革命的來的遍佈海外。再從海外倒流回來,在最終推翻滿清的辛亥革命中扮演者不可或缺的角色,洪門的人不止一次的幫助孫中山等革命黨人,在國內,幫會組織出錢出人,都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最後也不負三百年厚望,一朝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