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豬肉多貴,這菜也要吃,更有老廚四十年不外傳炸肉糊揭密

不管豬肉多貴,這菜也要吃,更有老廚四十年不外傳炸肉糊揭密

如果您喜歡我的美食文章,請點擊 “關注”,會有更精彩的美食文章奉獻給您!

在我國北方地區,到了冬季,有這樣一道菜特別搶手,那就是咱們老濟南的“燴松肉”。

不管豬肉多貴,這菜也要吃,更有老廚四十年不外傳炸肉糊揭密

魯菜發祥地——泉城濟南

泉城濟南是山東省的省會,因境內泉水眾多,有“七十二名泉”,被譽為“泉城”。像“天下第一泉——趵突泉”、曾經讓乾隆皇帝流連忘返的“大明湖”,以及“黑虎泉”、“珍珠泉”、“五龍潭”、“千佛山”等名勝古蹟、旅遊勝地,都坐落於泉城濟南。素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譽,泉城濟南也是史前文化——龍山文化的發祥地。

泉城濟南不但風景如畫、美不勝收,也是魯菜文化的發源地,成就了很多傳統魯菜經典,“燴松肉”就是一款地地道道的老濟南傳統經典魯菜。

不管豬肉多貴,這菜也要吃,更有老廚四十年不外傳炸肉糊揭密

炸年菜,每個人心靈深處最綿亙久遠的記憶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以前,過年的時候,每家每戶都會炸制很多“年菜”,如素丸子、松肉、魚塊、雞塊等。這些年菜剛炸出來的時候,外酥裡嫩、鮮香怡人,直接吃就鮮美無比。等過了大年三十,晚輩來拜年磕頭,親朋好友團圓聚會,年前炸的這些年菜才真正派上用途,正是大顯身手的時候。

這些年菜,經過了三五天的擱置,雖仍然馥郁濃香,但口感上總是會大打折扣。最簡單的處理方法,就是撿上一大碗,簡單地倒入醬油、陳醋等味汁,回鍋一蒸,出鍋後向盤盂裡面一扣,這便是農村“八大碗”的雛形。也有講究點的家庭,把擱置的年菜,回鍋再燴燉一下。再放入冬季時令的各種食材,如大白菜、粉皮、幹蘑菇等,再加以調味。這種經過燴燉的年菜,雖然失去了外酥裡嫩的鮮香,但燴燉後卻增添了些許馥郁醇厚,愈發濃香怡人。這便形成了今天形形色色的燴菜,如燴松肉、糊塗雞、回鍋魚、白菜燴丸子等經典菜品。

不管豬肉多貴,這菜也要吃,更有老廚四十年不外傳炸肉糊揭密

每道經典的菜品,都凝華著濃濃的鄉愁

一道菜,一段歷史;一碗湯,一個故事。每道經典菜品都蘊含著豐富多彩的民俗傳統、文化精髓、人文地理。所以,飲食是一種文化,更是一種傳承。每一道美味的菜品,不管是家常的,還是經典的,都會讓人回味。有些飯店、館子便迎合人們的心理,推出了一些人們時常懷念的家常菜品。從些,這些家常菜便冠冕堂皇地登上了大雅之堂,成就了很多經典名菜。

炸好的松肉,外酥裡嫩,哪怕是直接吃一塊,都透出馥郁的濃香。簡單地熗鍋,家常的粉皮、木耳、白菜葉,再放入攤好的如蟬翼般薄彈的蛋皮絲,無不透出濃濃的鄉愁。喜歡吃辣的,乾紅辣椒煸炒出馥郁幹香,出鍋前再撒些鮮青椒、青蒜苗、香菜段。經過湯汁的微燙,輕輕嘬一小口湯汁,微微辣灼中折射出的是鮮香清新的味道。雖微渺,卻又甘冽;雖遼遠,卻又清晰!

就像小時候,媽媽牽拉著牙牙學語的我們,是最久遠的往事,卻又是最溫情的回憶。這就是家的味道,總讓人魂牽夢繞!

不管豬肉多貴,這菜也要吃,更有老廚四十年不外傳炸肉糊揭密

炸松肉的核心技術與關鍵調配比例

做這道燴松肉,技術難點在松肉的炸制,特別是蛋粉糊的調配,是核心技術。蛋粉糊調配不好,回鍋一燴,全燉胯了,成了一鍋“面片湯”。趕緊收藏,老廚四十年不外傳炸肉糊揭密,豬肉多貴,這菜都要吃。要想炸出的松肉外酥裡嫩,要先給豬肉補水,按著“一斤肉二兩水”的比例,打入標準量蔥姜水,通過抓捏,讓肌肉纖維把水量吸收,這樣炸出來的松肉肉質才會鮮香嫩滑、細膩綿軟。

不要以為還要燴燉,就忽視了松肉的調味,調味醃漬也至關重要。喝一口湯,味道還算鮮美,吃一塊燴松肉,則如同嚼蠟,無滋無味。只有經過補水調味、醃漬入味、去腥提鮮這重要三步處理後的松肉,吃起來才表裡如一、有滋有味。炸松肉的蛋粉糊按著蛋粉1:1的比例,調入全蛋液、麵粉、澱粉。澱粉與麵粉也有嚴格的比例,麵粉:澱粉的比例為1:9,調入適量清水,調出最恰當的稀稠度。

不管豬肉多貴,這菜也要吃,更有老廚四十年不外傳炸肉糊揭密

蛋粉糊稀稠度的把握

炸好的松肉,要回鍋燴制,這對蛋粉糊稀稠度的調配有著近似於教科書般的嚴苛。調好的蛋粉糊過稠,則掛糊太厚,炸出來的松肉成一坨麵疙瘩。回鍋後略微一燴,就成了一鍋麵片湯,全胯在鍋裡面了。如果調配的蛋粉糊過稀,則掛糊太薄,炸出來的松肉就硬澀艱韌、如同嚼蠟,鮮嫩的口感蕩然無存。蛋粉糊的調配標準:調配好的蛋粉糊,應該均勻細膩,沒有小顆粒麵糰小粒。用小勺盛取少量蛋粉糊,向下傾倒,在重力的作用下,牽拉出邊緣銳利的小三角形,呈邊緣略微粗糙的粗線狀流下。按著這個標準調配的蛋粉糊,才是黃金配比的松肉糊,過稠、過稀均影響菜品質量與口感。

不管豬肉多貴,這菜也要吃,更有老廚四十年不外傳炸肉糊揭密

松蘑燴松肉

主料:豬內裡脊肉260克、幹松蘑50克、嫩白菜葉100克、粉皮1張約100克

蛋粉糊:雞蛋2個、麵粉10克、澱粉90克、清水適量

醃肉料:蔥姜水50克、鹽1.5克、胡椒粉微量(約0.2克)、料酒2克、雞粉0.5克(可選)

配料:雞蛋1個、幹澱粉10+2克、蔥10克、姜10克、蒜10克、水發木耳30克、鮮青辣椒30克、乾紅辣椒5克、香菜15克、蒜苗15克

調料:植物油30克、醬油20克、清湯或清水適量、料酒10克、鹽3克、白糖3克、老抽醬油3克、味精或雞粉1克(可選)、花椒油或香油5克

說明:所有標註“(可選)”用料,請根據個人愛好自由選擇。

製作過程

不管豬肉多貴,這菜也要吃,更有老廚四十年不外傳炸肉糊揭密

1、松蘑、木耳的泡發

提前數小時,準備幹松蘑50克,用清水清洗乾淨,放入碗內。倒入適量熱水,表面蓋一個平盤,浸泡2小時以上,把松蘑浸泡至自然灑脫、飽滿滋潤。同樣的方法,用溫水浸泡好水發木耳約50克。把浸泡好的松蘑、水發木耳撈出,清洗乾淨,攥幹水分。木耳擇去底部老根,撕成小朵,松蘑剪去底根部分。

不管豬肉多貴,這菜也要吃,更有老廚四十年不外傳炸肉糊揭密

2、豬肉的選擇

炸松肉,最好選用豬內裡脊肉,約260克。這是所有豬肉裡面最鮮嫩的條狀肌束,是豬肉中的上等部位。如果購買不到內裡脊條,也可以用通脊肉、後臀元寶塊代替。

不管豬肉多貴,這菜也要吃,更有老廚四十年不外傳炸肉糊揭密

3、豬肉的處理、補水與醃漬

把選好的豬內裡脊條修剪一下邊緣筋膜,沿著肌肉纖維走行方向,順刀切成1釐米見方,長約7釐米的長條。把切好的裡脊條用清水清洗一下,攥幹水分,放入醃肉碗內。按著一斤肉二兩水的比例,少量多次打入蔥姜水50克,通過抓捏,使裡脊條把蔥姜水吸收進肌肉纖維內。調入鹽1.5克、胡椒粉微量(約0.2克)、料酒2克、雞粉0.5克(可選),抓捏均勻。表面覆蓋保鮮膜,醃漬30分鐘,醃漬入味,去腥提鮮。

不管豬肉多貴,這菜也要吃,更有老廚四十年不外傳炸肉糊揭密

4、蛋粉糊的調配

雞蛋2個,約100克,打入碗內,用打蛋器攪打成均勻細膩的全蛋液。調入麵粉10克、澱粉90克,一邊調配,一邊添加適量清水,調配成均勻細膩的蛋粉糊。調配好的蛋粉糊,標準為質地均勻細膩,沒有小顆粒麵糰小粒。用小勺盛取少量蛋粉糊,向下傾倒,麵糊在重力作用下,在小勺邊緣牽拉出邊緣銳利的小三角形,呈邊緣略微粗糙的粗線狀流下。

不管豬肉多貴,這菜也要吃,更有老廚四十年不外傳炸肉糊揭密

5、炸松肉火候的把控

醃漬好的裡脊條內倒入約10克幹澱粉,抓捏均勻,使每根裡脊條表面像掛了一層薄薄的酸奶。可別小看了這勺幹澱粉的作用,一是增加了裡脊條的粘附性,容易掛糊;二是燴松肉時,就像塗抹了一層粘合劑,燴制的松肉不容易脫糊。把調配好的蛋粉糊倒入裡脊條內,使每一根裡脊條都均勻粘掛一層蛋粉糊。

鍋內倒入足量植物油,油溫燒至五六成熱,約160度時,調成中小火,把掛糊的裡脊條一根根下入油鍋內。炸至表面呈淺黃色,定型後撈出控油。調成中火,待油溫進一步升高,達七成熱,約200度時,把初次炸制的松肉下入鍋內,復炸至表面金黃色,撈出控油。中油溫小火浸炸,是為了松肉成熟定型;高油溫中火復炸,是為了使松肉外酥裡嫩。

不管豬肉多貴,這菜也要吃,更有老廚四十年不外傳炸肉糊揭密

6、粉皮泡發的注意事項

粉皮1張,約100克,先不用著急掰塊,乾粉皮一掰,全碎了。把粉皮放入盆內,倒入適量溫水,經過溫水略微滋潤,粉皮質地變得軟彈,這時再用剪刀剪成大小合適的片狀。然後把粉皮浸泡約30分鐘,浸泡至粉皮表面變白,質地變脆,可以用手輕輕掐透,粉皮就浸泡好了。

不管豬肉多貴,這菜也要吃,更有老廚四十年不外傳炸肉糊揭密

7、怎麼攤出又薄又彈的蛋皮

雞蛋1個,調入約2克幹澱粉,攪打成均勻細膩的全蛋液,可以使攤出的蛋皮又薄又彈。用廚房紙蘸少量植物油,把平底鍋擦潤一下,在火上略微乾燒10餘秒,升高一下鍋體溫度。鍋體離火,把攪打好的全蛋液倒入一半,立即旋轉鍋體,一張蛋皮就凝固成形。把鍋體回火上略微加熱,蛋皮成形,又薄又彈,揭出蛋皮。再用少量植物油滋潤一下鍋體,同樣的方法攤出第二張蛋皮,把攤好的蛋皮切成小菱形片或細蛋皮絲。

不管豬肉多貴,這菜也要吃,更有老廚四十年不外傳炸肉糊揭密

8、準備小料、配料

只選用嫩白菜葉100克,用手沿葉脈撕成細條。鮮青椒約30克,清洗乾淨後切成小菱形片;乾紅辣椒5克,剪成小段,用溫水浸泡5分鐘,撈出控幹水分。切細蔥花、薑片、蒜末、香菜小段、蒜苗段備用。

不管豬肉多貴,這菜也要吃,更有老廚四十年不外傳炸肉糊揭密

9、燴松肉

鍋內倒入植物油30克,油溫三四成熱時,下入乾紅辣椒小段,炒出幹辣濃香。依次下入薑片、蒜末、細蔥花炒香。調入醬油20克,炒香後倒入適量清湯或清水以及泡松蘑的原湯,水量以成菜後半湯半菜為標準。下入清洗乾淨的松蘑、水發木耳小朵,調入料酒10克、鹽3克、白糖3克、老抽醬油3克,調色調味。大火燒沸後,燉煮約5分鐘。

下入炸好的松肉、白菜葉細條、浸泡好的粉皮、蛋皮片,再燴制約5分鐘,停火。調入味精或雞粉1克(可選),撒入鮮青椒片、蒜苗段、香菜小段,攪拌均勻,淋花椒油或香油5克,出鍋盛入湯盂,這道經典的松蘑燴松肉就完成了,趁熱上桌享用。

注意事項

不管豬肉多貴,這菜也要吃,更有老廚四十年不外傳炸肉糊揭密

1、乾製的蘑菇比鮮蘑菇更濃香,是因為蘑菇在乾製過程中,產生出大量的核苷酸,是幹蘑菇天然濃郁香氣的來源。泡松蘑的原湯一定不能丟棄,馥郁濃香的味道,全在這碗湯水裡面,沉澱過濾後倒入湯內,是天然的鮮味劑,比味精、雞粉都鮮香醇厚。木耳,切記不能直接加熱水,要用“溫水慢浸法”,緩慢浸泡。

不管豬肉多貴,這菜也要吃,更有老廚四十年不外傳炸肉糊揭密

2、“橫切牛羊、縱切豬、斜切雞”。牛羊肉肉質較老,要垂直於肌肉纖維走行方向頂刀切,把肌肉纖維給破壞掉,容易成熟入味。豬肉肉質細嫩,要沿著豬肉纖維走行方向順刀切,豬肉容易成形。雞胸肉全是斜著走行,斜刀切雞胸肉也是為了破壞掉雞胸肉的雞肉纖維,做出的雞胸肉不柴,也方便成熟入味,保持外形完整。

不管豬肉多貴,這菜也要吃,更有老廚四十年不外傳炸肉糊揭密

3、剪好的乾紅辣椒小段,用溫水略微浸泡,控幹水分,炒出的乾紅辣椒幹辣濃香,但色澤鮮紅,不容易被炒糊變黑,這是一個很實用的烹飪小妙招。青椒片、蒜苗段、香菜小段都是出清鮮味道,一定要臨出鍋前才下入。

如果您喜歡我的美食文章,請關注我的頭條號,會有更精彩的美食文章奉獻給您!歡迎您的點評!如果您有需要的食譜,恰巧我的頭條號裡面都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