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知识必须要认真思考,切忌盲从权威

学习知识必须要独立思考,盲从权威,有时就出差错。

雅各布.伯努利是300多年前的大数学家,连续复利法由雅各布.伯努利提出 ,但这种连续复利法的思维、解释和应用都是错误的。现在国内外经济数学、金融学、货币银行学、工程经济学、公司理财、衍生工具等教材中都在讲授这种错误方法,199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莫顿与人合著的《金融学》中也同样讲这种错误的连续复利计算,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盲从大家而失去了自身的认真思考。

我们可从多角度分析这种连续复利法的错误,这里仅说这种连续复利计算的推导,其实并没有推导出基本的”连续”计算。

连续复利法讲法是,根据小学学到的复利公式(所谓不连续复利计算公式)

A(t)=A。(1+r)^t

将一年分成m次计算,每次利率取为r/m,这样一年计算m次 ,t年计算mt次,于是就有复利分期计算公式

A(t)=A。(1+r/m)^(mt)

令m趋于无穷大,得出所谓连续复利公式

A(t)=A。e^(rt)。

问题是,这种推导过程中的三个函数

A。(1+r)^t

A。(1+r/m)^(mt)

A。e^(rt)中的时间变量t取值根本没有变化,A。(1+r)^t中时间变量只取整数,A。e^(rt)中的时间变量还是只取整数。

三个函数的定义域是一样的,公式A。e^(rt)中时间变量t 还是只能取整数,这并不能实现连续计算复利。

这只是从一个方面论述了连续复利法的错误,实际上我们还可以从多个方面论述其错误。

30多年来,我多次发表文章辨析这种连续复利计算的错误,

学习知识必须要认真思考,切忌盲从权威

2018年发在《金融经济》上的文章《连续复利错误面面观》,文章摘要中指出,“199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评委会没有看到这种连续复利的错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