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医+老病号=专家?
那天,门诊换药室里,来了一位60多岁的患者。
患者一口外地口音:“护士,PICC换药。”
我迎上前去:“阿姨,您好,请问维护手册带了吗?”
“没带。”
“您住医院附近吗?或者能叫家里人拍个照过来吗?”
她身后的年轻人回答:“我们是外省的,家住湖南,家里也没有人拍照。”看样子估计是患者儿子。
患者接着说:“没关系的,不就换个药吗,我在湖南都换了七八次了,从来不用带维护手册,而且,我是某医学院退休的,没事的,你就给我换吧!”
“阿姨,既然您是同行,应该更加理解我的工作,您这样过来换药,我什么信息都不了解,置管深度也不知道,这样盲目的换药对您和对我都不负责任……”
患者坚持认为“同行+老病号=专家”。
摆在眼前的问题有三:1.患者的敷料已经松脱卷边,必须进行换药。2.患者没法拿到维护手册,也记不清相关信息。3.患者已经缴费,拒绝她换药让她退费回家不大可能。
……
最终,经过护长协调,只能找开单医生在诊疗意见上说明情况,并让患者签署“后果自负”的知情同意书后换药。
换药过程每一步都质疑护士
我准备好用物,嘱患者躺在诊查床上,外展置管手臂。
患者一脸不情愿:“怎么躺着换药?我以前都是坐着的,像抽血一样。”
“阿姨,您穿刺的位置是上臂内侧(贵要静脉),躺着更利于您暴露换药位置和利于操作,麻烦您配合一下。”
患者迟疑一下还是躺好了,准备换药。
第一步:导管评估
我开始导管评估,更换肝素帽,当我分离肝素帽拿起酒精棉棒准备消毒导管接头时,患者一声惊恐:“护士,你拿的是什么?”
“酒精。”我回答。
“酒精是不能消毒导管的!”患者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
“阿姨,我现在是在消毒导管接头,更换肝素帽,不是消毒导管!”我解释到。
“我听我们那的护士说不能用酒精。”她还是觉得不妥。
“阿姨,我们是正规三甲医院,请您相信我们,护士都是经过正规培训的,酒精是可以接触接头的,而且需要摩擦15秒才能达到消毒目的。”为了医患关系,我努力保持冷静,心里默念:不知者无罪。
第二步:冲封管
换完肝素帽,我准备冲封管。
“阿姨,管道回血很好。”我边操作边跟她沟通,试图挽回僵局。
“啊,你怎么抽回血?不是说只要推得进药就可以了吗?血抽出来不好吧!”患者又是一惊一乍。
“阿姨,您又没有维护手册,您用的是什么厂家什么型号的导管我也不知道对吧?不抽回血怎么确定导管在血管内呢?请您配合我的工作好吗?”我努力压抑住内心的火。
生理盐水冲管完毕,我准备肝素钠盐水封管。
患者又开始质疑:“护士,为什么有两管药水?刚才那管是什么?不是肝素钠就可以了吗?”
“阿姨,第一管是生理盐水,先用盐水脉冲式冲管,然后再用肝素钠盐水正压封管,这是按照行标来操作的。”我内心开始崩溃。
“是这样吗?我以为肝素钠就可以了。”她还在嘀咕。
“是的,阿姨,如果是输液过程中冲管,只需要一管盐水就可以了。”
第三步:更换敷贴
接着,“0”角度撕除旧敷料,操作过程中患者一直在强调:“护士,你小心点,千万不要把管一起带出来!”
我说:“不会的,您放心!”
撕除膜后,快速手消毒,开换药包,戴无菌手套。
开始消毒,先用酒精棉球皮肤脱脂,再用葡萄糖酸氯己定醇消毒液顺—逆—顺三遍消毒皮肤及导管。
患者突然把头抬起来问:“护士,你不用碘伏消毒?你用的是什么?”她企图挪动身体,想看个究竟。
“阿姨,皮肤已经消毒好了,麻烦您坚持一会不要动。这个消毒液的消毒效果跟碘伏一样,它的优点是不会让皮肤着色,待干时间也短,而且还比碘伏贵,都是同行,您应该知道吧。”遇到这样半懂不懂的退休同行,感觉我的解释费了洪荒之力。
“这样啊!貌似我们那的医院还真的落后了?她们换药从来不戴无菌手套,消毒也是一把碘伏棉签擦擦而已。”患者突然态度婉和了一些。
“阿姨,PICC换药不戴无菌手套您觉得合适吗?规范吗?”
“确实好像戴手套更好。”
消毒完毕,跟患者确认好导管刻度,终于到了最后一步贴膜了。我熟练的单手无张力持膜,"U"型固定,塑型,高举平台,心中不仅感叹:这个PICC维护终于做完了!
突然,患者好像恍然大悟似的,大喊:“护士,你怎么就贴好膜了?!干了没有,以前都是要晾5-10分钟的,不干就贴我会过敏的。”这患者十足吓了我一跳。
“干了,干了,您看固定得妥妥的了,都跟您说了这个消毒液待干时间短,对不对?换好了,起来吧。”
她看着固定得很牢固的膜说:“好的好的,谢谢啊!看来真的要接受新的东西才行了,以后我来这里换药就放心了。”她边走边说。
家属在门口等待,见我出来,有点不好意思的说:“我妈就是没见过你们这么规范的操作,她以为她原来看到的换药就是标准,你不要介意哦。”
“没事,医学事业日新月异,可以理解,记得下次换药带上维护手册。”说实话,工作十年,很少遇到这样难沟通不信任的同行患者。
案例总结
1.护理工作中不仅需要按流程操作,还要有自我保护意识,不按流程操作不出事是运气好,出事了就是百口莫辩了,在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还要懂得变通。
2.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对护理的要求越来越高,护士需要不停地学习新知识,掌握新的技术,才能应对处理工作中遇到的各种状况。
3.虽说这么“刁钻”的患者并不讨人喜欢,甚至有点讨厌。但反过来想,这正好可以检验专业技术是否过硬,沟通应急能力是否到位。否则,不仅被患者问到哑口无言,还会产生一系列的医患矛盾。
閱讀更多 護士網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