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父輩的旗幟」從支邊到扶貧,一家三代詮釋不同使命

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柳州市網信辦、微評柳州與柳州市各企業聯合推出“柳州,父輩的旗幟”系列報道,展現柳州市產業工人、一線員工創業精神代代相傳的風貌,同時評選出十個榮譽家庭。

今天推出:從支邊到扶貧,一家三代詮釋不同使命

「柳州,父辈的旗帜」从支边到扶贫,一家三代诠释不同使命

誕生於1958年的廣西建工集團第二安裝建設有限公司(簡稱“二安”),在過去艱苦創業中不斷收穫累累碩果,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蛻變。

數十年來,一代代二安人揹負著不同的時代使命,和企業共同成長。從工人到教師再到第一書記餘明源一家三代“二安人”經歷著不同的身份,但承擔著同樣的重任。

「柳州,父辈的旗帜」从支边到扶贫,一家三代诠释不同使命

圖為餘明源一家8個二安人。受訪者提供

從工人到教師:想讓更多孩子尊重這一行

“90後”餘明源一家與二安的緣分要從1958年說起。那年,為了響應國家號召,餘明源的姥爺跟隨從“中建部太原第一衛生設備安裝公司”及“一機部上海機電安裝公司”到廣西支援的兩支隊伍,舉家從山西太原搬遷至廣西。加入瞭如今二安前身----廣西工業設備安裝工程公司,從此一家人與二安結緣。

“那時候條件很艱苦,沒有自來水喝,只能自己到柳江河舀水。”餘明源的母親顧昭茹回憶。

「柳州,父辈的旗帜」从支边到扶贫,一家三代诠释不同使命

80年代,顧昭茹在太陽村柳州水泥廠(廣西魚峰集團有限公司前身)工地合影。受訪者提供

但在顧昭茹印象裡,父親就像一頭任勞任怨的“老黃牛”。在父親的影響下,四個孩子中三人進入二安。

1985年,從柳州建工技校畢業的顧昭茹成為二安一名築爐班工人。到二安後顧昭茹接過建造柳州水泥廠(廣西魚峰集團有限公司前身)任務,她記得:“那時候一棟24米高的爐子,每天走上走下不斷給它外部層層包裹保溫。”顧昭茹只得白天在工地上班、晚上在工地加班,住在竹蓆圍起來的工棚裡,直到完工才結束這樣的生活。

"在工地工作很辛苦,當時建築工人社會地位很低,很多都娶不到老婆。”顧昭茹說。但她卻還是嫁給了二安一名建築工人,並希望改變大眾對工人的刻板印象。

「柳州,父辈的旗帜」从支边到扶贫,一家三代诠释不同使命

80年代的二安青年。二安提供

1986年,顧昭茹看到二安附屬幼兒園招聘教師後萌發出當老師的念頭,她想通過教育讓更多人尊重這一行業。隨後,她將這一想法付諸行動,報考柳州師範學院就讀。1988年,從師範畢業的顧昭茹回到二安幼兒園任職。

“在課堂上我都會教育學生,讓孩子們知道自己住的房子是工人一磚一瓦起的,他們同樣偉大。”顧昭茹說。

「柳州,父辈的旗帜」从支边到扶贫,一家三代诠释不同使命

顧昭茹與二安幼兒園小朋友。受訪者提供

非科班出身 卻冥冥之中被指引

在顧昭茹的教育下,餘明源從小對二安有一份特別的感情,他進入二安好似冥冥之中自有安排。

2010年,餘明源考入廣西民族大學播音主持專業,並在大學期間數次與二安結緣。餘明源說:“拿到錄取通知書時,二安為子弟發放了助學金,當時覺得很有歸屬感。”大學期間,餘明源又作為二安子弟參加了第一屆運動會、為二安培訓禮儀隊等活動。

「柳州,父辈的旗帜」从支边到扶贫,一家三代诠释不同使命

圖為餘明源一家三代“二安人”。林馨 攝

2014年6月,餘明源結束了大學生涯,迎來人生的另一個轉折點。他介紹:“大學期間,我保留學籍去部隊當文藝兵,畢業時兵役還未結束,只得請假出來參加雙選會。”

餘明源到達雙選會現場時,發現人山人海,多數公司前都排起了長隊。由於部隊管理較嚴,外出時間有限,此時餘明源著急著趕回部隊,根本無心仔細挑選工作。

就在餘明源剛剛想離開時,一名HR對他萌發出興趣,上前與他交談,並讓他留下簡歷。後來,HR電話通知他去面試時,他才發現這家公司正是二安。就這樣非科班出身的餘明源來到了二安任職,成為二安南寧分公司辦公室一名幹事。

「柳州,父辈的旗帜」从支边到扶贫,一家三代诠释不同使命

二安承建全球最大造船廠太陽能光伏電站----浙江舟山造船廠20mWp太陽能光伏電站。二安提供

從“小白”到獨當一面 接過扶貧擔子

2015年,剛開始進入二安的餘明源還是職場上的“小白”,很大問題都不瞭解。後面,他跟著師傅慢慢學習,到工地一點點積累。不久,他便被派往雲南一個項目,負責項目執行。餘明源說:“當時候二安就派了我一個人過去,在工地裡跟著別的施工組從頭學起。”

為了做好本職工作,2016年餘明源報考廣西大學土木工程專業,最終順利拿到畢業證書。

「柳州,父辈的旗帜」从支边到扶贫,一家三代诠释不同使命

餘明源在靖西市新甲鄉甲賽村扶貧。受訪者提供

2018年3月,二安要派出一名員工到靖西扶貧。此時,餘明源被選中並接下新的擔子,成為國家級深度貧困村靖西市新甲鄉甲賽村的第一書記

從工地到駐村扶貧,對餘明源來說又是全新的挑戰。“剛到村裡生活時多少有點不習慣,村裡經常停水、停電、沒有信號,這時就好像與世界失聯。” 餘明源說。

好在當過兵的餘明源,很快適應了村裡的生活,並開始為村民謀劃如何脫貧。餘明源藉助廣西建工集團和二安公司的平臺和力量,為貧困生搭線,介紹他們到廣西建工建築安裝技工學校就讀,並享受助學補助。畢業後,學校為貧困生分配工作,實習期每月能拿到3500元 ,正式簽約後每月工資達5000元左右。

「柳州,父辈的旗帜」从支边到扶贫,一家三代诠释不同使命

二安為新甲村教育扶貧、技術扶智。受訪者提供

除了教育扶貧外,就業扶貧也同樣引起餘明源重視。餘明源介紹村裡的貧困勞動力到二安工地工作,與村民簽訂勞動合同,繳納五險一金,每月到手工資有6000元左右。餘明源說:“這樣一來,家裡有勞動力的基本都能脫貧。”此外,餘明源和村裡盤活村裡的土地,種桑養蠶發展村集體經濟。

從支邊到教師再到扶貧,餘明源一家三代人詮釋著每一代二安人不同的使命。但“以人為本,創建精品;誠信為本,服務至上”是二安人永恆的追求。 如今,振興西部的號角已經吹響,機遇與挑戰同在。二安將在改革中尋求新定位,在開放中探索新思維,努力把做大、做強,朝著實現“建工夢”的目標奮力前進。

微評柳州報道 記者:林馨

「柳州,父辈的旗帜」从支边到扶贫,一家三代诠释不同使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