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课效果不明显,请把孩子还给学校老师

关于“补课”的话题已经以有太多了, 有支持补课的,有反对补课的,有人为补课是满足教育需求而产生的了,也有人认为补课是学校(老师)、机构因为种种利益关系而催化的,当然,也有人认为是“减负”导致的学校减负、家里增负的必然结果……

补课效果不明显,请把孩子还给学校老师

尽管孩子补课有收效的也会吐槽一二,但是往往会因为“有用”的本身而心境不同,反而是那些明明去补了,却还没有效果的父母们则会陷入无比的纠结。

今天,我的这篇文章就是写给这样父母看的——补课没效果没关系,请把孩子还给学校老师!当然,只靠老师还是不够的, 也需要父母配合和参与,具体怎么做我下面都会分析。

“课堂”的收获,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多

提起学习,尤其是讲到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的时候无论是老师、家长还是学生自己都会提到跟课堂有关系的学习。

例如预习、听讲、家庭作业、复习、不懂就问等等。

补课效果不明显,请把孩子还给学校老师

但是有多少人真的能够讲清楚这些事情为什么一定要做呢?

除了“提高效率”、“提高质量”等等这样的泛泛而谈,大家能够讲清楚多少具体的好处呢?

我保证有很多家长、学生是讲不清楚的。

例如我举两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

从“预习课文”说起如何上好语文课

语文学习已经成为了无数家长们、学生们最头疼的科目,尤其是现在很多的小学三四年级开始语文考试就做出了很大的改革,甚至“告别90分”情况也已经不再稀奇了。

而语文的难,比较有共识的最难一项应该就是“阅读理解”!而这部分也是很多学生丢分最多的或者说丢分比例最大的一类题目。

补课效果不明显,请把孩子还给学校老师

与之相对的则是近几年已经沉寂了很多年的语文补习机构的强势发展,无数以语文为主的辅导机构可以说是迎来了春天。

父母们发现孩子的阅读丢分很多,而如此专业的内容自己又很难辅导得了,所以首先想到的就是给孩子报个阅读课或者找老师补习一下。

其实绝大多数的家长都不知道,孩子们的语文课学习课本的本身其实就是一次又一次的阅读理解学习的过程

为了便于理解我说的内容,我这里举一个例子来说明问题,以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电子15课本为例(只因为我随手翻到了孩子语文课本中这一课而已):

补课效果不明显,请把孩子还给学校老师

补课效果不明显,请把孩子还给学校老师


课文不长,并且课后的要求可以说是少之又少。

一般孩子的预习可能也就是把字词提前认识一下,课文读两遍而已。但是这绝对是不可能够的。

我给大家看看孩子学完这课之后的课本上的记录和课后的笔记整理。

补课效果不明显,请把孩子还给学校老师

补课效果不明显,请把孩子还给学校老师

这些内容都是老师课上讲的,如果我们不看到这些孩子整理的内容,我们能够想象的出来孩子们一节语文课(一般我们最多2个课时学完一课)能学这么多点东西吗?

问题是,记录下来的其实只是一部分,还有很多是没记录在纸面上而是记忆、理解在脑子里的。

所以看到这里家长们在来看看这个“预习”的时候,就应该明白为什么老师会说“如果不好好预习就跟不上我们的课堂学习”了吧?

没错!

回到“阅读理解”上来,大家再看看,课文的分析以及笔记,这课文是不是一篇“阅读理解”?这笔记是不是这篇阅读理解的问题“答案”?

而孩子们上课的学习过程,是不是就是在进行阅读理解的训练了?

并且这种学习已经不仅仅是包括了阅读理解的训练还有语言学习还有常识学习还有其他的各种学习……

如果您有兴趣,可以跟孩子的语文老师聊聊,也可以去申请听听孩子语文老师的讲课。

你会发现,孩子的每一节课如果都能够认真地去听,其实就真的已经能够训练到方方面面的能力了。补课没效果,不如回来试试课堂学习?

关于数学课内到底应该学什么

我这里不说学“奥数”的情况,只说课内数学也没学好的情况。毕竟前者理论上应该是课内数学已经不是问题,属于“吃不饱”然后额外补充学习的情况。如果觉得奥数太难跟不上,那需要做的是可以把难度降低下来。而后者则课内没有学好,但是补课也没效果的情况,这种情况真的应该把补习班推掉,好好回归课堂学习。

补课效果不明显,请把孩子还给学校老师

数学好的孩子听课质量未必一定好,但是听课质量不好的话孩子绝大多数成绩一定不好。

这句话看似矛盾其实不然。

因为成绩好的那些孩子或者天赋好,或者课外有更好的补充学习(例如超前教育),所以他们即便在课堂上听课质量不好,在一定时间内也是有可能不会太有问题的。尤其是在当下,各种超前、超难教育非常普遍的情况下,我见过很多家长都发出了“上学就是浪费时间”的说法。

但是从长远来看这样的学习还是有风险的——因为多数人很难保证能够一直有质量的超前学习,而越往后自学中出现的遗漏问题就会越多。

至于后者是指那些没有课外补充(包括自学)的学生,还不认真听课或者说不会认真听,那么成绩不好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年级越高这种表现就越是明显。

举几个常见的例子:

小学成绩不错的孩子,到了初中成绩突然就不好了,尤其是数学这课上。其中有一些初中生的主要问题就出在了思维习惯、学习习惯上!而这其中,听课的习惯是非常关键的。

例如有的孩子,上课的时候他们会这样听课,老师在讲一道题的时候,他们不听,而是去做题,这个学生更关注的是自己做对了还是做错了。如果对了,那么他就认为自己学会了,如果做错了……这学生如果还能及时的去看看自己是怎么措的还好说,如果仅仅是觉得“没关系”,那么他的数学学习会有很高概率出问题的。

补课效果不明显,请把孩子还给学校老师

再比如学生上课的时候不听课,而是去写当天的作业(一般来说会有什么作业很多孩子都能提前预计到),等老师下课之后布置完作业,他们会说“我已经写完了!”,然后去感受这种“哇!”的满足感……

前者注重的是“结果”,后者则有可能什么都没收获到。

而最最重要的“思维训练”孩子们却一点也没得到锻炼。

这还不错了,起码这些孩子还是在学的,如果是连听都不听那就更可想而知了。

所以这种学生成绩不好外出补课,就这种学习习惯如何能够保证他们会提高呢?

这种就是属于“1+1<1”学习方式——课内内得到提高,课外也没学好,最终满盘皆输。

所以如果你发现孩子孩子补课没有用,没有达到“1+1>2”的效果,那么就请审视下孩子的学习中是否存在这些问题吧,如果有,那么建议家长,想让孩子回归课堂,把孩子“还给”老师们。


我上面只是以数学和语文来举例,我想这样写,应该会更有利于家长们的理解,而把“场景”定位在小学阶段,因为这个阶段可以说是补课的“重灾区”。我希望当父母发现孩子补课后也没有明显效果的时候能够今早的认识到孩子的问题可能还是出在了课内,而课内的问题并不是“成绩不好”而是“习惯不好”。

至于还没遇到这种问题的家长也不要马虎,因为我们其实都能够想象的出来,多数孩子其实课堂的听课效率一定是会有很大的“上升空间”的。

补课效果不明显,请把孩子还给学校老师

生活中,很多人会反对补课,但是却并不知道不补课应该怎么学,只不过很多时候往往是因为孩子的成绩很好的掩盖了这个问题罢了,并不意味着我们做父母的都明白其中的道理

我今天整理出来,就是希望能够引起家长们的重视——重视我们该重视的事情,而不要仅仅是去纠结报不报课外班这种小事儿,如果能够想明白这些问题,报不报班、补不补课还会是个问题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