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门8条黑臭河涌年底迎“大考”

斗门8条黑臭河涌年底迎“大考”

从被列入“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监管平台”,到全面启动大规模整治,再到今年年初首期《问政珠海》反映“整治进度慢”等问题,斗门区8条黑臭河涌整治过程可谓曲折。2年多时间过去了,今年年底前8条黑臭河涌整治效果将迎来“大考”,斗门将交出怎样的成绩成为关注的焦点。

南都记者日前从该区召开的黑臭水体整治攻坚动员会获悉,该区将全力冲刺、加快整治项目收尾,确保今年年底黑臭河涌消除黑臭,实现“初步见效”目标;2020年实现“长制久清”。

投4.5亿元整治8条黑臭河涌

2017年,斗门区8条黑臭河涌列入“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监管平台”,分别是:五福涌、鸡咀涌、新青正涌、合禾涌、白头翁涌、咸坑河、沙龙涌和新青工业园排洪渠。

调查结果显示,在这8条黑臭河涌中,五福涌、鸡咀涌、沙龙涌、咸坑河等存在着畜禽养殖场废水直排的污染问题;新青正涌、五福涌、新青工业园排洪渠、鸡咀涌底泥污染严重、臭气熏人,还存在工业废水偷排漏排现象;五福涌、合禾涌水体交换差,沙龙涌河道淤积阻塞严重。

作为全市整治黑臭水体压力最大的一个区,8条黑臭河涌整治摆在面前,该如何打赢这场水污染防治攻坚战?为此,斗门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首先提出要系统谋划,精准施策,抓好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修复等工作。

2017年9月,斗门区开始对8条黑臭河涌进行系统治理。从全市来看,并不富裕的斗门,在2年多时间,前后拿出4.5亿元资金整治8条黑臭河涌,下定决心打赢这场水污染防治攻坚战。

8条黑臭河涌整治初见成效

走在五福涌旁边的绿道上,清风徐来,闻不到臭味,从绿道往河涌望去,河水呈现碧绿色。五福涌全长3.9公里,起于井岸新堂村,终于鸡啼门水道的五福水闸。两年以来,经过多方面综合整治,这条曾经让村民们避而远之的黑臭河涌,以崭新面貌出现在大家面前。

“五福涌的整治已经进入扫尾阶段,今年年底前要接受我省‘初见成效’的考核,明年将接受‘长制久清’的考核。从目前的水质监测情况看,‘初见成效’是可以顺利通过的。”斗门区水务局水资源和水质监测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8条黑臭河涌整治后,水质已从整治前的重度黑臭,逐步转为轻度黑臭或无黑臭,白头翁涌和沙龙涌今年年初通过省住建厅考核,实现“初见成效”目标,其他6条将在今年年底前接受评估验收。

与五福涌的静候“大考”不同,新青正涌整治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以期在今年年底赶上“大考”。20日上午,南都记者在现场看到,在新青正涌的上游暗渠段,大型钩机正在作业,将暗渠之上的水泥盖板等打碎、清除,使之成为开放状的明渠。

“摸查发现,新青正涌的源头治理不够彻底,仍然有污水排入。”斗门区水务局水资源和水质监测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对新青正涌的上游暗渠进行整治,将原来加盖的排洪渠打开,清疏之后对排查出来的排污口进行截污,将排洪渠内的污水全部纳入市政管网,从源头上杜绝污染物入河。

探索源头治理实现“长制久清”

像新青正涌一样,从被列入“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监管平台”,到全面启动大规模整治,从今年年初首期《问政珠海》反映“整治进度慢”等问题,斗门区深入推进黑臭水体整治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水到渠成,而是针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总结,采用新的措施进行解决,使整治收到实效。

“污染在河涌,根源在岸上。”斗门区水务局有关负责人直言不讳指出。最近几年,全国各地的黑臭水体整治,有个别城市在黑臭水体整治中单纯采取抽水补水或对河涌进行冲刷的方式,造成污染物转移,被指为“假整治”,与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根本目标背道而驰。而斗门区要实现黑臭河涌整治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不仅要引水循环、增加水动力条件,更重要的是采取相应工程建设和行政监管手段,杜绝污染物下河,进一步推进源头治理。

探索推进源头治理,可实现“长制久清”。该负责人称,其主要措施包括系统治理黑臭水体,将上游村庄污水溢流问题纳入整治计划,对上游支流、排洪渠内排污口进行截污纳管;落实长效管理机制,狠抓监管执法到位,通过开展专项行动,对8条黑臭水体流域工业企业进行全面排查和现场监管执法,严厉打击黑臭水体流域工业企业环境违法行为。

同时,还要巩固现有整治成效,制定巡查路线,提升巡查频次力度,做好及时发现、及时上报、及时整改的措施,避免河涌两岸违建清拆后出现二次重建、乱堆乱放、乱丢垃圾等问题。此外,还要定期对8条黑臭水体开展常规水质监测,通过相关数据变化及时反映黑臭水体治理工作进展。

农村污水处理助力河涌整治

白头翁涌全长1.6公里,河流在月坑村形成U形,似将月坑村环抱怀中。经过前期整治,该涌上游22处生活污水和农业污水排水口全部清理完毕,水质明显得到改善。此外,河涌两岸栽种了多棵树龄几十年的榕树,亲水平台已经成型,两岸已成为村里的景观小公园。“从河边走过,闻不到臭味了。”居住在村里的李功德开心地表示。

白头翁涌整治效果也得到上级部门认可。去年5月7日,广东省水利厅官网刊文通报,称在斗门区8条黑臭河涌治理中,白头翁涌整治效果显著。而在今年年初,白头翁涌和沙龙涌率先通过广东省“初见成效”考核,实现黑臭水体整治的第一步目标。

为何白头翁涌整治率先通过考核?斗门区水务局有关负责人称,这得益于月坑村内修建的分散式污水处理站点。

斗门区有127个行政村居,农村总人口占全市农村人口的近9成。农村污水处理情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的成败。

据悉,斗门区纳入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计划的村居共125个,截至目前建成分散式污水处理站点共101座,建成农村污水收集管网或整治排污渠约252.53公里。为进一步推进斗门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提质增效工作,按照全区部署安排,这些农村污水处理站点及配套管网,由斗门区城投公司进行分批接收管理,至今年年底,这101座污水处理站点要全部恢复正常运行。

斗门区水务局有关负责人称,随着农村污水得到妥善处理,全区的问题河涌和8条黑臭河涌的整治效果,将再上一个台阶,届时将实现“水清、岸绿、生态、景美、海绵”目标。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 袁平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