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充电桩 城市新风景

智能充电桩 城市新风景

马鞍街道迎阳公寓电动车集中停放点,居民使用云智能充电系统为电动车充电。

近年来,电动自行车使用率逐年提高,成为许多城市居民代步的常用交通工具,但由于缺少公共充电设备,不少人将电动自行车停放在室内或楼道内进行充电,或侵占了公共通道,或因私拉电线随意充电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尤其是电动自行车车体大部分为易燃可燃材料,且质量优劣不齐,一旦起火,燃烧速度快,并产生大量有毒烟气,极易造成伤亡。

智能充电桩能有效解决电动自行车充电安全问题,为市民提供一个便捷、安全的充电环境。为此,我区将小区智能充电桩安装工程列入2019年十大民生实事工程,计划投资1200万元在城区老旧小区、高层住宅小区等公共区域和小微企业园及部分企业建设电动自行车智能充电桩,力争有效缓解电动自行车充电难问题,减少因电动自行车充电引发的消防火灾事故。

电动自行车智能充电桩 小区居民和企业职工都说好

“这个智能充电桩的投入使用,对于我们5楼的居民来说,太方便了。”家住城区后梅小区的张阿姨说,要是搁在以前,电动自行车的充电问题一直困扰着他们高层居民,“充一次电相当麻烦,居民私拉电线、接线板很大程度上也是出于无奈。”考虑到这一突出问题,尤其是私拉电线等存在的安全隐患,去年,后梅社区在下辖的数个小区里建成了电动自行车智能充电桩,供居民使用,目前反响不错。

拿起手机扫一扫二维码,就能够为电动自行车充电了……在马鞍街道迎阳公寓的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点,居民只需用手机扫描充电桩二维码,就能使用电动自行车云智能充电系统为车辆充电。“我们投入资金对高层住宅小区、商圈、企业等地公共停车环境进行整体改造提升,并安装了云智能充电系统,方便市民和企业员工。”当地街道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迎阳公寓的云智能充电系统自去年安装使用以来,大大方便了居民,也杜绝了以往私拉电线、在楼道充电等现象。

不光是在居民小区,在钱清街道的众多企业园中,智能充电桩建设也很普遍。“现在,园区里有了统一的充电地点,方便又安全。”在天衣工业园上班的企业员工小廖和记者说,原先电动自行车充电时,线路交错复杂,蛮让人头疼的,现在安装了充电桩后整齐划一。记者了解到,经初步统计,截至目前该街道众多工业园中共增设有智能充电桩300余个,大大方便了企业员工电动自行车充电。

投资约1200万元 将缓解老旧小区电动自行车充电难题

记者了解到,我区已有不少小区已经安装了智能充电桩,例如柯岩街道的梅和家园,柯桥街道瓜渚绿洲、金色水岸、翰泽苑等小区,其非机动车车库内均安装了电动自行车智能充电站。但是,区内绝大多数的老旧小区还未享受到“智能充电”的便利。

为此,我区将智能充电桩建设列入2019年十大民生实事工程之一,计划今年在城区老旧小区、高层住宅小区等公共区域,投资约1200万元,建设800个电动自行车智能充电桩;并带动小微企业园及部分企业自行建设1000个电动自行车智能充电桩,力争有效缓解电动自行车充电难问题,减少电动自行车充电引发的消防火灾起数,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现在,智能充电桩的安装都已经完成了,就等通电。”昨天,记者来到城区兴越小区,社区工作人员介绍,自今年开始安装建设以来,电动自行车智能充电桩已大体完成,不久后通上电,就可以供小区居民使用了。此外,在位于纺都路上的绸缎小区,电动自行车智能充电桩的建设也已进入扫尾阶段。

据悉,今年5月5日,我区出台了《柯桥区城区电动自行车智能充电桩建设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坚持“政府主导、部门配合、属地负责、因地制宜、统筹建设”的原则,街道根据电动自行车拥有数量,在辖区范围内选择较具代表性和可行性的3-5个小区和2-3个小微企业园进行试点建设,再分批推进实施。目前,作为试点建设的小区、小微企业园,电动自行车智能充电桩建设均在稳步推进中。

安装电动自行车智能充电桩很有用 后期管理也需要跟上

记者从区住建局房地产管理中心了解到,截止今年8月底,柯桥街道、华舍街道、柯岩街道、齐贤街道和安昌街道5个街道,共完成建设住宅小区598个充电桩、4806个充电口,完成率为74.75%;小微企业园完成705个充电桩、7050个充电口,完成率为70.5%。

“在充电过程中,智能充电桩系统会实时监控充电运行状态,当充电电流超过额定电流,或者有漏电的情况,系统会立刻切断充电口电源并将风险上报系统;当充满电时,系统也会自动结束充电,以防电池过充引发过热,从而避免火灾反生。”区消防部门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八成左右的电动自行车火灾发生在充电时,大多是因为电气线路短路、超负荷、插接件接触电阻过大、元器件高温等引发的,而安装电动自行车智能充电桩,好处就在这里,能有效防范各种安全意外发生。

记者了解到,在电动自行车智能充电桩安装建设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按照计划要求每个充电桩含10个充电口,由于场地因素,部分街道在建设时每个充电桩所含接口数量不一,最少含5个,最多16个;已建成的充电桩特别是带车棚的,多数业主在电动自行车充电完成后不驶离,继续停放,导致“充电桩”变成“停车位”,需要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