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成通水30年!2020年底山东全面完成引黄济青改扩建工程

建成通水30年!2020年底山东全面完成引黄济青改扩建工程

大众网·海报新闻11月21日讯记者从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引黄济青建成通水30年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山东投资13.52亿元实施引黄济青改扩建工程。当前,工程主体基本完成,计划2020年底全面完成。

投资13.52亿元实施引黄济青改扩建工程

山东省调水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刘长军介绍,引黄济青工程经过30年的调水运行,整体进入老化期,渠道、泵站、水库以及机电设备等均不同程度的存在安全隐患,输水效率降低,输水能力下降,已不能满足设计输水要求。特别是南水北调一期工程实施后,引黄济青工程除向青岛输送黄河水外,还将承担向胶东地区输送长江水的任务,设计总输水时间由70天延长至243天,年供水量扩大至4.86亿立方米,引黄济青工程的现状,无法满足引江引黄的调水规模要求。

为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山东省政府决定实施引黄济青改扩建工程,并于2012年批复初步设计,批复概算投资13.52亿元。工程批复立项以后,适逢胶东地区遭遇持续干旱,引黄济青改扩建工程在保证胶东地区用水安全的前提下相机实施,目前,主体工程基本完成。

引黄济青改扩建工程完成以后,将在以下五个方面对胶东地区用水保障起到提升和帮助:

一是提高输水效率。渠道采取全断面防渗保温,大大减少了渗漏损失,也减化了原有的冬季蓄水保温措施。同时,通过渠道清淤、渠底衬砌等措施,工程输水量及输水速度明显提升,既提高了输水效率,又最大限度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

二是加大输水规模。改造前棘洪滩水库的入库流量仅为23立方米/秒。实施改扩建工程后,棘洪滩水库入库流量将增加到28立方米/秒,加大流量可提升至34.1立方米/秒,棘洪滩水库的设计供水能力将由原来的30万立方米/天达到71万立方米/天,现在最大达到130万立方米/天,大幅提升对青岛市的供水保障率。

三是确保工程运行安全。改扩建实施前,引黄济青工程设施老化,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四级泵站的机电设备均是80年代初的产品,配件已不再生产,机组运行效率低下,能耗大,输水能力受到限制。通过实施改扩建,工程设施进行更换,泵站机电设备完成更新改造,运行效率提高,能耗降低,安全可靠性得到保障。

四是确保水质安全。引黄济青改扩建工程增加了水质在线监测和数据传输系统,能够及时准确掌握水质变化情况,增设防护网,实现全封闭运行,增加了远程视频监控系统,便于及时发现和处理水源污染问题,确保水质达标,保障用水安全。

五是提升了管理水平。改扩建完成后,通过自动化调度系统可以实现平台联通、远程监控、远程操作等,丰富了调度手段,调度指令下达、信息获取更快捷,运行数据掌握更加详实、准确,为快速决策、及时处理突发状况提供了有力支撑。

建成通水30年!2020年底山东全面完成引黄济青改扩建工程

投资1.8亿元助力小清河防洪综合治理工程

小清河防洪综合治理工程项目是山东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2019年10月省政府召开的全省重点水利工作视频会议把小清河防洪综合治理工程确定为重点水利工程“头号工程”。其中,山东省调水中心负责组织实施小清河防洪综合治理胶东调水暗渠、应急泵站改建工程建设任务,总投资1.8亿,目前工程正在筹备阶段。

据山东省水利厅副厅长王祖利介绍,引黄济青工程主要是从上游引水,解决青岛市及工程沿途城市用水并兼顾农业用水、生态补水而投资兴建的山东省大型跨流域远距离调水工程,是国家“七五”期间重点工程。工程于1986年4月15日开始兴建,1989年11月25日正式建成通水。2003年,经国务院批准,我省投资56亿元,又开辟了向烟台、威海输水的胶东地区引黄调水工程,新辟输水线路310公里,与引黄济青工程连通,输水线路总长600公里,形成了引黄、引江与调引当地水的联合调配工程体系。三十年来,引黄济青工程发挥了巨大的工程效益,累计引水94.09亿立方米,其中调引黄河水58.49亿立方米、长江水24.41亿立方米、当地水(峡山、大沽河等其他水源)11.19亿立方米。年均引水量超过3.1亿立方米,受益人口近2000万,解决沿途缺水地区75万群众的饮用水困难问题,向沿线农业供水16.74亿立方米,补充沿线地下水10.38亿立方米,扩大改善灌溉面积333.3万亩,增产粮食约7亿多公斤,形成了横贯齐鲁的“绿色走廊”,先后获得国家、省级绿化先进单位称号,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被誉为“黄金之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