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市非遺傳承人楊華:匠心傳承拉魂腔 盛世芳華放異彩

藝術感染人,也鼓勵人。泗州戲是安徽省四大劇種之一,原名拉魂腔,流行於淮河兩岸,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泗州戲是與徽劇、黃梅戲、廬劇並列的安徽四大優秀劇種之一,她具有深厚的群眾基礎和豐富的文化底蘊,以優美的唱腔,動聽的旋律,唱響淮河兩岸,大江南北。

六歲登臺獻藝 苦學“拉魂腔”

1963年,淮河著名泗州戲表演藝術家楊華就出生在皖北一座小城濉溪的梨園世家,她姐弟七個,人人學藝。六歲的楊華就跟隨父親學藝,被泗州戲厚重的韻味一下子就給迷住了,從小活潑可愛聰明伶俐的她,就跟隨父親的戲班子走南闖北,中華優良的藝術滋養著她幼小的心靈,一場場優美的泗州戲澆灌著她幸福的童年。唱戲中的經典故事,抒發對故鄉的豪情,她立志要學好泗州戲,傳承這一傳統藝術文化。展現真善美,啟迪心靈,淨化人們的靈魂。為了學藝,她起早貪黑,為大人們搬道具,纏著叔叔阿姨們學習各種唱法,學會背臺詞、和各種表演動作,戲班子裡的老少演員唱戲時,幼小的她也跟著打鑼,整個劇團像一個大家庭,他們都喜歡長的俊秀、虛心好學的她。他們戲班子常在蘇魯豫皖各地奔波演出,她好學上進,立足蚌埠發展後,又接觸著名錶演藝術家李寶琴,深得李老師喜愛,傳授她許多經典演唱技藝。她在演出生涯中,先後又長期虛心請教李寶鳳和賀桂霞等一大批著名老藝人,請他們提高技藝,學習到泗州戲的更多藝術精髓。她成長很快,目前已在泗州戲藝術界已享有盛譽。她嗓音甜美、韻味獨特,人稱拉魂腔的“金嗓子”。她以戲為天,聽她的拉魂腔是種享受,看她的戲是一道亮麗的風景!每天晚上她的快手直播,家人為她溫馨伴奏,她亮出金嗓子,更是熱鬧非凡。

蚌埠市非遺傳承人楊華:匠心傳承拉魂腔 盛世芳華放異彩

楊華酷愛學習,謙虛低調,老藝人們閒時都喜愛給楊華講述泗州戲的歷史發展故事:“泗州戲原稱“拉魂腔”,又叫“肘鼓子”。叫它“拉魂腔”,是因為它唱腔優美迷人,群眾都酷愛泗州戲的緣故。楊團長組建劇團後,和家人一起決心把泗州戲帶出特色,取得更加輝煌成就。由於她嗓音宏亮,唱腔好聽,表演傳神,在鄉村唱戲到處受到熱捧和點贊。

楊華在戲班子裡漸漸成長,後來看好戲劇很濃厚的蚌埠,於是落戶蚌埠,專程弘揚發展這一戲種。常言說:“能領導千軍萬馬,不好領導吹吹打打”辦團中她是一個潑辣又細心的女強人,她虛心好學,管理上一絲不苟,見到同行老藝人她跟上跟下,終於得到了拉魂腔藝術的真傳,因此藝術上出類拔萃,在幾十次的省內外參賽中,多次評大獎,還被評為“德藝雙馨”的演員,成為群眾喜愛藝術家!

樂做獻愛心的“泗州戲”傳承人

“女人聽唱拉魂腔,麵餅貼在腚瓣上。男人聽唱拉魂腔,丟了媳婦、忘了娘!”數百年來,拉魂腔為淮河兩岸的百姓帶來了無限歡樂。在這背後,有一群人,他們以戲為天、甘於奉獻、執著地追求藝術,為戲曲的傳承發展和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做出了重要貢獻,楊華老師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蚌埠市非遺傳承人楊華:匠心傳承拉魂腔 盛世芳華放異彩

為了培養和傳承更多的泗州戲愛好者,給他們指點迷津,楊華利用休息時間網上用快手交流輔導近十萬戲迷,戲迷網友遍佈淮河流域和全國。

她作為一個民團的團長,常年以志願者的身份,參加省市、縣裡的公益活動,義演,由禹會區牽頭,教育局支持下,2014年至今在朝陽路第三小學開設課程效果顯著,她編排輔導的《拾棉花》多次在全市展演中獲一等獎。每週四節非遺泗州戲課程的開設,對全市的泗州戲的傳承、普及和發展起到特色作用,多年來她風雨無阻堅持在蚌埠中小學開設“泗州戲非遺”課程,兒童的戲劇愛好和她更多的小戲迷們從他泗州戲的課堂裡受益匪淺,李華老師唱腔隨意性很強,他引導小演員們可以根據自身嗓音條件隨意發揮,深受廣大師生和社會上的喜愛。

重用優秀藝術人才 劇團注入新生活力

楊華從藝50年,組建的泗州劇團以來,善於管理勇於改革,連續二十多年陸續被省市、縣評為優秀愛心劇團和全省“百佳”劇團,2012年她表演創作的《借表嫂》在華東地區獲得金獎,這些年來,她幾乎囊括了泗州戲比賽的所有大獎,在北京的演出表演,她作為李寶鳳流派的傳承人受到全國觀眾的喜愛。省市、縣的泗州戲獎項她獲了200多個,她不愧為大家喜愛的表演藝術家。

蚌埠市非遺傳承人楊華:匠心傳承拉魂腔 盛世芳華放異彩

楊團長注重人才的挖掘,和新戲的創新,多次從戲劇學院等高校引進外來人才,中國戲劇學院剛畢業的優秀大學生呂鹹蔚,以及拉魂腔的傳承人王寧,也是泗州戲的研究者,蚌埠鄉土作家、高產編劇施福明,也被劇團作為編劇請進劇團為劇團彩排創作接地氣的、群眾喜愛的好劇本。劇團融入高素質、高意識、高水準優秀文藝人才的做法,在劇團創新上確實是新生力量,對弘揚泗州戲傳承,振興地方戲發展如虎添翼。業務管理上她對演員要求很嚴,生活工作上,她對他們熱情如火。她在每次表演前都要求演員必須注意手、眼、腰、腿、步等各部位的協調與配合。泗州戲與皖北人民的生活、習俗有著密切的聯繫,顯示出強烈的地域文化特徵。但近年來隨著社會網絡的飛躍發展,觀眾逐步減少,有時演出幾乎虧損,傳統技藝瀕臨失傳,泗州戲的生存出現了危機,楊團長虛心學習探討其他劇種的生存發展模式,與優秀團隊交朋友,彼此交流先進經驗,一方面在積極適應文化市場的新發展,一方面在積極完善抓冷門,她還專門搶救快失傳的老劇目,也創作觀眾喜歡的現代新劇目40多個,力求劇團的發展跟上改革新步伐,爭取政府宣傳部門和社會上的大力扶持。

蚌埠市非遺傳承人楊華:匠心傳承拉魂腔 盛世芳華放異彩

楊華團長回顧她的泗州戲傳承生涯,耳聞目睹了祖國城鄉的飛速發展,也見證了蚌埠市鄉村新變化,她感慨萬千,當年的泗州戲只是靠事主家和村裡逢會包戲賺點湖口的小錢,大部分演員都是民間老藝人,雖然他們唱腔優美生動,可出遠門不多,一般在皖北一代流行,行不成大氣候,發展也緩慢,如今逢上改革開放的東風,成為國家的非遺保護項目,實在令人興奮。今年是建國七十週年,祖國萬象更新,發展蓬勃,國家又提出文化“中國夢”,鼓勵形成文化產業的新發展方向,泗州戲已成為了國家非遺保護的項目,楊華團長也成為了時級非遺傳承人,她自豪地說:“泗州戲是香飄祖國大江南北的一朵鮮花,我們絕不能讓它在我們這一代人手裡凋謝。”,我力爭做個省級的非遺泗州戲傳人,決心把這一老百姓喜愛的“拉魂腔”永遠傳承下去。

施福明 中國晨報記者 蔚楠 安徽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