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粵語,是廣東人最後的倔強


說粵語,是廣東人最後的倔強

說粵語,是廣東人最後的倔強

大街小巷裡的粵語家常,是廣東最溫柔的部分之一。/圖蟲創意

在廣東街頭,雙言雙語是常態。如果你不主動跟別人說粵語,對方一般不會首先使用粵語跟你交流。即使他們跟你說粵語,一聽到你用普通話回覆,也會自動切換到普通話頻道。


早幾日,一篇討論廣式粵語和港式粵語的文章廣泛流傳。熱文指出,廣州人到香港,只要說粵語超過3分鐘,就會被聽出來不是香港人。

非粵語地區的朋友表示十分驚奇,明明通用粵語的地方,口音和用詞竟有這麼多不同之處。粵語地區的朋友則更熱衷於爭論,到底誰是“正音”,誰更“正統”:香港人說廣州人講粵語像唱大戲,不夠update;廣州人覺得香港人講粵語夾雜英文,懶音嚴重。反正,香港人來廣州,一樣會被認出來。

說粵語,是廣東人最後的倔強

廣州東山的老洋樓,這裡曾是達官貴人的居住地。/圖蟲創意


別說香港,即使是同在廣州土生土長,西關口音和東山口音也有輕微差別,芳村口音更容易聽出來,畢竟芳村隔壁就是南海,按舊時可就被當做“鄉下人”了。

到廣州讀大學,不在宿舍裡鬧幾個“語言梗”笑話,肯定學不好粵語。當年一位來自河源的同學,母語並非白話,她問室友“你洗咗未”(你洗了沒),將“洗”(sai2)念成了“死”(sei2),整個宿舍瞬間爆笑。

想逗笑廣東人,一句不鹹不淡的粵語就夠了。在沒心沒肺的語言笑料裡,隱藏著一條無傷大雅的語言鄙視鏈。就像操一口倫敦河口英語的英國中產,常常模仿粗獷的利物浦口音和紐卡斯爾的鄉音一樣。


說粵語,是廣東人最後的倔強

語言的“勢利”和“焦慮”

廣州人去香港很方便,在語言切換上頗有經驗。到便利店充值八達通,通常自動轉到港式粵語頻道:“唔該增值一百”。

諸如充值/增值、冰箱/雪櫃、空調/冷氣、吸管/飲管、手指/U盤、充電寶/尿袋等比較常見的用詞差異,廣州人都能切換自如。但遇到一些很少接觸的特定用語,還是會露出破綻,難免一時尷尬。如果對方說的話裡有一個英文單詞你一下反應不過來,那就更有心理壓力了。

說粵語,是廣東人最後的倔強

一看“豬紅”,就知道老闆講粵語。/圖蟲創意

不過,倘若走在旺角一帶,廣州人很快就會找回優越感——香港年輕人說話懶音實在過分嚴重。


舌根能不抬就不抬,所以前後鼻音不分;舌面能不貼上顎就不貼上顎,所以n/l不分;有氣無力的時候音調使人辨認不清,有時甚至連韻尾都直接吞掉,可偏偏粵語是以音調、韻母、韻尾類型豐富為特徵的——總之,他們的舌頭大概是懶到出汁兒,講話咬字鬆弛,少了粵語抑揚頓挫的韻味。

其實,語言是個“勢利眼”,誰有錢有勢它就跟誰走。

歷史上,廣東最有錢的是廣府地區,廣府最有錢的是廣州地區,而廣州最有錢的就是西關一帶。所以,西關音成為強勢語言標準,幾乎理所當然。因十三行興盛緣故,西關甚至比香港更早講起“番話”,此時的省城可比小漁港洋氣得多。

香港開埠以後,大量廣府人下香港謀生,使廣府白話迅速成為這裡的主流語言。早年看TVB,有一系列香港電臺製作的粵語正音節目,明顯以廣州西關口音為標準音。

說粵語,是廣東人最後的倔強

廣州曾有“東山少爺西關小姐”的說法,適齡男子都想娶西關富人的千金小姐。/圖蟲創意


時移世易,後來西關的“最富”地位喪失,而香港憑藉強盛的經濟地位和文化輸出,使大量華洋雜陳的港式粵語成功番位上升,反過來強勢而深度地影響了粵方言的流變。你如果留意聽,現在廣州年輕人那一口粵語,懶音也越來越嚴重了。

但今時今日,比起口音是否標準、哪種口音更高級,其實廣州人更憂慮的是越來越少人講粵語。

根據2001年到2011年香港人口普查,廣東話為香港的壓倒性通用語言,89.5%的人以此為常用語言,次位的英語佔3.4%,普通話為1.4%,位列第三。

相對而言,廣州人母語為單一粵語的比例呈代際下降的趨勢。2017年,一份關於廣州人語言態度與粵語認同態度的問卷收到300份樣本,調查數據顯示,被調查對象母語為單一粵語的比例只有78.28%,使用兩種或以上語言(方言)者的比例為90%。

普通話在學校環境佔據了絕對優勢,即使是課後,粵語使用的最高比例也不到一半,並且正在進一步萎縮。調查顯示,52.8%的廣州人對粵語的未來持悲觀態度,他們憂慮粵語的使用人數逐漸減少,活力也將逐漸喪失。

說粵語,是廣東人最後的倔強

城市越發達和包容,本地語言的困境似乎就越明顯。/圖蟲創意

說粵語,是廣東人最後的倔強

方言是我們共同的鄉愁

廣東向來是全國人口大省,而且常住人口增長速度快,擁有數量龐大的跨省流動人口。

據廣州市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廣州市在2018年初共有常住人口1449.84萬人,其中戶籍人口897.87萬人,外來人口551.97萬人。而且,由於珠三角各地先後降低戶籍准入門檻,非粵籍“新廣州人”連年增加。

因此,“我是廣州人,不會講廣東話”成為一種較為普遍現象。家中若夫妻雙方或夫妻一方不講粵語,那麼小孩大概率不會講粵語。即使夫妻雙方都講粵語,一旦孩子進入幼兒園的普通話學習環境,父母很容易在家庭交流中遷就孩子講普通話,粵語交流的語言環境會越來越少。

廣州人已經感受到語言競爭對粵語帶來的衝擊,這種憂慮反而加深了他們對粵語的強烈情感。實際上,廣州人對母方言的認同感和忠誠度具有普遍性和全民性。

說粵語,是廣東人最後的倔強

老一輩的廣東人,對粵語的感情更深。/unsplash


面對眾多街訪或問卷調查,他們一般配合度很高,認為廣州人要支持粵語,有的甚至還會主動提出“我能做些什麼?”可見,廣州人把粵語作為身份認同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標識。

廣東是中國漢語地區少有實行雙語制的省份,儘管全國各地都有方言,但只有廣東主流電視臺、電臺以粵語為主。一項調查資料顯示,82.86%的廣府人、39.18%的客家人和38.18%的潮汕人認為各自民系的方言較其他方言更好聽,表明了廣府人對自己語言的強烈熱愛。

坊間還一直流傳這樣一種說法,當年民國建立之初,粵語一票之差成為國語。對廣州人來說,粵語不是方言,而是正宗漢語。它不是粵人古語,而是中原夏朝官話。粵語在演化過程中,吸收了百越語言成分,但它的主要來源和特點,還是古代中原一帶的“雅言”。

說粵語,是廣東人最後的倔強

鬧市菜場中,九聲六調的粵語帶著濃濃煙火氣。/《大城曉聚》

粵語在語音方面保留了最多古漢語發音,聲調方面則保留了古漢語平上去入之外,還衍生出一箇中入調,一共有九個聲調,是古漢語入聲保留最完整的語言。大學讀中文系的粵籍同學,考古代漢語的“平仄”部分簡直身輕如燕,答案呼之欲出,語感中的自動分辨能力堪比“作弊”。

高曉松在《大城曉聚》中提到一個哈佛教授朋友,研究杜甫的,會講漢唐古音。這位美國人到香港坐出租車,說普通話和英文司機都聽不懂,最後急了就用漢唐古音跟香港司機講話,結果兩人完全交流無障礙。


所以,用粵語念古典詩特別好聽,廣州人自幼讀詩背詩都用粵語,普通話裡押不上的韻,在粵語裡全能押上。

說粵語,是廣東人最後的倔強

用粵語念古詩,別有一番韻味。/《唐伯虎點秋香》

對粵語熾熱的積極情感,還反映在行為上:


八成以上廣州人較常使用粵語文字,就算在“乜都要快”的時代,也不惜為了準確表達自己而拖慢一點輸入速度;

公司飯局轉戰KTV,總有一個廣東人執著地點幾首粵語老歌,就算在場沒幾個人聽得懂,自己也要唱爽了才心滿意足;

很多新興網紅食肆或咖啡館,愛用粵語文字作招牌或品名,謂之“粵潮”,味道至上的廣州人,通常也願意買賬。

總之,在粵語文化不再風光如昨的今天,粵語依然為廣東人提供文化上的認同感和精神上的歸屬感。粵語,就是廣東人的鄉愁。

說粵語,是廣東人最後的倔強

鬢毛未衰,鄉音已改。/unsplash


說粵語,是廣東人最後的倔強

廣普,透露著廣東人的開放兼容

廣東人對粵語認同感最高,但不等於他們排斥其他語言。

知乎上有一個帖子“如何看待廣東人對粵語的執著?”,黑粵語似乎已經成了一種刻板印象。高贊評論中有不少人現身說法,為廣東人說話。其中一位湖北網友,到東莞生活了8年,至今沒學會粵語,但並不影響他的日常交流和生活。

起初,他也不喜歡粵語,而且覺得本地人排外,但生活久了,他才發現自己是被慣壞了。在他老家武漢,老一輩武漢人絕對不會跟你講普通話,面對外地人都是滿滿的不屑。對比廣東,排外現象比內地好很多,外地人來了都是客,一個一輩子沒出過家門的老人,都能努力學習普通話,方便跟不懂粵語的人交流。

另外一位知乎用戶則認為,與廣東相比,川渝地區對方言似乎更執著。上到政府企業,下到路邊市民,但凡接受採訪,統統使用西南官話,卻無人對此有意見。

說粵語,是廣東人最後的倔強

廣東其實很包容。/unsplash

在廣東街頭,如果你不主動跟別人說粵語,對方一般不會首先使用粵語跟你交流。即使他們跟你說粵語,一聽到你用普通話回覆,也會自動切換到普通話頻道。

比如在廣州讀大學的北方同學都會感受到,只要有非粵籍同學在場,廣東人就不會自顧自說粵語,反而一邊說普通話一邊樂呵呵地自嘲自己的“廣譜口音”,並請教北方同學糾正自己的普通話發音。

這與廣東開放包容的心態是分不開的。自漢唐以來,廣州一直是中國重要的對外貿易基地,廣州人長期受外來文化的影響,少排他性,所以具有靈活變通、開放兼容的精神。

20世紀80年代,許多其他省份人湧入廣州務工,本地人確實對粵語產生過優越感。但多年過去,流入廣州的人群更為多樣,加上其他省份經濟發展也很快,廣州人看到了外地人對廣州經濟做出的巨大貢獻,也看到了其他省市的廣闊市場。

說粵語,是廣東人最後的倔強

愛粵語,並不代表拒絕普通話。/unsplash

他們打從心裡覺得,學習和使用普通話是提高自身競爭力的必要途徑,也是在多元城市中生活交際的必要語言技能。這就是為什麼,90%的廣州人都是“雙言雙語”人。


一項調查報告顯示,廣州人對普通話和英語的評價均為正向,務實的他們認為,要多元獲取知識、資訊,就要多懂一門語言。

所以,廣東人對粵語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倔強,執著程度可能還沒他們對美食的要求那麼高。總之,廣東人在百分之百支持粵語的同時,也始終對普通話保持開放兼容的心態。

當然,如果有人表現出一丁點對粵語的興趣,他們的內心就會開出花來。如果你很努力講出一句不鹹不淡的粵語,絕對可以把他們逗得十分開心,而且還一邊樂一邊給你正音呢。

這樣溫和的倔強,大概稱得上可愛了吧。


✎作者 | 馮柒

歡迎分享文章到朋友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