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记忆」晋城陵川号兵

「红色记忆」晋城陵川号兵

陵川烈士纪念塔

「红色记忆」晋城陵川号兵

在陵川县烈士陵园如利剑高耸的烈士纪念塔顶端之上,昂首挺立着一个目视前方,奋力吹响进军号的号兵。人们在注目凝望间,仿佛听到激越嘹亮的军号声在千山万壑间回响。陵川县之所以将号兵作为革命烈士的,有其特殊的寓意与纪念意义。

1943年10月,根据太行第八地委和八军分区指示,陵川武委会在陵川开设了号兵训练班,专门为部队招收培养号兵。到1949年,陵川共举办32期,培养号兵1700多名,其中有700余名政治坚定、技术过硬者参加正规部队,担任连以上战斗单位的司号员,其余都分配至附近几个县和本县地方抗日武装。

在《陵川县志·烈士英名录》中,记载入册的陵川革命烈士共有2461名,其中有389名烈士是司号员。这仅仅是一个有据可查的数字,实际上,号兵的牺牲人数还要更多一些。他们用青春、用鲜血和生命,吹响了八路军、解放军驱逐日本侵略者、消灭蒋家王朝的冲锋号,也吹响了中华大地欢庆解放、进军社会主义建设的前进号。

平城南坡村已故的池连喜就是号兵的典型代表,尤其是40余名号兵为其结婚迎娶的故事更令人感动。据池连喜87岁的妻子苏银玲老人回忆,池连喜是15岁参加的号兵训练班,开始在平城北街元阳观大庙里(号兵训练基地)学习吹号,次年又转移到平城侍郎岗村学习了2个月,一共学习了3年多时间,当时共有40余名年轻人参加学习。在侍郎岗学习期间,她有幸与池连喜相识并恋爱结婚。池连喜17岁与她结婚时,40余名号兵学员吹着军号分四列浩浩荡荡将她从侍郎岗娶到了南坡,那个场面至今让她难以忘怀。后来池连喜18岁参军,参加了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并多次立功受奖。 

「红色记忆」晋城陵川号兵

平城元阳观——陵川号兵训练基地

「红色记忆」晋城陵川号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