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去世前約見張幼儀,對方居然答應,二女當時都在想什麼

我們能知道林徽因大多是因為她卓越的建築學成就和細膩唯美的文學作品,而熟悉她卻是因為她與徐志摩等人理不清斬還亂的戀情。她的一生極其精彩,總有無數話題圍繞著她,哪怕是在去世的最後一刻,她也沒有消停。

不是念著丈夫梁思成及兩個孩子,也不是掛記國家的建築事業,而是約見了一個女人,徐志摩的前妻張幼儀。

林徽因去世前約見張幼儀,對方居然答應,二女當時都在想什麼

沒有人能知道她在想什麼,但是既然她提出了這個要求,梁思成必然會盡量滿足她的。所以託人聯繫上了在上海定居的張幼儀,希望她可以趕過來北京與林徽因見上一面。其實當時大家都沒把這件事情放心上,畢竟他們不覺得林徽因有任何資格可以讓張幼儀答應見她,畢竟她們兩人原本就是兩個世界的人,從來沒有產生過交集。唯一的交匯點可能只有徐志摩了。

1915年,15歲的張幼儀嫁給19歲的徐志摩為妻。那一年,張幼儀眼裡心裡都樂開了花。她嫁的男子,是她心心念念仰慕了許久的男子,哥哥天天在她耳邊誇他如何優秀,如今卻是沒想到自己能嫁他為妻。當時的張幼儀只想著,能夠成為他的妻,那她從此便不是張家大小姐,而是徐志摩的妻子,徐家的兒媳,她定然要把自己做到最好,好讓丈夫歡喜

林徽因去世前約見張幼儀,對方居然答應,二女當時都在想什麼

可這些都是張幼儀的一廂情願,當她嬌羞地坐在喜床上等待自己的如意郎君時,等來的卻徐志摩滿臉的嫌棄與厭惡。一時間張幼儀手足無措,自己哪裡做得不對嗎?為何這個將與自己共度一生的男人,看自己的眼神如此陌生和疏離?新婚第一夜,張幼儀就失眠了。

打這之後,張幼儀感覺的到徐志摩對她的不冷不熱,若不是在父母面前還會勉強裝幾分客氣,恐怕她對他來說,就是一個陌生人。她不敢抱怨,她想一定是自己哪裡做得不好,所以她更加剋制忍耐,對公婆孝順,對徐志摩順從,竭盡全力地讓自己不那麼惹人厭。

林徽因去世前約見張幼儀,對方居然答應,二女當時都在想什麼

1918年,徐志摩終於完成父母的期盼,讓張幼儀成功地生下了他的兒子。他便輕揮衣袖,一個人瀟灑地去了英國留學,將家中父母和幼子,都丟給當時不過才18歲的張幼儀。這個傻姑娘,仍然毫無怨言,想著他們已經有了孩子,她只需要照顧好公婆和幼兒,安心等徐志摩學成歸來就行了。

1920年,公婆認為張幼儀不應該與丈夫如此長久地分開,怕他們之間的感情變淡,主動提出讓張幼儀去英國陪讀,孩子交由他們來代為照顧。她的二哥也怕夫妻二人如此長久分開會出什麼岔子,希望徐志摩接張幼儀一起生活。而張幼儀與丈夫分開已有兩年,的確非常想念他,便接受了公婆的提議,隻身前往英國。

林徽因去世前約見張幼儀,對方居然答應,二女當時都在想什麼

張幼儀的自傳中說,當她站在到達英國的輪船向下望時,只一眼便找到了在密密麻麻的人群中站著的徐志摩,因為只有徐志摩是滿臉的不耐煩和無所謂。她原本充滿思念的心,就被深深地扎痛了。

張幼儀跟在徐志摩的後面,往他的公寓走,徐志摩仍像以前那般對她冷淡,甚至連一個男人該有的紳士風度都不對她展示,只像個陌生人般領著她走。之後徐志摩天天早出晚歸,總找各種藉口不願與她獨處,看她的眼神,甚至透著一絲鄙夷。

敏感的張幼儀發現,丈夫好像有些不一樣了,每天回家時臉上都帶著笑,甚至有時還會對她輕聲關懷兩句。女人的第六感告訴她,或許,丈夫在外面有了別的喜歡的女人。她真想去看看那個女子,到底是怎樣一個女子,能如此吸引徐志摩,讓他願意把他柔情溫暖的一面全部展示出來。可是張幼儀又害怕見到她,這樣就會顯得她自己是如此不堪。在這樣痛苦的掙扎中,張幼儀還是等來了徐志摩的離婚告知。

林徽因去世前約見張幼儀,對方居然答應,二女當時都在想什麼

而此時,張幼儀才剛剛懷上徐志摩的第二個孩子。那個讓丈夫願意不管不顧拋妻棄子的女子卻正是林徽因。張幼儀萬念俱灰,在第二年產下孩子後與徐志摩正式離婚,帶著二兒子去巴黎找自己的二哥,並隨他去了德國學習。後來雖然痛失愛子,可她仍然堅強地提升自己的學識,不僅回國當了大學老師,還做了銀行總經理,開辦服裝公司,一時間在上海風光無限,再不是曾經那個軟弱的女人。

如果說徐志摩瞧不起張幼儀,是因為覺得她是封建時期的落後產物,迂腐無知,沒有見識,思想老舊,那後來張幼儀的改變,可能就真會讓他眼前一亮。不過這都與他無關了,此後的張幼儀,卻是他再也高攀不起的對象。

徐志摩與林徽因之間的過往我們在這裡卻不需要再過多複述,雖然二人沒能在一起,但是二人之間的情感糾葛,也一直延續到徐志摩墜機去世。雖然我們不說張幼儀被徐志摩拋棄是完全因為林徽因,但是卻與她脫不了關係。如果沒有她的出現,徐志摩雖最後也可能會與張幼儀離婚,但絕不是在她懷孕生子的特殊時期。

林徽因去世前約見張幼儀,對方居然答應,二女當時都在想什麼

雖然張幼儀經過浴血重生,在後來的歲月裡通過自己的努力,過得比他們這些自命清高的文人都要好得多,但是,那段被背叛的婚姻,的確給她造成了無法彌補的傷痛。

1955年,林徽因病重,躺在病床上她回顧自己的一生,卻突然發現,這一生雖未做過任何傷害別人的事情,卻對這個素未謀面的女人有著虧欠。

她這樣的一個高傲的女人,絕不允許自己的人生有如此遺憾,所以在生命快要結束時,她只提出了想要見一見張幼儀的要求。

正如文章開頭所說,對於林徽因突然提出來這樣奇怪的要求,梁思成雖然無奈,卻也只得去做,總不能讓自己的愛妻死不瞑目吧?完全不抱希望的他聯繫上張幼儀,提出這個他自己都覺得很過分的請求,卻沒想到善良的張幼儀雲淡風輕地答應了。

林徽因去世前約見張幼儀,對方居然答應,二女當時都在想什麼

當張幼儀從上海坐飛機趕往北京時,她的內心其實也很忐忑,彼時的她早就知道當年自己的丈夫鍾情的女子是林徽因,而林徽因的出眾,哪怕是如今的她,也仍然心懷自卑。她不知道事情已經過去幾十年後,林徽因想要見她到底是為什麼,但是,她得知對方將要逝世時,又不忍拒絕。可能就連她自己都不清楚,其實她的內心深處,也終是想要見一見對方的吧。

甚至張幼儀在自傳中自嘲著說過:“我不曉得她想看我什麼,也許是想看我長得醜又不會笑……”但是所有未知的惶恐都沒能讓她退卻,她在醫院見到已經奄奄一息甚至連一句話都不能完整講出來的林徽因時,或許哪怕曾經心中對她有過一絲怨念,此時也蕩然無存了。

林徽因去世前約見張幼儀,對方居然答應,二女當時都在想什麼

張幼儀也不知她到底應該對林徽因講什麼,讓其好好養病麼?可真說出來恐怕會讓人覺得她是故意嘲諷對方時日無多了。

說不怪她麼?好像當年林徽因沒有做出過任何出格的事情,更是在得知徐志摩有妻子後立馬與其劃清關係了。

說自己過的很好不用掛念麼?她們二人之間又從來沒有任何交集,又哪裡來的掛念?

那說什麼?總不能再與她談前夫徐志摩吧?張幼儀很侷促,甚至有點惱火自己此時的木訥呆滯。

林徽因去世前約見張幼儀,對方居然答應,二女當時都在想什麼

細心的林徽因也發現了張幼儀的無所適從,她一直細細打量著這個被徐志摩看輕的女子。平凡,樸實卻透著堅韌,這些年的苦難和事業上的鍛鍊,也讓她的眉宇間有了幾絲英氣,如此優秀的女子,他當年怎麼就會一時糊塗將別人給棄了?

終於,林徽因緩緩地開口了,她只對張幼儀說了十八個字:“終於得見了,幼儀,我欠你對不起,但我不後悔。”這十八個字,卻字字如雷,轟得張幼儀腦袋嗡嗡響。她曾想過自己會等來道歉,卻沒想到道歉的人不是徐志摩,而是跟她半點關係沒有的林徽因。這個女子,真的不簡單,一曲終了時,還想著為她,為徐志摩,為自己做最後的了結。

林徽因呢?真就覺得是對不起張幼儀,單純地想要對她說一句道歉嗎?其實也未必,她這一聲道歉,既是為了讓自己心安,再無半點歉疚;又是為了替早已去世的徐志摩說的,她認為自己有這個責任代替徐志摩道歉。不論誰對誰錯,她一定要讓自己的心裡好受,而如今見到張幼儀,對她道歉了,她便再無遺憾了。

林徽因去世前約見張幼儀,對方居然答應,二女當時都在想什麼

這一次見面就在這樣尷尬的氛圍中結束的,於林徽因而言是解脫,於張幼儀而言是放下,不論曾經有著怎樣的愛恨情仇,以後都前塵已斷,餘生安好。而張幼儀的自傳中,最後說到過她對她們三個女人跟徐志摩之間感情的分析,說不論林徽因還是陸小曼,對徐志摩的愛裡都沒有責任,而從這一點上講,她才是最愛徐志摩的那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