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蘆娃”宣佈退役:足球運動員掙夠錢了為什麼還忌諱退役?

本文刊載於《三聯生活週刊》2019年第47期,原文標題《足球離開我之前,我先離開它》,嚴禁私自轉載,侵權必究。

文 張斌

“葫蘆娃”宣佈退役:足球運動員掙夠錢了為什麼還忌諱退役?

大衛·比利亞,38歲了。過往六個賽季,這位西班牙足球的頭號射手總是以單賽季續約的姿態,向著自己球員生涯的終點,不疾不徐。早年間,比利亞曾豪邁地宣稱,到55歲再掛靴。如今,正在神戶勝利船隊安享夕陽紅的比利亞理論上還有四五場比賽就要悄然離場,轉戰紐約去經營自己投資的俱樂部。

轉身離開,比利亞心情超然,甚至對掛靴之後的生活充滿了期待。“足球離開我之前,我先離開它。”——這句話透著膽識與自信,716次出場,攻進390個球,也該歇歇了。不少人應該聽過另外一句話——“運動員一生是要死兩次的,其中一次便是退役。”一次生命航程的轉換,並非每個人都能如比利亞一般從容灑脫。西班牙名宿巴爾達諾自然是過來人,他給面臨退役的球員們的忠告聽起來含血帶淚:“醒來之後,一定給自己找些事情幹。任何事情都可以,只要證明你有用就好,最可怕的是一種空白。”齊達內退役後有言:“我思念荷爾蒙,對其他無感了。”正是因為難以擺脫對於荷爾蒙的沉醉,齊達內才會義無反顧登上皇馬帥位的。

未曾經歷在競技場上荷爾蒙盡情釋放的我等凡夫俗子,幾乎是無法將字面語義表達轉換成感同身受的,但那一定是左右生命的獨特狀態。坎通納30歲即掛靴而去,復出的召喚曾經很是喧囂,但倔強的法國人就是堅決不回頭,甚至幾年時間根本不看足球轉播,就是要讓想自己與足球完全切割。對此,坎通納有個比喻很誇張,與足球的關係好似毒販與販毒者,只有遠離,才能戒除。坎通納認為,絕大多數球員在退役之後,根本無法找到與足球相媲美“令人著迷的東西”,一旦不能踢球了,便再也沒有存在感了。

何止足球會離你而去,甚至身邊周遭都會消散殆盡。巴爾達諾透露說,球員們都忌諱談退役,就像人們都對死亡避而不談一樣。職業足球不同於其他職業,參與者都是傾盡自己對運動之愛,在一個相對封閉的世界之中,青春生命因此都會有延長的虛幻,足球便演化為生命的一部分,與自己的生命歲月切割,太多球員沒有必要的心理準備了,一切都是那麼突然。

專業機構一直在追蹤職業運動員的生命狀態,統計表明34%的運動員會在40歲後罹患關節炎,比身體受損更驚心的是精神疾患,不少人會在退役後長期處於焦慮和後悔的心理狀態,難以達成內心平衡。還有一項統計更刺痛人心,五分之二的職業足球運動員會在退役五年後破產,三分之一的人退役第二年便婚姻破裂。

曾經被足球塑造的人生在退役之後迅速發生轉變,過往人們因為足球而認知球員,退出球場之後,球員價值會很快清零,終日沉浸在不良情緒之中,苦苦地說服自己,不會再踢球了,再也回不到球場了。自我認知的陡然失衡導致不安焦躁,自殺案例時有發生,所謂的人生第一次死亡不再僅僅是比喻,而是人生慘劇了。英國職業球員協會(PFA)開設了24小時心理諮詢熱線,聘請了100名心理專家為球員們提供服務,結果去年完成438例心理關懷。

那些有勇氣拿起電話,有意願走進心理諮詢機構的前球員們,給心理專家們留下的最深印象是,這些球員普遍自我認知缺乏,常常自問:“我是誰?”無法用足球來定義自己,生活一下子就亂掉了。對這樣的生涯結局有所準備的人,就會堅持球員身份,哪怕自己不斷墜落到低水平聯賽之中,實在踢不動了,那就在小球會中謀一個教練職位,只為不要輕易離開再熟悉不過的更衣室,那裡有一份只有球員才知道的安全與穩妥吧。

意識到球員們終極要面對這樣的人生結局,很多俱樂部開始從小球員開始舉辦特殊課程,讓這些只會踢球的群體認識什麼是真實的世界,要讓他們可以相信,日後自己可以太老而不能再踢球,但對於未來人生還足夠年輕。

更多精彩報道詳見本期新刊,點擊下方商品卡即可購買

“葫蘆娃”宣佈退役:足球運動員掙夠錢了為什麼還忌諱退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