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汽新能源墜落背後:股價、銷量驟降不是“個例”

北汽新能源墜落背後:股價、銷量驟降不是“個例”

2019年,是中國新能源補貼退坡的最後一年,明年這個旨在促進新能源汽車蓬勃發展的政策,即將完全退出;但讓人沒想到的是,由此引發了蝴蝶效應——被譽為中國新能源整車第一股的北汽藍谷(北汽新能源),加速墜落,可這家公司還不是個例。即便是遠在美國的蔚來,都不能倖免。

最近幾個月,新能源汽車銷量有點兒不太好,但是市場還是挺熱鬧。7月以後,新能源汽車銷量連續4個月出現大幅下滑。

不僅如此,隨著特斯拉已經國產,大眾汽車兩座MEB工廠2020年投產,豐田明年將推出純電動汽車……這些下重注的跨國汽車巨頭,似乎並不在意什麼補貼。

北汽新能源墜落背後:股價、銷量驟降不是“個例”

2019年,是中國新能源補貼退坡的最後一年,明年這個旨在促進新能源汽車蓬勃發展的政策,即將完全退出;但讓人沒想到的是,由此引發了“蝴蝶效應”——被譽為中國新能源整車第一股的北汽藍谷(北汽新能源),加速墜落,可這家公司還不是個例。即便是遠在美國的蔚來,都不能倖免。

中國新能源整車第一股:銷量、股價齊下滑背後

11月7日,北汽藍谷(SH:600733)發佈公告,10月份北汽新能源銷量為8601輛,較去年同期2.79萬輛,減少69.24%。這是北汽藍谷連續第二個月同比減少,以及連續第四個月銷量環比下滑。

北汽新能源墜落背後:股價、銷量驟降不是“個例”

今年前10個月,北汽藍谷累計銷售新車10.69萬輛,同比減少2.42%。這距離該公司全年22萬輛的銷量目標相去甚遠,完成率不足50%。但有趣的是,北汽藍谷今年產量為2.45萬輛,同比去年減少69.82%。

對此,北汽藍谷解釋稱,其銷量中包含部分由北京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與北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聯合開發,由北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北京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對外銷售的合作車型。

對於北汽新能源,過去幾年由於趕上純電動汽車的風口,加上一直在地方政府的溫室中成長,即便產品力飽受詬病,但依然實現借殼上市。

北汽新能源墜落背後:股價、銷量驟降不是“個例”

可市場的眼睛終究是雪亮的,從2018年9月27日掛牌上市(開盤價14.66元/股)兩分鐘即跌停,到今年11月13日,股價跌至5.02元低點,其股價市值已經累計蒸發65.75%。

銷量業績和股票表現的墜落,讓北汽新能源遭遇“雙殺”。而忽上忽下的月度銷量又是怎麼一回事,北汽藍谷並未對外明確說明,可能也不好意思解釋。

北汽新能源墜落背後:股價、銷量驟降不是“個例”

不過,筆者在北京打車時,乘坐北汽新能源車的概率,倒是越來越高。日前,筆者打到一輛北汽新能源汽車,與司機交談時其透露:“我朋友是做汽車租賃的,前段時間買了幾百輛北汽新能源車。”

除了北汽新能源,中國新能源汽車份額最大的比亞迪也遭受巨大挑戰。從7月開始直到10月,比亞迪每月月度銷量同比下滑幅度均在10%以上,平均跌幅約為15%。這一點從比亞迪銷量K線圖也可看出一二。

北汽新能源墜落背後:股價、銷量驟降不是“個例”

具體來看,這主要是因其新能源汽車銷量大幅下滑所致,且從8月份開始,比亞迪傳統燃油車銷量,一舉超過該公司引以為傲的新能源汽車銷量,扛起比亞迪銷量大旗,只是依然沒能遏制銷量下跌。

與銷量表現大體相同,比亞迪在資本市場的表現也出現下滑。8月初,比亞迪A股和H股股價雙雙下探,分別跌至近一年來谷底。

其中,11月1日,比亞迪A股股價最低跌至43.2元/股,在此前一天,其H股最低跌至36.2港元/股;且兩者皆為52周以來的股價最低值。

北汽新能源墜落背後:股價、銷量驟降不是“個例”

如果說北汽新能源表現低迷只是個別問題,那麼比亞迪新能源板塊業績經營也面對明顯壓力,問題就沒那麼簡單了。

其實,不僅是國內兩家體量較大的以新能源汽車為主的汽車上市公司,遠赴重洋的蔚來,在美國表現同樣不好。

雖然偶爾能夠造出利好消息,蔚來汽車今年下半年銷量也呈現上漲態勢,但在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純電動車銷量開始大幅下滑、地方政府對待蔚來態度發生巨大轉變,身處輿論漩渦的蔚來,其股價表現則呈現下滑態勢,10月2日,其股價更是跌入歷史最低值1.19美元/股。

北汽新能源墜落背後:股價、銷量驟降不是“個例”

然而,在價格低的ES6拉動下,蔚來10月銷量創下新高;加之與被英特爾收購的Mobileye達成合作,陸續拉動蔚來股價在三個交易日內暴漲57%。其中,11月5日單日,蔚來股價大漲36.84%,一舉收復2美元,報收2.34美元/股,成交額達3.95億美元,市值約24.6億美元,但仍遠低於上市價格。

遺憾的是,這個小插曲,依然不能扭轉蔚來在資本市場整體下行的趨勢。次日(11月6日),蔚來的股價又開始下行,截至11月20日,已經再度跌破2美元,至1.84美元/股。

北汽新能源墜落背後:股價、銷量驟降不是“個例”

更重要的是,蔚來面對著資金、人員團隊等一系列問題。

綜合來看,不管是比亞迪、北汽藍谷,還是蔚來汽車,在資本市場面臨著同樣困境,除了國內政策環境的變化,筆者認為,外來者的入侵,才將是其未來幾年真正將要面對的考驗。

外資品牌向本土新能源車企“下戰書”

從埃隆·馬斯克來到上海為其美國海外首座工廠挖土奠基開始,不過半年時間,一座年產量可達50萬輛規模的超級工廠在上海臨港拔地而起,目前,其首款車型特斯拉Model 3已完成試製,第一批也已經下線。

北汽新能源墜落背後:股價、銷量驟降不是“個例”

10月31日,大眾汽車在中國宣佈一項重要決定,在更換新標後,到2023年該公司將推出10款基於MEB平臺的ID家族車型。明年其首款ID.3產品將於上汽大眾國產。兩家合資公司建立的兩座MEB工廠,也將於2020年竣工投產。

即便是被認為非常保守的豐田汽車,2019年完成PHEV佈局後,2020年也將在中國推出EV車型。據瞭解,在此之前,豐田一直在默默地研發固態電池,如今該公司還與中國本土車企比亞迪合作。

北汽新能源墜落背後:股價、銷量驟降不是“個例”

更重要的是,在被認為是終極解決方案的氫燃料領域,豐田已經有了量產車型。同樣,本田也是如此,基本與豐田步調一致。

豪華品牌方面,即使在德國要召回1700輛有缺陷的新產品,但奔馳在中國仍然快速地推出了EQC,來搶佔豪華電動車市場。戴姆勒-奔馳預計到2020年,將推出20款插電式混動產品;到2022年,奔馳將面向市場推出10款純電動車。

大眾集團旗下奧迪品牌也不甘示弱,e-tron/Q2L e-tron雙車上市。有意思的是,這些跨國車企都將時間節點,瞄準了2020——這個政府補貼即將退出的年份。

北汽新能源墜落背後:股價、銷量驟降不是“個例”

雖然寶馬在中國算是最早推出純電動汽車的豪華品牌,但效果並不好。但這家德國汽車巨頭已經與長城汽車合作,將合資生產電動汽車,可能很快會有新的進展。

……

當外資汽車巨頭磨刀霍霍的時候,11月12日,一紙刑事判決書揭露了15家汽車公司,為了新能源汽車數據接入符合性而行賄的問題。真不敢想象,騙補之後,中國新能源汽車的臉還沒被丟光嗎?

其中,不乏北汽新能源、比亞迪、廣汽、吉利、上汽這樣知名上市車企(或旗下板塊),這些企業無外乎希望藉此拿到新能源汽車補貼,亦或是技術審核過關。

北汽新能源墜落背後:股價、銷量驟降不是“個例”

說實話,筆者倒是希望,那個受賄的項某,為了收受賄賂而阻礙企業審批。可顯然,事情不簡單。

對於中國汽車公司而言,尤其是有志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想有所作為的企業,一定要腳踏實地,加強研發,保持戰略定力;不要有任何幻想,比如地方政府會保護等想法。(保護一時,還能保護你一世嗎?)

2020年以後,中國品牌目前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優勢,還會存在嗎?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會不會像SUV市場那樣,外資品牌大舉介入後,擠壓中國本土品牌份額?北汽藍谷會不會就此隕落,與北京汽車合併?蔚來汽車還沒出手前就隕落了……

北汽新能源墜落背後:股價、銷量驟降不是“個例”

當然,有人墮落,就會有人崛起,恆大集團董事長許家印就是這樣。在打破汽車行業簽約桌最長記錄的發佈會上,他做了大規劃:決定同時研發15款車型,產品覆蓋頂級型、超豪華型、豪華型、尊享型、舒適型、經典型等所有檔次及轎車、SUV、MPV等各種車型;計劃三年投資450億元人民幣,今年計劃投資200億、明年計劃投資150億、後年計劃投資100億;建設十大生產基地,每個基地規劃產能50萬輛,首期是10萬輛,計劃2—3年內年產規模超過100萬輛,10到15年內年產規模要超過500萬輛。

夢想總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