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针对中老年人的“金融诈骗”套路总结,帮您降低被诈骗风险

老一辈的人大都有攒钱的习惯。很多老年人辛辛苦苦攒了一辈子钱,再加上儿女给的生活费或补贴,攒着攒着就有了一笔可观的积蓄。

有钱有闲,本来可以想吃什么吃什么,想去哪玩去哪玩,却没有料到,老人又被各种各样的骗子给盯上了。

保健品、神药之类的传统骗局已经屡见不鲜,近些年来,专门针对老年人的“金融诈骗”也开始层出不穷,老年人也逐渐成为了被骗的“重灾区”。

今天,给大家总结了一些常见的“金融诈骗”套路,希望大家了解后转告给家人,以降低被骗的风险。

五个针对中老年人的“金融诈骗”套路总结,帮您降低被诈骗风险


套路一:原始股

“原始股”的骗局一直屡禁不止,现在,更是将魔爪伸向了老年人的钱包。

“原始股”是个很唬人的词,乍一看,会让稍微懂点股市的人都心动不已,以为自己能随着公司的上市而大捞一笔。

但事实上,市场上凡是打着“原始股”旗号的,大概率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骗局。

今年年初,就有媒体爆出了“‘智天金融’洗脑诈骗中老年人,假售原始股卷款超上亿”的消息。

那么“原始股”骗局都有哪些比较常见的套路呢?

1. 号称公司即将在境内外上市,诱使老年人抓紧买“原始股”;

2. 为了提升可信程度,称已获得政府的批准,并伪造批准文件;

3. 以“大股东转让股份”为理由,向中老年人高价转让“原始股”;

4. 以“证券投资咨询公司”等为名,宣称可以代为买卖“原始股”;

……

我们应该知道,对于一家能够上市的公司而言,股权不仅很重要,而且上市后的价值更是不可估量。

天上不会白白的掉馅饼,因此,当看见宣称是“原始股”的投资项目时,还是敬而远之为妙。

五个针对中老年人的“金融诈骗”套路总结,帮您降低被诈骗风险


套路二:假私募

虽然有些老年人会被“原始股”的噱头所诱惑,但是,也有不少老年人既想理财、又不敢炒股。针对这部分老年人,骗子们又打起了“假私募”“伪私募”的主意。

“假私募”的套路一般有几个步骤:

准备阶段时,先租一间小小的办公室,摆上几台电脑,再坐上几个看上去高深莫测的操盘手,打着私募的名义吹嘘自己的背景、内幕消息等。

投资前,骗子们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进行虚假宣传,又是承诺定期付息,又是承诺保本,虚构或者夸大自己的投资项目,来诱使老年人乖乖掏钱。

投资后,一般骗局都不会立刻揭穿,老年人都会先吃点甜头。但是,等“假私募”的资金盘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自然就会卷铺盖跑路了。

事实上,政策明确规定,私募基金的投资者金额不能低于100万。

所以,当碰见有人吹嘘保本保息、没有门槛的私募基金时,老年人一定要捂好了自己的钱包。

五个针对中老年人的“金融诈骗”套路总结,帮您降低被诈骗风险


/套路三:“以房养老”

“以房养老”,可以说是对老年人敲骨吸髓的一种骗局。

普通的骗局,会掏光老年人的积蓄,但“以房养老”,很有可能让老年人无家可归。

“以房养老”的骗子们有一套比较固定的流程:

首先,他们会在老年人居住的社区进行免费体检、免费领取保健品、免费领取鸡蛋蔬菜等活动,先和老年人搭上线。

紧接着,他们会和老年人拉近关系,通过家访、送礼等形式,骗取老年人的信任,然后鼓动老年人以房屋作为抵押进行贷款,并用贷款投资他们的理财产品,承诺每月会有高额利息。

并且,为了将更多的老年人骗进来,骗子们最初会真的支付高额的利息,放长线钓大鱼,等过一段时间再卷钱跑路。

其实,“以房养老”的骗局一般都不长,在短则一年、多则几年的时间后,骗局就会暴露。

但到了那时,这些老年人不仅无法收回利息和本金,当初被抵押的房子也会被出售,连个住的地儿都没有了。

五个针对中老年人的“金融诈骗”套路总结,帮您降低被诈骗风险


套路四:纪念币投资

本以为买了个限量版的纪念币,将来躺着也能升值,但等到卖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纪念币一文不值。

现在,很多老年人也踩了“纪念币投资”的坑。

一些居心不良的骗子,打着“限量发行”、“高额回报”、“绝世珍藏”等惯用的幌子,用各种高大上的名头来包装纪念币,让人心动不已。

一些老年人看见这么一个“稳赚不赔”的项目,既不想错过所谓的“独家渠道”,又想占点小便宜小赚一笔,自然就容易陷入“纪念币骗局”。

另外,为了让“纪念币投资”看起来权威可靠,一些不法公司还会一边打着“央行旗下货币发行机构”的名号,一边许诺会帮老年人把“纪念币”给拍卖出去,让老年人更加信服。

事实上,这些外表华丽的“纪念币”,并没有任何投资的价值,只是被包装出来的投资噱头。

但等到老年人幡然醒悟时,只剩下一堆不值钱的“纪念币”,而这种“纪念币投资”,注定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五个针对中老年人的“金融诈骗”套路总结,帮您降低被诈骗风险


套路五:养老服务

说到底,老年人最关心的,更多的还是怎么老有所养。

正因为如此,“养老服务”也成了骗子们下手的重头领域。

市场上有一些养老机构,明明已经超出了现有的床位,还以办理“贵宾卡”“会员卡”“预付卡”等五花八门的名义,向老年人收取高额的会员费、保证金,或者为各种类型的卡充值。

去年的11月,安徽黄山市黄山区的法院就公开审理了一起这样的案件:

当地一家名为黄山孝为先的养老机构,以发展养生会员、养老服务、借款等各种方式,在芜湖、铜陵、合肥、安庆、池州等地吸收资金。

该机构和老年人签订会员制养老、养老入住、借款等各种形式的合同,借助“养老服务”的噱头来进行非法集资。

除了刚刚提到的养老机构的这种“养老服务”之外,现在,市场上还出现了“酒店式养老”等多种类型的养老服务。

在五花八门的养老服务面前,老年人想要安享晚年,一定要再三考量,避免踩雷。

五个针对中老年人的“金融诈骗”套路总结,帮您降低被诈骗风险


结束语

从现在“金融诈骗”的套路来看,投资理财、私募股权、养老服务等很多个领域,都已经成为了老年人受骗的“重灾区”。

对于上当受骗的老年人而言,你想要的是利息,但骗子想要的却是你的本金。

在老龄化社会逐渐来临的情况下,作为儿女,我们更应该教父母擦亮眼睛,避开“金融诈骗”的套路。

看了近几年一些重大的“金融诈骗”事件后,总结出了五个专门针对老年人“金融诈骗”的套路,就是为了提醒大家、也提醒身边的老年人,一定要捂好自己的钱包,注意防范金融风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