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當選的院士王堅,你可能需要了解下他的“運氣”

  冰川思享號特約撰稿 | 劉遠舉

  11月22日,阿里巴巴技術委員會主席王堅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成為民營企業中唯一的院士。這被視為對科技創新的民營力量最大的肯定,意味著國家科技創新體系啟動了“民企引擎” 。

  消息傳出後,網上看到很多留言都是四個字:

  實至名歸。

  

新當選的院士王堅,你可能需要了解下他的“運氣”

  ▲11月22日,中國工程院第14次院士增選名單公佈,57歲的阿里巴巴技術委員會主席王堅入選(圖/視覺中國)

  想來讓人萬分感慨,從31歲的博導到微軟亞洲研究院的“大牛”,從被人質疑不會寫代碼的“騙子”到“阿里雲創始人”再到如今當選院士,王堅的反轉人生堪比電影劇情。

  王堅最為知名的成就,就是帶領阿里雲工程師,自主研發了中國的雲計算操作系統“飛天”。現在,這段歷史的每一個細節都被放大,寫進解說詞,被一遍遍重複回放。這是屬於中國IT人的高光時刻,王堅和阿里技術團隊當得起這一切鮮花與榮耀。

  冰心曾經說過:成功的花, 人們只驚慕她現時的明豔! 然而當初她的芽兒, 浸透了奮鬥的淚泉, 灑遍了犧牲的血雨。

  王堅當選院士的背後,是中國一部充滿艱辛與奮鬥的雲計算歷史。

  01

  2008年9月,馬雲把王堅從微軟亞洲研究院副院長的位置上挖到阿里巴巴,因為當時的阿里巴巴面臨一個危機,公司的“腦力”快不夠用了。

  當時的中國,沒有自己的操作系統,沒有自己的芯片。BAT 和所有大企業的選擇就是“IOE”,即IBM、Oracle、EMC,分別對應著計算能力、數據庫、存儲。這是IT硬件基礎設施,是搭建商業數據庫架構不可或缺的東西。

  外國的東西價格昂貴自不必說;更重要的是,中國的發展太快,阿里的發展太快,IT基礎設施跟不上電子商務發展的規模與速度,已成為擺在阿里面前現實而嚴峻的問題。

  外國的月亮,已經不能照亮中國的現實。

  

新當選的院士王堅,你可能需要了解下他的“運氣”

  ▲2019年“雙11”天貓一天實現成交額2684億元(圖/視覺中國)

  2009年,“雙11”首次在中國出現。彼時,活動發起方阿里巴巴表示,希望用一種全年最低價格的形式吸引消費者,但沒想到大家這麼熱情,幾次擊垮了阿里巴巴的服務器。

  億萬人在同一時間,同時湧入電商網站,從技術角度講,這實際上等於一次大型黑客攻擊,極其考驗平臺的承受能力。這是阿里自找的“麻煩”,也是阿里主動迎接的挑戰。

  由此,雲計算第一次出現在阿里的發展史上。

  

新當選的院士王堅,你可能需要了解下他的“運氣”

  ▲馬雲一直支持阿里雲的研發

  
王堅力挺雲計算方案,雖然一度被稱為“騙子”,但馬雲給予了他強力的支持,表示“每年投10億,連續投10年”。這些抉擇,都給阿里雲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

  在工業時代初期,電力驅動了工業的快速發展。電力時代初期,是工廠自己配備發電機或蓋發電廠來確保工廠供電。後來,發電廠興起,集中發電、通過電網遠距離供電。工廠不再需要自己蓋發電廠,只需從發電廠那裡購買,插上插頭,就可以獲得供電。

  對雲計算最簡單的理解也類似,就是用戶不再需要了解“雲”中基礎設施的細節,就可以按需通過網絡共享軟硬件資源和信息。計算能力像煤氣、自來水、電力一樣,成為一種取用方便,價格低廉的商品。

  在經過長達數十年的探索之後,隨著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雲計算嶄露頭角,2006年AWS的S3與CE2引發轟動,雲計算的概念正式進入成熟的商業領域。

  與此同時,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崛起,電商發展領先全球,雲計算與“雙11”在一個特定的時間窗口相遇了。

  02

  命運在召喚,而選擇決定著命運,但選擇不易!

  任何一次技術創新的成熟都是一條漫長而艱辛的道路,一路走來,你會發現其中市場試錯的殘酷之處。所謂一將功成萬骨枯,市場試錯,技術的發展也是如此。在這條道路上,有無數陷阱,無數人會“犧牲”,勝利者只有依靠自己的勇氣、智慧,才能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獲得成功。

  

新當選的院士王堅,你可能需要了解下他的“運氣”

  在1880年代,愛迪生髮明瞭直流電發電機,而威斯汀豪斯發明了交流電發電機,著名的特斯拉也在交流電機上做出了自己的貢獻。當時的技術路線之爭,也是針鋒相對、明爭暗鬥。

  現在我們知道,愛迪生的選擇是錯誤的,交流電以其技術自身的優勢獲得了勝利。在技術選擇的道路上,在最恰當的時機,做出最正確,最符合當時的技術現實的選擇,是一種複合的能力。

  雲計算是一項典型的“新興交叉領域工程技術”,王堅當選院士,屬於工程院的工程管理學部“新興交叉領域工程技術創新管理”專業。他不是寫代碼的技術大牛,但卻擅長綜合技術管理和頂層架構設計,這是一種技術能力與企業家才能的結合,而這種能力,使得他能讓阿里站到中國技術發展歷史上的正確且關鍵的位置。

  技術發展雖然會沿著自身的道路前進,水到渠成,但是,花落誰家,卻需要用勇氣、智慧、汗水去澆灌,乃至需要付出被誤解、排斥的委屈,方能守得。阿里雲創建前四年,王堅一直在質疑和反對中度過。阿里許多人一定印象深刻,2012年阿里巴巴年會上,作為阿里雲創始人,他在臺上失聲痛哭。

  王堅是領路人,沒有他就沒有阿里雲的今天。

  不過,人們在回想起王堅當年的哭聲時,同樣不能忘記的是在王堅背後的上萬名阿里技術人,是這些普通的工程師,靠一行一行的代碼,搞出了中國自己的飛天操作系統,打破了國外科技企業在“操作系統、芯片、數據庫”上的絕對壟斷。

  

新當選的院士王堅,你可能需要了解下他的“運氣”

  ▲阿里雲早期創業團隊合影

  
向王堅緻敬,就是向全體阿里技術人致敬,是向紮根科技民企,深藏功與名,默默寫代碼的“程序猿”、“攻城獅”們致敬。

  03

  這是怎樣的一幫人呢?從阿里雲一開始的艱難前行,可以感受一二。

  2009年2月19日,北京上地。在一個沒有空調也沒有暖氣的辦公室,阿里雲從這裡起步,工程師寫下“飛天”第一行代碼。

  

新當選的院士王堅,你可能需要了解下他的“運氣”

  ▲飛天第一行代碼

  
以阿里當時的實力,北京辦公場所環境卻那麼簡陋,簡直讓人不敢相信。因為沒有空調又經常停電,到了北京的盛夏,他們只能買來冰塊降溫。辦公設施的簡陋甚至是最小的事,阿里程序員的常見情況,是連續幾個禮拜連軸轉,半夜兩三點被叫起來解決問題,早晨八點又出現在工位上。

  真正的煎熬源於工作上的巨大壓力。

  這種壓力不是高強度的工作,而是迷茫。

  阿里雲第一任技術總監林晨曦曾說過,當時的阿里雲“就像是一個軍隊,在攻佔一個看起來不可能攻克的山頭,一批衝鋒者倒下了,下一批衝鋒者接著頂上。其實是很悲壯的,因為沒有人知道,未來到底能不能成功。”

  

新當選的院士王堅,你可能需要了解下他的“運氣”

  ▲2012年,北京上地阿里雲辦公室買冰塊降溫

  
2010年到2012年,這是阿里雲最難的三年,由於缺乏進展,阿里雲連續幾年都在整個阿里集團的考核中拿最低分。

  所以,陸續有人來了,又陸續有人離開。7年的時間,阿里雲的核心團隊只剩下20%的人,工程師不斷迭代,竟然已經到了第5代。對此,王堅的形容是,阿里雲是靠工程師“代代相傳”“前仆後繼”。

  也就是在這來來去去之間,越來越多人選擇了相信,甚至成為王堅的“腦殘粉”,將自己的大好青春和無窮精力奉獻給一個當時看起來不無理想主義的目標。

  2012年8月,每年一度的阿里雲“飛天獎”,獲得者不是一個人,而是全體員工,頒獎詞帶有幾分悲壯——“堅持就是偉大”。

  正是憑著這一份信念,王堅和阿里雲的同事堅持到了最後。

  這種堅持,首先源於王堅有執念,“死豬不怕開水燙”,但王堅不是神,沒有馬雲“不講理”的支持,他也走不下去,沒有技術團隊前仆後繼地追隨,他更是舉步維艱。

  

新當選的院士王堅,你可能需要了解下他的“運氣”

  ▲阿里最後一臺小機下線

  王堅能做成阿里雲,其實有那麼一點運氣的成分,這就是有一個始終堅信不疑力挺他的馬雲,一個他最終帶出來的敢打仗、能打仗、打勝仗的技術團隊。

  這可不是隨便哪個人都能遇上的“運氣”。

  04

  回應命運的選擇,從來不會太輕鬆,不管是王堅還是馬雲,當初肯定也頗費思量,但回頭來看,在做這個選擇的時候,他們或許仍然低估了這個選擇對阿里,對中國技術發展史的重要性。

  如今,阿里雲不僅為阿里業務提供技術支持,也向市場提供服務,幫助中國企業獲得更為廉價、優質的計算能力。

  正如電力改變過社會一樣,像電力一樣便宜、易得的計算能力,也在改變著我們的生活。

  雲上創業,企業計算需求上雲,人工智能上雲,這些市場創新與應用,推動著經濟的發展。

  隨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興起,雲計算正在成為這兩者的基石,正在改變全球幾十億人口的信息服務模式,最終讓計算、應用等資源像水電氣一樣走進人們的生產生活中。

  

新當選的院士王堅,你可能需要了解下他的“運氣”

  鐵路購票網站12306的崩潰,曾讓不少人在電腦前崩潰。在未使用阿里雲系統的時候,12306動不動就癱瘓,阿里雲提供幫助之後,從2017年春節開始,就沒有再出現宕機、打不開的現象。

  中國自行研究的天眼FAST,是世界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它能夠觀測到137億光年以外的電磁波,範圍直達宇宙邊緣。FAST會產生巨量的數據,初期就能達到38GB/秒,這對數據的上傳、存儲、讀取、分析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中國天眼選擇了阿里雲,使用阿里雲來解決端到端的計算、存儲需求。

  杭州的“城市大腦”,浙江省的“最多跑一次”,江蘇“一張網”,其背後都是以阿里云為支撐,展現了阿里雲的超強能力和廣闊應用場景,也體現了阿里雲不可估量的社會價值。

  阿里雲強大的計算能力,就像自來水一樣,它滿足人的需求,以至於讓人們認為這一切理所當然。

  

新當選的院士王堅,你可能需要了解下他的“運氣”

  ▲阿里達摩院的大牛們

  這種“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像極了王堅的性格,也像極了阿里工程師的品質,哪怕鮮花與榮耀紛至杳來,他們也樂於躲在聚光燈之外,默默寫下一行代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