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5 王堅:中國沒有兩個互聯網

江南智造總局

編者薦語:

認知革命,當數據成為生產資料。

以下文章來源於南風窗 ,作者南風窗記者譚保羅

南風窗

冷靜的力量

王堅:中國沒有兩個互聯網


受訪者 | 王堅 中國工程院院士、阿里雲創始人、雪浪小鎮和雲棲小鎮創立者

採訪者 | 譚保羅 南風窗常務副主編、長三角研究院首席專家




王堅:中國沒有兩個互聯網


在中國互聯網產業,王堅是一個重要的存在。他的職業歷程幾乎是一部中國互聯網的變革史。


他擔任阿里巴巴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是阿里雲的創始人,最早在中國互聯網領域推動了雲的革命。當阿里雲成為雲計算的先驅者,其他巨頭也陸續跟隨。


於是,中國的互聯網行業集體認識到:如果說2C的消費互聯網意味著當下,那麼2B的工業互聯網則意味著未來。這是一種認知迭代。


但一個新技術的發展,必須要有應用和市場,才能推動創新的持續和深化。於是,王堅再以他產業家的敏銳,創立了雲棲小鎮和雪浪小鎮。他希望用研究和實踐,喚醒中國人對數據的認知,並用數據改造中國人面臨的兩個問題。


一個是居住問題,一個是生產問題,推動中國人生活和生產變得更美好,這是王堅對數字經濟時代的構想。但這種遠景有賴於全社會和產業界的合力,因此王堅更重要的身份是傳道者。


他的工作正超出了某一家企業的範疇,他希望用行動告訴中國的產業者們這樣一個趨勢:中國是經濟大國,更是數據大國。和過去電力、石油一樣,數據正成為一種生產要素,而且是“關鍵要素”——它絕對不應該被低估。


那麼,如何用這種要素,構建出中國新的產業競爭力?為此,南風窗長三角研究院採訪了王堅。


王堅:中國沒有兩個互聯網

雲計算是一種公共服務

南風窗長三角研究院:你在談工業互聯網時,並非侷限於用它來改造製造業,而是放置在一個更宏大的數字經濟的框架之下來看待。那麼,你心中未來的數字經濟到底是什麼樣的藍圖?


王堅:首先,數字化技術越來越提升著各行各業的效率,它是一種工具。但這只是最簡單的一層,還有另外一層。


我們應該注意到,在2017年年底,中央已經明確提出“以數據為關鍵要素的數字經濟”這樣一個概念。數字經濟前面,“以數據為關鍵要素”這個定語非常重要。它意味著數據不但是工具,它本身就是一種生產要素或者說生產資料。當它成為要素,它就有無限可能。這是一種巨大改變。


在這個意義上講,數字經濟並不是某一類經濟,所有經濟都可以說是數字經濟。就好比在過去,把電力看成生產要素,那麼19世紀電發明之後的工業文明都可以說是電的經濟。此外,還可以說石油經濟、鋼鐵經濟等等。


數字經濟更確切的說法,不妨叫計算經濟。我在2016年出版的《在線》一書中提出了計算經濟這一概念。在這一框架中,數據是生產要素,而互聯網是生產得以進行的基礎設施,通過計算,數據本身產生價值,形成產業的競爭優勢,這種新經濟形態便是計算經濟。


南風窗長三角研究院:那麼在計算經濟時代,什麼才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王堅:三個能力。第一,你的數字化水平高不高。第二,你掌握數據資源的程度。第三就是計算能力。


拿數字化水平來說,今天各行各業的數字化水平普遍很高。最簡單的蓋房子,我們可以通過計算機來設計和模擬。房子建成之後,一些重要角落會裝上傳感器,這使得房子的數字信息又可以即時更新。


不過,這些分散的數字信息,經濟價值是極其有限的。只有當各個產業不斷更新的數據,匯入互聯網,它才會有成為生產資料的可能。


現在,很多人講“大數據”,其實這三個字值得商榷。數據並不是因為“大”才產生價值,而是因為它在線上,才產生價值。它必須要在更大範圍內流動,流動產生價值,而不是大。


第三是計算能力。在數據資源的流動過程中,價值必須靠雲計算來發掘。如果把互聯網比作一種基礎設施,那麼雲計算就是一種公共服務,它面對所有的市場主體,企業還有個人。它讓個體能獲得AlphaGo那樣的計算能力和資源,而20年前,這可能被大公司壟斷。


王堅:中國沒有兩個互聯網


王堅:中國沒有兩個互聯網

並不存在“兩個互聯網”

南風窗長三角研究院:消費互聯網的數據是標準化的,可以帶來某個商業模式的幾何級增長。但製造業工業互聯網數據,則標準化程度較低,而且是分割的。這是否會影響數據的使用價值?


王堅:不妨換個角度想問題。之所以人們認為消費互聯網和產業互聯網兩者的數據存在很大差異,其前提正是這種兩類互聯網的分法。人類社會只有一個互聯網,只是這個互聯網存在著不同的發展階段。


現在,互聯網主要用來跑消費者需求,消費屬性很重,那麼就叫消費互聯網。今後,更多地用來跑製造業需求,工業企業也像今天中國人用淘寶這樣,大規模使用互聯網,那麼就是產業互聯網。但並不存在兩個互聯網,弄清這個認知前提,我們對產業變革才會看得更清楚。


實際上,消費互聯網在早期,也存在分割問題。舉個例子,亞馬遜以前認為只有標準商品才可以在網上出售,所以它從最標準化的商品——書和光盤開始。但阿里巴巴認為未必,衣服也可以在網上賣。到今天,衣服在網上賣早已是一種理所當然。


現階段,工業互聯網最大的問題是,產業界還沒有用好互聯網,互聯網依然只停留在銷售階段,而沒有深度融入生產過程。此外,數據的非標化主要是因為還沒有規模所帶來的。等到產業界大規模使用互聯網,那麼數據流動便會越發通暢,規範化和標準化也並不難。


南風窗長三角研究院:資本可能更傾向於投資消費互聯網,因為它們要的是幾何級增長。但目前的工業互聯網,暫時還缺乏這種增長可能。怎麼看?


王堅:在雪浪小鎮,我們會有“資本新天地”這樣的提法,資本在工業互聯網的投資邏輯會有很大變化,創新將不再只是憑藉橫向規模,而是將愈發深入工業的核心問題。


以前,工業製造並不把數據看成是產品的一部分。但今天,在高端製造領域,數據正在成為了產品的內容,而且非常核心。


比如,現在的航空發動機其產生的數據是以前的上百倍,那麼這些數據對提升設備使用效能和安全性就顯得很重要。以前,它們只是用來改進發動機的維護,但之後便是改進發動機的設計。這只是一個例子,數據的很多應用,我們只是侷限於時代而沒有想到,變化遠比我們想象的快。


南風窗長三角研究院:看起來,工業互聯網要產生下一個阿里、騰訊這樣的巨頭,可能性並不高。


王堅:這種想法不負責任。打個比方,人類剛發現石油作為燃料,那是公元前的事情,在那個時候,肯定沒人知道以後會產生美孚、BP這樣的石油工業巨頭。同樣,工業互聯網也是這個邏輯,應該先解決問題,不斷觸碰核心問題,為工業的轉型提供價值,那麼市場就會慢慢做大。


成熟市場和創新市場是有差別的,成熟市場講求的是量和規模,但創新市場講求的是誰搶佔先機,搶佔先機便有了發言權。


王堅:中國沒有兩個互聯網


王堅:中國沒有兩個互聯網

我們不需要再對標美國

南風窗長三角研究院:美國人喜歡談產業互聯網,比如GE就做過嘗試,對其出售的飛機發動機進行基於傳感和物聯網技術的管理。但資本市場並不買賬,GE還被踢出了道瓊斯工業指數。為什麼美國人在這個領域的表現不盡人意?


王堅:就像我剛才所說,在創新市場,什麼是成功暫時也沒有明確定義,因此不能說GE失敗了。GE是先行者,它給外界的期望值太高,但它作為工業巨頭,其大膽創新和嘗試本身就是一種成功。


更重要的是,中國和美國的產業格局有很大不同,市場環境差異巨大。美國的製造業多半是規模化的,沒有規模化的很多轉移到了其他國家。因此,規模化的大型製造業企業自己也擁有能力去進行數字技術改造,但中國截然不同。


中國的工業存在著嚴重的不均勻性,大量的中小製造業企業存在,但它們需要的數字技術基礎設施卻相當不完備,比如對雲的需求就非常旺盛。另外,中國整個社會對互聯網的擁抱程度比其他任何國家都高,我們的移動支付肯定最發達。在淘寶能買到的很多商品,你在亞馬遜肯定買不到。


因此,製造業自身的內在需求和整個社會互聯網基礎設施的發達,必然使我們的工業互聯網發展之路不同於他人。


南風窗長三角研究院:德國人提工業4.0,是不是和歐洲互聯網不發達有關,所以揚長避短?美國人提產業互聯網、德國人搞工業4.0,中國是工業互聯網,區別到底是什麼?


王堅:各個國家基於自身產業現實,選擇了不同的發展路徑,最終提出了一個自己的概念。很難說有嚴格區分,所有人都在探索,邊界在哪裡還不明晰。


在我看來,中國的工業互聯網,既不是工業4.0,也不是產業互聯網,它就是互聯網4.0。在這個時候,超過80%計算資源和流量來自制造業,相應比例的互聯網資源也被工業用掉。目前,我們還遠遠沒有達到這個階段,互聯網絕大部分資源依然被消費領域佔用。


王堅:中國沒有兩個互聯網


王堅:中國沒有兩個互聯網

不要空談“彎道超車”

南風窗長三角研究院:這些年,我們流行說“彎道超車”,比如新能源。現在又是人工智能,因為人工智能的基礎是機器學習,而中國的製造業規模和人口基數,決定我們擁有全球最具潛力的數據資源。我們的人工智能真的可以“彎道超車”嗎?


王堅:石油是工業最重要的生產資料。世界上大部分的石油都在中東和拉美,但這些地區並沒有工業強國,甚至很多石油富國連煉油技術都不過關,還需要藉助外國廠商的幫助。


所以,我們不應該否認自己是數據資源大國和市場規模大國,但更要清醒認識到,這根本不夠。我們要做的是,如何在資源規模中找到創新機制和創新動力,從市場規模中發掘市場的力量,最終把這兩者轉化為工業互聯網時代的核心競爭力。


南風窗長三角研究院:有道理。比如,國內有一家著名網絡搜索公司宣稱,自己掌握強大的搜索數據,所以進軍人工智能,他們最有優勢。是不是有點想當然?


王堅:掌握數據的人,並不一定是利用數據最好的人。甚至於,它的固有盈利模式早已決定,這些數據對它根本沒有價值。為什麼美國能把石油用好,而中東一些國家就不行?因為美國有汽車工業,但中東沒有。有沒有生產資料,和能不能用好生產資料,這是兩回事。


南風窗長三角研究院:5G會給產業帶來什麼變化?有人認為是車聯網最需要5G,因為汽車將成為是手機之外,最重要的“移動終端”。


王堅:所有我剛才講的這些變化,其實並不依賴於5G,也能發生。但5G作為一種重要基礎設施,它也會創造巨大的可能性。


我認為,中國未來與5G關係最密切的產業,可能不是汽車,而是工廠大腦。工廠大腦會5G才變得更有價值,工業製造是最適合使用5G的,因為它需要傳輸的數據更多、密度更高。更重要的是,工業創造的價值更大,只有市場價值大,才可以支撐5G技術持續的發展。如果5G都拿來點外賣,使用者再多,也不可能支撐它的發展。任何一項新技術的發展,它都必須面向市場,有足夠的市場,才能支撐其應用的深化和技術的革新。

(採訪時間為2019年5月雪浪大會前夕)


王堅:中國沒有兩個互聯網


作者 | 譚保羅 南風窗常務副主編、長三角研究院首席專家

排版 | 林冠聲

南風窗·江南智造總局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