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五金大王”:40年前的柳市首富

11月13日,在第五屆世界浙商大會上,三林國際工程電器(柬埔寨)有限公司總裁胡金林獲“全球浙商金獎”榮譽。

他說,從1982年被打擊的“溫州八大王”之一的“五金大王”,到獲得2019年全球浙商金獎,這是他40多年創業拼搏的結晶,也映照了時代的變化。

在柬埔寨,胡金林從電器轉型到做農業,種植了1萬公頃的土地種橡膠。他認為,隨著“**”倡議的鋪開,中國將站在世界浪潮的前端,“走出去”的浙商為國家出力,為世界各國加強友誼,與各國人民共同致富。

遵守一份誠信做好事

1975年胡金林外出打工,一路上的所見所聞,讓他堅定了自己的人生規劃和夢想,一心走上了經商的道路。

開始從商之路後,胡金林深知誠信的重要,不管任何時候都要遵守一份誠信,因此也成為了當時家喻戶曉的“五金大王”。

那時的創業卻也不是一帆風順的,2009年一部反映中國改革開放的電視劇《溫州一家人》在中央電視臺播出,第七集中一段逃跑的畫面正是胡金林的經歷。

1984年,平反後的胡金林創辦了樂清縣第一軋鋼廠。1990年人民日報中“21世紀的曙光在西北”的一句話引起了他的重視,因此他90年代正式轉戰新疆,開始了新的挑戰。

2000年第四次東盟領導人**在新加坡舉行,他立即感受到了新的商機,馬上動起來,走遍了東盟10個國家,最終選擇了到柬埔寨發展,“至於有些人覺得柬埔寨市場太小,在我看來,這完全不是問題。我剛去的時候,它的電器價格和我們中國差4倍。這麼大的空間,對於我做“小生意”的來說,完全足夠了。”

從改革開放初期的“五金大王”到現如今柬埔寨的橡膠達人,在創業的路上,胡金林既有不斷挑戰自己的勇氣,更有一個平和的心態。當問到給新時代創業者的忠告時,他語重心長地說,“太陽底下的錢永遠賺不完,你要做好事。”

在金邊“買菜”的收穫

2001年2月,胡金林第一次到柬埔寨。他拿著旅遊簽證,從酒店搬進一個老鄉開的公司裡住,把每天省下的10多美元住宿費用來給大家買菜。

這次,胡金林在柬埔寨待了7天,買了6天菜。他每天除了去菜市場買菜,還順便逛了一下當地主要的市場,尤其關注電器和小商品。

買菜和逛市場讓他得出一個初步的結論:這裡可以投資。因為他發現當地的電器產品全部是歐洲的,價格偏高,中國貨在這裡具有價格優勢。

當年5月,胡金林第二次來到柬埔寨考察。他把日子記得特別清楚,是很吉利的5月18日。這一次,他的考察更具針對性。他發現,柬埔寨電力供應嚴重不足,大多數工廠、酒店都是自己發電。而另一方面,這些自發電單位的配電設備卻很落後,不僅不安全,也很費電,市場上沒有節電設備供應,用戶也不知道節電設備為何物。於是,胡金林把提供配電設備作為立足柬埔寨市場的切入點。

經過兩次考察,胡金林在柬埔寨收購了一家難以為繼的電器公司,成立三林國際電器(柬埔寨)有限公司,開始了他在柬埔寨的創業歷程。

於是,他很快制定出了市場開拓方案,並在一年內為吳哥啤酒廠、臺揚製衣廠等70家當地工廠進行了配電節能改造。他的公司不僅賣配電設備,還為用戶提供設計、安裝和調試一條龍服務,受到用戶好評,三林公司因此在柬埔寨市場站穩了腳跟。

視角決定前行的道路

10年前,他在柬埔寨桔井省收購的1萬公頃橡膠林,幾年前就已經開始產出。

他說,自己希望能夠完成退崗,用更多的時間來完成“走遍世界”的夢想。

對於下一代所要開創的未來,他並不擔心。他在杭州給一群讀MBA的學子做演講。有一個年輕人說,胡叔叔,在你那個年代,你們一群人走在了時代的前頭,前方的路是空的,你們需要做的只是在摸索中前進;而我們這個年代,前面的路則是窄的,如獨木橋,無數的人擠在一起……

他說,這其實完全看你的思路。比如馬雲起家的時候所走的路,誰能知道那就是一條金光大道?現在很流行的區塊鏈,剛開始的時候誰又能想象?改革開放40年了,很多東西都已變得完全不同,但有一點是不會變的:只要你擁有獨到的視角與眼界,可選的道路自然就會有很多。

今昔對照,作為改革開放初期動盪歲月的親歷者和如今走出國門的成功溫商,胡金林感觸良多。

個人命運與國家命運的密切交集,使他強烈地感受到,中國能有現在的發展和成就,改革開放功不可沒,而自己作為滄海一粟,能夠親歷和見證這一偉大的歷史過程,無疑是非常幸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