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洛馬、達索,關於CAD的“三角戀”

“洛馬的CADAM曾經是IBM忠實的妻子,而IBM卻投入法國情婦達索CATIA的懷抱”——《Computer Aided Design Report》。



先簡單介紹一下三位主角:

  • IBM,曾經最大的電腦商,現在最大IT解決方案公司,截止發文當天市值1193億美元,差不多為四分之一個阿里;
  • 洛馬(全名洛克希德馬丁),世界最大的軍火公司,截止發文當天市值1110億美元,也差不多為四分之一個阿里;
  • 達索系統,世界最大的CAD公司,截止發文當天市值407億美元,差不多為十分之一個阿里;

這三位,除了可能都用過某家的電腦,用過某家的CAD軟件外,還能有什麼故事呢?咱們今天聊一聊這場45年的“三角戀”。

1.故事從1965年的洛馬開始

洛馬公司(全名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1995年由當時美國第2大軍火巨頭洛克希德(Lockheed )與第3大軍火巨頭馬丁·瑪麗埃塔(Martin Marietta)合併組成,穩坐全球第1大軍火商的交椅。

我們的故事從1965年洛馬的前身——洛克希德展開。

這家1926年成立的公司,經過二戰之後迅速發展,到1965年,已經成為年營收16億美元的軍火巨頭(此時IBM的營收為32億美元),具有享譽世界的臭鼬工廠。

IBM、洛馬、達索,關於CAD的“三角戀”

二戰時期洛克希德的P-38戰鬥機

1965年的大型製造企業(尤其是汽車、國防和航空航天)已經認識到CAD系統對工程師和製圖員生產率的重要性,然而除了牛人MIT博士Ivan Sutherland 在1963年開發的Sketchpad外(世界上第一款CAD軟件),大多機構就是在默默的做內部研究,其中就包括洛克希德加利福尼亞分部。

洛克希德加利福尼亞分部在1965年剛開始一個CAD/CAM項目——“Project Design”(1972年正式命名為CADAM軟件)。之後該項目發展並不順利,最低時團隊只剩下一個研發人員。1967年團隊進行了重組,並聘請了如Steven Coons(其帶出來兩個牛掰的博士,分別提出了B樣條和BURBS)等外部專家。

之後CADAM的發展逐漸步入正軌,雖然還不是三維設計系統,但具備十分強大的NC功能。從根本上講,該軟件使用了2.5維技術,有助於創建對象的多個視圖,尤其是設計諸如具有傾斜側面的凹腔之類的元素,便於對五軸銑床進行編程加工。到1968年末,CADAM配備了當時IBM功能最強大的計算機IBM 360/91,支持12個顯示終端,其中的八個可位於距主機中心4,500英尺遠。

IBM、洛馬、達索,關於CAD的“三角戀”

CADAM當時配備的顯示終端

到1971年,由於L-1011 TriStar民用飛機銷售不佳,同時C-5銀河運輸機又成本超支,使得洛克希德遇到巨大的財務危機,不得不向美國政府要求貸款擔保,以避免破產。此時洛克希德發現,或許賣設計軟件是其提高收入的一個不錯的商機。(總結起來發現,幾乎每次都是洛克希德缺錢的時候,就打CADAM的主意)

1970s已經是商業CAD開始崛起的年代,“元老五巨頭”(Applicon、Computervision等)紛紛在1970年前後成立。同時其他的航空公司(如McDonnell-Douglas的Unigraphics)和汽車公司(如福特的PDGS)都已經在將原本內部使用的CAD系統商業化銷售。(詳見文章

所以在1972年,雖然洛克希德的航空工程師們十分的不情願(因為CADAM軟件讓他們佔據了工程設計的競爭優勢),洛克希德還是成立了一個獨立運行的部門來開發和銷售原本其內部使用的CAD軟件系統——CADAM。也就是在這一年,曾經的“Project Design”項目,才正式命名為CADAM。這個獨立部門的頭兒為當時洛克希德最年輕的副總裁Frank Puhl。

IBM、洛馬、達索,關於CAD的“三角戀”

CADAM的部門負責人Frank Puhl,洛克希德最年輕的副總裁

1974年,CADAM交付了首批三個訂單,其中之一就是IBM。而緊接著1975年的第二批三個訂單,其中之一就是達索航空(Dassault Aviation,達索系統的母公司,也是世界上主要的軍火商之一,這時候達索系統還沒有成立)。洛克希德確實十分實在,這幾個訂單交付的都是源代碼,以方便各位買家自己做定製修改。(包括達索,其中有兩家都在CADAM基礎上開發了自己的產品,CADAM的交互接口代碼對他們十分有用)

相對於當時的同類競品,基於在洛克希德多年的航空使用積累,CADAM的技術和可靠性具有較大的優勢。以CADAM的用戶之一洛克希德佐治亞分部為例,在其C-141運輸機的任務中,通過使用CADAM,原本需要70人18個月的任務,最終只花了40人12個月。

不過,這時候的CAD系統普遍還是比較貴的(主要在於硬件,大型主機、顯示終端、繪圖儀器),隨著硬件價格的降低,CADAM的裝機量從1976年的40套發展到1980年的220套。

1982年,洛克希德將CADAM成立為獨立的公司,以更好的開發和銷售CADAM。

2. 達索與CADAM的邂逅

法國達索航空1929年成立,比洛克希德晚3年,可惜二戰時期法國被佔,所以法國航空工業實際上算是解散了,直到二戰之後重組。此時已有的經典機型就是其1956年推出的幻影系列戰鬥機了。(到2018年,作為達索集團的成員之一,為世界第50大軍火商,營收達到21億美元,雖然同屬於達索集團的達索系統此時營收已達34億歐元)。

IBM、洛馬、達索,關於CAD的“三角戀”

達索航空的幻影系列戰機

不過回到1960年代後期,此時達索系統還沒有產生,達索航空公司對將計算機技術應用於飛機設計產生了濃厚的興趣。1974年,達索航空從洛克希德購買了CADAM軟件的源代碼,並相當早就意識到,將交互式圖形應用於製造應用程序將帶來巨大的好處。在CADAM的基礎上,達索航空內部開發的第一個項目稱為DRAPO計劃,1975年底進入工業服務。

1978年,達索航空高層呼籲開發三維設計工具,於是一套新的DRAPO系統程序被開發出來,命名為CATI(沒打錯,是四個字母CATI)。它最初用於根據DRAPO定義的輪廓圖加工複雜的零件,例如風洞模型。通過使用CATI,過去需要4個月才能完成的風洞機翼設計和製造工作,現在有可能只需要4個星期。1981年,CATI重命名為CATIA。此時的CATIA除了主要基於CADAM外,還包括從雷諾汽車購買的UNISURF系統(該系統包含了眾所周知的貝塞爾曲線和曲面定義技術)。

IBM、洛馬、達索,關於CAD的“三角戀”

1982年發佈的CATIA V1

為了CATIA的商業化,咱們故事的主角之一,達索系統作為達索航空的子公司於1981年6月5日成立,以做CATIA的進一步開發和銷售。

3. 腳踏兩船的IBM

1980年前後的IBM,在當時整個計算機行業3000家左右的公司中,獨家佔據了25%的市場份額,並在大型主機市場中佔據著主導地位。此時的IBM,年營收達到290億美元,利潤33億美元,為全美營收第8的公司(通用汽車排名第3,福特排名第6)。

由於當時工作站和PC才剛剛興起,典型的CAD系統還是硬件和軟件組成的複雜系統(而不是單純的軟件),其中最主要的成本和利潤都在硬件部分(尤其是大型主機),銷售CAD軟件其實更多是為了銷售硬件。鑑於IBM在大型機的統治地位,當時無論是洛克希德的CADAM還是達索的CATIA,主要都是在IBM的大型主機上運行(如經典的IBM System/360,單價26萬美元,月租5000美元),並配備IBM的顯示終端(如IBM 2250,單價10萬美元)。

IBM、洛馬、達索,關於CAD的“三角戀”

IBM System/360

IBM很快就意識到CAD系統可以幫他們賣出大量的大型主機以及數量十分可觀的顯示終端,於是早在1978年IBM就與洛克希德簽署了市場銷售協議,成立專門的銷售和支持團隊來推動CADAM在IBM主機上運行。

然而在1982年,IBM同時也開始賣CATIA了,並且是CATIA主要的銷售渠道。

這時候,無論是CADAM還是CATIA,IBM都是他們的主要銷售渠道。也就是說,IBM先與CADAM建立了美好的關係,又在法國CATIA成長起來後與其眉來眼去。最初,IBM遊刃有餘的處理CADAM和CATIA之間的關係,因為兩者的重心不同:CATIA主要用於處理複雜的建模和曲面幾何的加工(也就是說在3D方面具有優勢),但2D製圖仍然還需要CADAM。從性能角度,典型的IBM大型主機可以處理大量的CADAM終端,而CATIA要求的計算能力卻是CADAM的四倍。另外,這時候3D還沒有成為主流,CADAM的裝機量遠大於CATIA。

此時,這段“三角戀”看起來挺和諧。

4. CADAM和CATIA的衝突

CADAM和CATIA的衝突起於1982年CADAM三維版本的發佈。

實際上,洛克希德的CADAM早已具有三維功能,只不過為了保持航空業務的競爭優勢而一直只在其內部使用。到1982年初,洛克希德已通過CADAM繪製了60萬張工程圖,並用於F-117戰鬥機和哈勃空間望遠鏡的任務中,雖然其中只有5%用到了其三維功能。

IBM、洛馬、達索,關於CAD的“三角戀”

使用CADAM三維功能畫的L-1011飛機軸測圖

1982年,洛克希德開始發售具有三維功能的CADAM版本。當時《Computer Aided Design Report》對CADAM的評價是:“CADAM雖不是當時最先進的軟件,但它是一個可長期使用的高度可靠的系統。”

在1984年,IBM內部不得不開展一場激烈的爭論,爭論的焦點在於其三維CAD軟件的營銷重心是放在三維版本的CADAM上還是在CATIA上。最終,CATIA勝出。直到1984年末,IBM才同意銷售帶三維功能的CADAM V20.0,而此時的CATIA V2已經彌補了其二維製圖功能的不足。

IBM、洛馬、達索,關於CAD的“三角戀”

1984年發佈的CATIA V2

於是,CADAM和CATIA之間的衝突進一步升級了。

5. IBM:CAD的最大既得利益者

在1985年之前,IBM一直是CAD的最大既得利益者。據統計,1979年到1985年間,CAD行業從3.4億美元增長到35億美元,而在這六年中,IBM在其中的份額從8.8%升至行業領先的21.3%。這意味著1985年IBM與CAD相關的銷售額總計近7.5億美元,而當時CAD行業五巨頭中最大的Computervision,其年營收也就3.5億美元。

雖然作為一個電腦公司,這個統計數據裡存在較大的水分(比如IBM賣一套120萬美元的CAD系統時,可能其電腦硬件佔了100萬美元,而CADAM軟件只佔20萬美元),但同樣,其他主要CAD巨頭們銷售的CAD系統中,其硬件很可能也是從IBM購買的。無論如何,通過CAD行業的介入,尤其是作為CADAM和CATIA的主要銷售渠道,IBM取得了最大的利益。

這同時也進一步加劇了CAD行業在1980年代後期的洗牌,尤其是CAD“元老五巨頭”們的消亡(見文章 章)。因為相比於從傳統CAD廠商手中購買集成了IBM主機的CAD系統,客戶似乎更願意從IBM購買預裝了CAD系統的IBM主機。不管客戶怎麼選,IBM的主機都是賺錢的。

6. CADAM的突圍嘗試

到1985年,計算機行業已經發生了一個重要的變化,主要是UNIX工作站的興起,並在如Apollo Computer(1980年成立)、Sun Microsystems(1982年成立)等新興電腦公司的加入下獲得了爆發式的發展。曾經的小型機或大型機很快被UNIX工作站取代。這迫使CAD廠商們也不得不發生改變,甚至導致了CAD行業的重新洗牌。

IBM、洛馬、達索,關於CAD的“三角戀”

Sun Microsystems 1982年推出的sun-1系列工作站

IBM此時也開始面臨來自新對手的壓力,為了進入工作站市場,其在1986年推出了精簡指令集工作站RT-PC。但是,儘管IBM試圖開發可行的工作站產品線,並且已經將CADAM移植到UNIX工作站,但是IBM的重心仍然在笨重的大型機,直到1989年11月,IBM都表示大型機在至少十年後仍然是關鍵平臺,尤其是處理大型工程數據方面。由於RT-PC的性價比和軟件兼容性一直落後於競爭者,其市場一直進展緩慢,甚至1988年AutoDesk宣佈AutoCAD不再支持該平臺。這種情況直到1990年IBM 發佈完全新一代的機型RS/6000,才幫助IBM在工作站的市場份額,從僅僅2%上升到1993年11%。

IBM、洛馬、達索,關於CAD的“三角戀”

1985年運行在PC上的AutoCAD V2.1

在這期間,洛克希德針對CADAM做了以下幾件事情。

第一:1984年,洛克希德與日本川崎重工成立了一家合資企業,名為CADAM Systems Company(CSC)。該合資企業的最初目的是在日本進行CADAM的營銷和支持,但意識到需要低成本版的CADAM,於是開始在IBM在日本出售的PS / 5500 PC上開發MICRO CADAM,之後在日本市場得到了很不錯的發展。相比之下,MICRO CADAM的國際版本由於只能在當時的IBM PC AT上工作,在美國反而發展受限(IBM的鍋)。

IBM、洛馬、達索,關於CAD的“三角戀”

1987年MICRO CADAM低價版的廣告,售價2995美元

第二:從1985年左右開始,該公司的軟件開發人員開始嘗試使用非IBM平臺運行CADAM,雖然這個嘗試在四年後很快被掐斷了(又是IBM的鍋)。在這之前,CADAM只支持IBM計算機系統,對IBM絕對的忠誠,或許是被IBM對於CATIA的支持傷透了心。

第三:1986年,藉著IBM RT-PC工作站的推出,啟動了CADAM專業版的發佈,以實現CADAM在工作站平臺上的運行。由於RT-PC本身就不成功,CADAM專業版的命運可想而知。(依然是IBM的鍋)

7. CATIA的上位反超

到1987年,CADAM和CATIA所屬的高端CAD行業(甚至整個CAD行業),都因PTC的Pro / ENGINEER發佈而發生動盪。簡單的說,Pro/ ENGINEER使其他所有廠商的CAD軟件在一夜之間過時了。(詳見文章 )

而達索的CATIA是當時唯二受衝擊最小的產品之一(另一個是UG的前身SDRC)。此時CATIA的曲面建模功能已經不遜色於任何其他的CAD產品,並提供了出色的NC功能。因此,儘管當時CADAM的裝機量仍遠遠超過CATIA的裝機量,但CATIA在迅速增長,而CADAM卻停滯不前。1987年的《Computer Aided Design Report》評論道:“在高端CAD/CAM市場中,來自洛克希德的CADAM與達索航空的達索系統之間,正開展一場重大的戰役,勝者將獲得IBM的CAD/CAM軟件產線的領導權”。

IBM、洛馬、達索,關於CAD的“三角戀”

1988年發佈的CATIA V3

達索迅速成為該市場領域的主導供應商,最終吞噬了CADAM。其中最重要的轉變或許來自當時洛克希德在軍火領域的主要競爭對手——波音,其在1984年就成為CATIA的穩定客戶,並在1988年宣佈將其用於其最新的777客機。

IBM、洛馬、達索,關於CAD的“三角戀”

CADAM在大型主機上的裝機量變化

到1988年底,IBM已在全球範圍內安裝了1100個大型主機CATIA系統。

8. 洛克希德出售CADAM

洛克希德似乎總是處於破產的邊緣...然後每次都打CADAM的主意。

1971年,聯邦政府已經對洛克希德採取了2.5億美元的救助計劃以維持公司的運營。1982年,其再次瀕臨破產。到1989年初,該公司正努力應對一場惡意收購。

於是,為了使自己成為一家更精簡、財務更具償付能力的公司,洛克希德於1989年4月公開宣佈,它有意出售其CADAM子公司。此時CADAM已經不再是洛克希德的戰略工具,因為該公司現在已經將CATIA和SDRC軟件用於其高級項目。(可憐的CADAM...連孃家都用CATIA了,然後還要賣了她...)

最終CADAM被IBM以1億美元收購。考慮到IBM此時在CAD系統市場13.5億美元的總收入中,很大一部分來自支持CADAM的硬件銷售或租賃,這對IBM而言是一項明智的投資。

當時的《Computer Aided Design Report》評論道:“IBM對CATIA的支持一直被CADAM的管理者們看在眼裡,他們對此十分不滿。CADAM曾經是IBM忠實的妻子,即使她不像以前那樣具有吸引力,但也不是IBM就此投入法國情婦的藉口。”

1991年11月,IBM反手把CADAM的大型主機版和工作站版部分賣給了達索,以換取在達索系統的約10%的股權(再次感嘆CADAM的命運)。隨後,CADAM公司500名員工中的200名被調往達索,IBM保留了CADAM的剩餘業務部分。這筆交易已經醞釀了將近一年,最初的目的是IBM將從達索收購CATIA。最終,它以相反的方式結束。

接下來的故事跟洛克希德就沒什麼關係了。

留在IBM部分的CADAM公司在後期經歷了各種重組,雖然直到1995年其MICRO CADAM一直都賣得還不錯(有75000份在用),但最終IBM還是在2000年關停了CADAM的業務,並將剩餘的資源用來更好的支持CATIA。

9. 達索的高速發展

1992年之後,雖然IBM由於大型主機市場的萎縮以及工作站和PC的崛起而遭遇巨大的危機,並經歷了1993年郭士納的改革。但達索的發展卻一路順利,並也開始建立自己的銷售渠道。

但總的而言,隨著1992年CATIA V4的發佈,達索和IBM在市場銷售方面的合作達到了更高的水平。到1994年中期,CATIA和CADAM(這時候已經屬於達索了)的裝機量十分可觀,如下表所示。

IBM、洛馬、達索,關於CAD的“三角戀”

CATIA和CADAM的裝機量

儘管CATIA V4當時除大型機之外,僅支持IBM RS / 6000工作站,但是幾乎每個人都清楚,大型機的時代已經過去,多供應商的工作站和PC是未來的主流。包括IBM也開始意識到,如果要繼續成為CAD行業的主要參與者,其銷售的軟件不能只支持IBM自己的平臺。於是從1994年底開始,達索和IBM共同推進CATIA和CADAM的多平臺支持。

1996年,達索公開上市,並於1997年以3,1億美元收購了當時中端市場的開啟者:Solidworks。

1998年初,達索又開啟了一個新的PDM業務部門:ENOVIA。ENOVIA 使用的主要軟件是達索以4500萬美元的價格從IBM收購的ProductManager(IBM從1980年代開始就涉足PDM領域)。

之後一直到2010年,IBM一直是達索的重要合作伙伴,長期作為達索CATIA、ENOVIA等產品的銷售渠道。隨著2010年IBM將剩餘的達索PLM銷售支持部分完全出售給達索之後,這種長達30年的銷售合作關係才算結束。

之後在互聯網上基本再難找到IBM和達索同框的官方信息。最後一段IBM的公告來自2012年,內容如下圖所示。

IBM、洛馬、達索,關於CAD的“三角戀”

IBM 2012年關於PLM的通告

10. 總結一下

總結一下,這段IBM、洛馬與達索關於CAD的“三角戀”,前後長達45年,渡過了CAD軟件商業化至今的完整歷史。其始於IBM對CADAM的追求,終於IBM和達索的安然結局。在這個過程中,IBM充分扮演了一個始亂終棄的渣男,不管是與CADAM的交往還是與CATIA的眉來眼去,都充分攫取了最大的利益,目前依然是最大的IT信息公司。而法國達索,在1981年成立之初,其CATIA開發都是基於CADAM,但終歸在CAD行業站穩腳跟,並最終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CAD軟件公司,這期間與IBM的結合可謂功不可沒。只不過,最可憐的就是CADAM了,洛馬賣了她、IBM也棄了她,最終居然還是被達索給整合了。


關於CAD,你還對哪些內容感興趣呢?歡迎做出你的選擇,更歡迎加入我們的討論。(多選)

  1. AR/VR 與CAD
  2. 更智能的設計
  3. 再聽點CAD行業的逸聞
  4. 中國CAD過去發生了啥?
  5. 其他

本文基於互聯網材料收集整理;

欲知更全面的CAD歷史,請閱


EverCraft.co

我們相信。每個人都具有創新的力量,每一份對未來的設計都將讓生活變得更有趣。

IBM、洛馬、達索,關於CAD的“三角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