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人圓桌:《無風時代,“窄道”求生》

創業進入“無風時代”。當“風口”概念魅力不再,投資人對賽道的選擇越來越挑剔,創業者該如何生存、成長,成為當下最熱門話題。

在“第十二屆創業家年會暨產業加速大會”的論壇環節,兩位剛剛獲得“2019年度投資家”的嘉賓:DCM 中國創始合夥人林欣禾,普華資本董事長、頭頭是道基金創始人曹國熊,圍繞《無風時代,“窄道”求生》這一話題分享了自己的見解。

以下為論壇對話內容,有刪節:

嘉賓:林欣禾 DCM中國創始合夥人

曹國熊 普華資本董事長、頭頭是道基金創始人

主持:盧旭成 創業黑馬集團首席內容官

主持人:二位覺得今年有風口嗎?未來哪條賽道可能成為風口?

林:其實風口是在講已經發生的事情,它的格局在三、四年前就已經確定了,因此未來的風口肯定是今天正在發生的事情。如今我們看到中國經濟在向消費時代轉變,中國有很多企業開始重視效率,所以消費與B2B在未來一定存在很大機會。雖然現在創業者往往對估值的期待過高,融資的環境也不太好,但這並不代表方向是錯誤的。

曹:我一直不主張創業者去追逐風口,如果非要說現在有風口的話,國家一直支持的自主創新,以及安全、可控、自控等方向,在未來或許有可能成為風口。

主持人:聊到風口,兩位剛剛都稍顯猶豫,是不是被這兩年比如共享、人工智能等風口傷過,所以不敢輕言風口了呢?

投资人圆桌:《无风时代,“窄道”求生》

曹:傷現在還看不出來,特別是人工智能公司的估值還是很高。科創板的推出、創業板註冊制的推出,又把大家的想象空間給打開了。我認為,其實有很多方向、很多行業都可以跑出來,而一個風口到最後也就出來一兩家勝利者,所以追風口未必是好的方式。從創業者的角度來講,還是要從自己最擅長的點出發,抓住自己的細分領域,無論是寒冬還是危機,各個行業都有投資人給予足夠的關注和聚焦。如果你因為不是風口而放棄,可能二三十年之後,你會覺得錯過這個時機反倒挺可惜。

林:DCM從來沒參與過這些風口,我們只投自己想投的領域。所以我們就賺能賺到的錢,不該我們賺的錢,即使錯過了我們也不覺得遺憾。

主持人:但是,林總在直播火熱的時候投了快手,曹總在2015-2016年新媒體時代成立了泛文化基金,也投到了喜馬拉雅等獨角獸。所以追不追風口跟能不能投到風口上的公司,是不是沒有必然的關係呢?

林:其實DCM投資快手的時候,移動直播還沒有出現。快手是2011年的時候就創立了。八年前的時候,大家追的是長視頻,風口在優酷、愛奇藝身上。在2014年DCM投快手的時候,大家對短視頻也不看好,覺得短視頻沒有廣告價值。直到2016年直播打賞的模式跑通,短視頻才真正成為了所謂的風口。我們看快手這幾年的發展,也感謝抖音這樣的競爭對手,大家一起努力把短視頻行業做成主流和大眾。所以我對風口的看法是,很多人只想知道怎麼趕快賺錢,缺少一定的耐心。而創業者在創業之前心理要放平衡,如果只是為了賺錢而在風口創業的話,我覺得還不如在風口行業找一份高薪水的工作。

投资人圆桌:《无风时代,“窄道”求生》

曹:投資有兩種方法,一種像獵人一樣去捕捉獵物,在下風處等待時機的到來;還有一種是像農夫,在自己熟悉的領域精耕細作、春播秋收,結果自然就長出來了。一個投資機構選擇哪種方式,是一個方法論的事情。如果能力足夠強,其實風口也是可以被製造的,但前提是你要對行業瞭解足夠深,對業態的發展、對歷史脈絡有足夠的理解。就像很多優秀的創業者試圖做整合、做生態,這何嘗不是在製造風口呢?

主持人:今年教育直播領域的跟誰學上市了,市值和營收飆得很猛;電商直播與直播電商,如淘寶、快手、抖音的GMV漲得也非常快。所以直播+是不是創業者值得關注的一個重要風口呢?

曹:很多流量權重現在都放在了直播上面,因為它已經形成了一個生態。作為一個初步的創業者,無疑要利用好這些渠道和機會。但僅僅利用好這些,自己沒有獨門絕技,也很難立住腳,最後還是鳳毛麟角的幾家會起來。

林:我的理論是一旦在媒體、講臺上被提到的概念,我就不投了。等到大家都知道的時候,再做就已經來不及了,因為競爭太激烈了。所以要做就做別人還沒想到的創業。

主持人:通過剛剛的討論,看來今年是沒有風口了,賽道也越來越窄,那麼現在兩位都還在關注哪些賽道呢?

林:創業者剛創業的時候不可能征服天下,一定要看看鏡子,看看自己有什麼不一樣,以自己的優勢作為切入點。這個切入點肯定是非常小眾的,我看快手的時候它非常小,它的切入點就是13歲到16歲的年輕人。沒有廣告價值,也沒人關心,但我們看到它有快速做起來的能力。所以無論什麼賽道,創業者主要的思考維度是做別人做不來的事情,做別人抄不會的事情。

投资人圆桌:《无风时代,“窄道”求生》

曹:我反覆在兩個角色中轉換,從投資的角度和從創業的角度其實是兩碼事。如果是為了迎合投資才去創業,這是最不可取的方式。很多創業一開始都是要一針頂破天,都是一個窄道。在窄道中做深,才能形成你的壁壘。有的人天花板低,實際是因為沒有做深。當然也有很多賽道是我們覺得天花板不高,結果有人走進去發現天花板還蠻高的。如果你的能力足夠強,就可以把天花板打破,走到外面的世界。

從創業者的角度來講,窄道的命題並不新鮮。本來你尋找的就是細分領域,要在別人已經關注的地方,再找個細小的領域去創業,最後做出個大動靜。反而大家很期許、很熱門的賽道,可能更多是先烈,它成功的概率更低。從投資人的角度,我們有自己熟悉的賽道,不可能輕易地換,否則你積累的人脈、認知這些優勢就會蕩然無存。所以我的風格是要深耕,要對賽道做很細的分析,這樣才能看到大量現在還很小的機會。

主持人:假如創業者說他做的是一個小而美的小眾生意,兩位是否願意等他突破天花板,忍受可能10年時間,甚至不是上百倍,而是兩三倍的回報麼?

林:從投資機構的角度去看,DCM肯定要看天花板很高的機會,它一定是一個還沒有被大家炒熱的,還不是風口的機會。如果一開始就判斷到機會很小的話,我們也很難用資本幫助到他。如果市場很大,只是賽道有時寬有時窄,那麼路窄的時候緩一緩,路寬的時候跑起來,投資機構也會投。

曹:其實我們自己在做基金的同時,也做了一個常青基金。因為我知道在目前這樣的環境下,創業者想要做成一個偉大的公司,靠5+2是不可能的。如果我們給的時間不夠長,往往錯過的都是偉大的企業,所以我們也在關注更加長期的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