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中東戰爭中,埃及是如何將一手好牌打爛的?

春春的天天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先說明在第四次中東戰爭中,埃及手中的一手好牌是什麼?否則,就不能解釋,為什麼在第四次中東戰爭的開始階段,埃及的仗打得不錯。而又為什麼當戰役進入到中後期,埃及屢遭挫敗,形勢急轉直下呢?

發生在1973年10月6日的第四次中東戰爭,也被稱為“十月戰爭”或“贖罪日戰爭”。在這次戰爭中,埃及在西線,敘利亞在東線,向正在過贖罪日的以色列發動了突然進攻。

在戰爭初期,埃及順利的渡過了蘇伊士運河,攻克了以色列的巴列夫防線。埃及軍隊推進到蘇伊士運河東岸建立了陣地。對此,以色列對埃及進行了多次反擊,但在嚴陣以待的埃及軍隊面前損失慘重,沒有奏效。

但是,隨著東線戈蘭高地的敘利亞軍隊戰鬥不利,埃及決定在10月14日開始繼續向以色列進攻。可是,這次由1000輛坦克和5000步兵組成的突擊部隊,雖然突入以色列陣地數公里,可是自己卻損失了264輛坦克,被迫撤回原陣地。

緊接著,以色列軍隊趁著埃及軍隊總攻受挫之機,於15日17時發起了反擊作戰。並在埃及第2和第3集團軍的結合部發起渡河作戰。經過激戰,以色列軍隊包圍了埃及第3集團軍的四萬多人。在這種嚴重不利的形勢下,埃及接受了聯合國安理會停火的要求。

在這次戰爭的初期,埃及進展順利,取得了一定的戰果。如果說,埃及手中握有好牌的話,那麼,它握有以下的這些好牌。

1、出其不意的突然襲擊。

埃及為了對以色列發動突然襲擊,採取了各種各樣的矇蔽方式。其中,埃及採取多次假進攻準備的方式,使得以色列多次進行緊急動員。這些動員,對以色列的國民經濟造成了極大的損害,使得以色列在後來,對動員變得十分慎重。這就使得在真正的軍事進攻到來時,以色列當局不敢輕易發起戰爭動員,貽誤了戰機。

選擇開戰時間,埃及選擇了伊斯蘭齋月的一天。而這一天恰恰是猶太教的贖罪日。這一天以色列所有的各種社會活動完全停止,而且這一天還是週末。這都使得以色列的警戒放置最低。

埃及還利用以色列對阿拉伯人的輕視,故意對以色列示弱,使得以色列更加麻痺大意。以上種種,使得埃及最終獲得了出其不意的戰機。

2、多年的訓練,使得埃及擁有了一支現代化的軍隊。

在多次中東戰爭失敗後,埃及痛定思痛,決定建設一支適應現代戰爭的軍隊。在蘇聯的幫助下,埃及引進了大批現代化的裝備,訓練出一支現代化的軍隊。

以色列也發現了埃及軍隊的變化。他們發現,埃及軍人的軍紀有了很大的提高。埃及為了嚴格軍紀,專門下發命令,凡是不執行命令或臨陣退縮的軍人一律就地槍決。這一切,都提高了埃及軍隊的建設。

3、埃及根據自己軍隊和以色列軍隊的特點,制訂了切合實際的訓練計劃和軍事計劃。

埃及在接受蘇軍的訓練時發現,自己的機動靈活的能力欠缺。於是,他們採取了個人專攻的方式。比如,將未來的作戰方案分解,架橋分隊就只訓練架橋,強渡分隊只訓練強渡,防空分隊只訓練防空等等。經過長年累月的訓練,這些分隊對自己的任務做到了如指掌。這就基本滿足了未來作戰的需要。

對於以色列的軍隊優勢,埃及制訂了合理的計劃。空軍不如以色列,就建立地面防空體系。坦克不如以色列,就建立步坦協同體系。機動作戰能力不如以色列,就建立防禦陣地,步步緊逼,以守為攻。這樣,就剋制了以色列的優勢,發揮了自己的長處。

4、引進先進武器裝備,充分發揮它們的作用。

埃及從蘇聯引進了大量的先進武器裝備,使得不瞭解這些武器裝備性能的以色列軍隊吃了大虧。確保了戰爭初期的優勢。

比如說,以色列的空軍遠比埃及的空軍強大。在空中,埃及根本不是以色列的對手。為此,埃及建立了以各種型號的“薩姆”導彈和防空高炮的防空網。在埃及陣地上方的防空帶,長150公里,寬32公里,高5萬英尺。

這樣,就使得三維的戰場二維化。猝不及防的以色列空軍,在埃及的防空網裡就損失了30架戰機,以後不得不在防空網外謹慎活動。這就減殺了以色列的空中優勢。

在陸地上,以色列的裝甲部隊一直是它的驕傲。它在幾次中東戰爭中表現出色,起到了以色列軍隊中流砥柱的作用。為此,埃及軍隊建立了自己的步坦協調作戰體系,為了對付以色列的裝甲部隊,埃及引進了大批的單兵反坦克武器。用“耐火箱”反坦克導彈和火箭筒武裝的步兵成為了以色列坦克的剋星。在10月8日的戰鬥中,埃及第2步兵師僅僅用了20多分鐘的時間,就消滅了以色列王牌第190裝甲旅。

而為了對抗以色列的戰略轟炸威脅,埃及引進了“飛毛腿”式地地戰術導彈。使得埃及的後方戰略目標免遭以色列的轟炸。

以上的這些優點,可以稱為埃及手中的好牌。但是,在後來的戰爭中,埃及為什麼打輸了呢?這要從埃及自身的缺陷說起。

埃及的作戰計劃有著巨大的缺陷。用以色列的話來說,埃及的仗,到打過蘇伊士運河就結束了。埃及根本就沒有制訂下一步的作戰計劃,也沒有考慮和敘利亞協同的問題。它的總方針是,建立嚴密的防禦陣地,抵禦以色列的進攻。在削弱以色列的力量後,再考慮繼續前進。

軍事問題最終以政治方式解決,在取得戰果後爭取停火,使以色列承認既成事實,為下一步解決中東問題創造條件。

這樣,由於沒有與敘利亞協同的計劃,埃及在過河後停止了前進。這使得以色列得以集中兵力對付戈蘭高地的敘利亞軍隊。敘利亞軍隊在遭受重創後,不得不向埃及呼救。埃及不得不改變原來穩紮穩打,以守為攻的策略,發動了對以色列軍隊的進攻。

而埃及的防空體系現在還在蘇伊士運河西岸,還沒有前移。這樣一來,埃及的進攻部隊就脫離了防空網的保護。而埃及的軍隊,在進攻作戰能力上,遠不能和以色列精銳的裝甲部隊相提並論。因此,在以色列空軍和裝甲部隊的協同攻擊下,損失慘重。僅僅幾個小時就損失了二百多輛坦克,被迫撤退。

而以色列反擊選擇的部位正是埃及兩個集團軍的結合部,這個結合部防禦鬆散,被以色列軍隊輕易攻破。造成了埃及軍隊的不利形勢。最終,以色列包圍了埃及第3集團軍的部隊,而埃及佔領著蘇伊士運河東岸的領土。在這種情況下,雙方選擇了停火。

我們可以看出來,埃及軍隊的成功和它的失敗都是因為一件事,那就是合乎實際的軍事計劃。因為制訂實施了周密嚴謹的軍事計劃,埃及獲得了初期的成功。在成功後,由於沒有下一步的行動方案,埃及的預案是等待以色列軍隊的進攻。當情勢要求埃及採取進攻態勢時,埃及的軍隊不知所措。

在決定進攻的時候,沒有前移防空網就貿然進攻,遭受了重大的損失,還使得自己原本嚴密的防禦陣地露出破綻,給了以色列軍隊反擊的可乘之機。在以色列軍隊反擊後,埃及的軍事能力無法應付這種情況,最後被迫在不利的情勢下停火。

所以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埃及在戰爭後期,由於沒有制訂相應的應對預案,再加上埃以雙方軍隊的能力差距。當遇到超出自己預計的情況,失敗是在意料之中的事。

我是歷史笑春風,歡迎大家關注我,多提寶貴意見,謝謝。


歷史笑春風


中東戰爭的根本原因還是以色列和中東各國在領土問題上的矛盾。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他們的矛盾就已經很嚴重,土耳其人為了保證自己的權益實行了種族歧視,削弱阿拉伯人的權力,以英、法、俄羅斯為首的軍事同盟提出讓阿拉伯人和猶太人各自獨立自治,得到雙方的支持,但隨著以色列人到巴勒斯坦移民人數大增,他們的矛盾進一步激化。

猶太人政府政政策是讓猶太人大量購買土地,法律並且規定不得僱用阿拉伯人,許多在巴勒斯坦居住的阿拉伯人認為這是對他們的一種威脅,從20世紀20年代開始就有各種抗議遊行,還引發了報復行動,屠殺猶太人,他們的仇恨在此時已經“種”下來了。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由於德國納粹黨對猶太人的種族清洗,使得大批猶太人非法入境到了巴勒斯坦,由於人口劇增使得種族對立更加嚴重,猶太人和阿拉伯人之間的暴力衝突不斷升級,英國決定讓猶太人從巴勒斯坦的託管地離開,而且當時國際社會對猶太人普遍同情,所以最終決定把巴勒斯坦一分為二,猶太人和阿拉伯人分別擁有55%和45%的領土,猶太人終於有了一塊屬於自己的土地。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宣佈獨立。

隨後,敘利亞,伊拉克,埃及,約旦,黎巴嫩向以色列宣戰,開始了以色列的獨立戰爭。

前三次中東戰爭都以四列獲勝,結束到第四次中東戰爭時,阿拉伯國家是先勝利,然後又經歷失敗。

在之前的六日戰爭中,埃及,約旦和敘利亞都喪失了大量土地,埃及經濟一片混亂,新總統薩達特想要進行經濟改革,但是勢必會引起一下埃及人的不滿,而如果能打一次勝仗,他一定會得到埃及人的普遍支持,特別是一些大學生,對薩達特自上臺以來還沒有發動一場戰爭,十分不滿,他們希望可以通過戰爭奪回被以色列佔領的西奈半島,奪取失去的領土,但當時周邊國家的情況,卻讓埃及陷入了被動。

比如說約旦,約旦在六日戰爭中同樣失去了很多領土,約旦害怕一旦在打仗會失去的更多。而且在約旦的黑色九月事件(是巴勒斯坦激進組織策劃了多起恐怖活動11名以色列代表團人員慘遭殺害,以色列為了報復殺死了大量和黑色九月相關的人員。)中,敘利亞支持的是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引發約旦不滿,黎巴嫩因為軍事力量太小不願意參加,伊拉克和敘利亞同樣矛盾很深,所以伊拉克一開始也拒絕參加戰爭,

所以對當時的埃及來說,周圍國家的態度令埃及處於一個被動地位,這樣一看埃及手裡的牌好像不怎麼樣。

埃及手裡的好牌其實是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歐洲國家的支持。

但這時候英國和法國第一次支持了埃及,後來西德又成了埃及最大的軍備來源國,讓埃及有了不錯的後備支持。

第二,進攻時間的選擇。

進攻以色列的日子選在了猶太人重要的假期贖罪日這一天所有的猶太人都在放假,他們還會實行禁食,不使用武器,通訊設施等,連交通也會停止,而且士兵們這一天也不會在崗位上,大部分都會回家過節,選擇這一天打仗,真是再合適不過了。

第三,埃及不信任情報。

當時埃及得到了情報,敘利亞和埃及將要攻打埃及,但是以色列並沒有相信這個情報,但是在埃及發起進攻之前的一個小時,以色列終於還是相信了這些情報,開始緊急部署。

第四,阿拉伯國家之間的矛盾。

敘利亞,約旦和埃及之間有錯綜複雜的領土爭端和政治分歧,雖然都支持埃及打仗,但之間的共同合作關係並不牢靠。

在戰爭前期,埃及的確打的挺漂亮的,阿拉伯國家也挺支持的,但是埃及剛開始打了勝仗,有點兒不知所措,竟然停止繼續進攻,慶祝起來了,這讓以色列有了喘息之機,另外埃及在部署軍隊方面也有問題,當時其第二和第三集團軍之間有幾十公里的空隙,被以色列發現之後,在以色列空軍和陸地部隊的配合之下,以色列軍隊從這個縫隙間插入反包圍了埃及軍隊,局勢開始逆轉。

從一開始埃及勝利之後,埃及軍隊沒想到自己會贏,一時間有些手足無措,沒有陳勝追擊,到後來在部署上出現失誤,導致局勢發生逆轉,錯失了最後的勝利。


風雲一點通


贖罪日戰爭剛開始,埃及人進展順利,以軍節節敗退,梅厄總理向美國呼籲救救以色列吧,同時將核彈裝上了幼師式戰機,此吋在美國的猶太人搭乘民航班機迅速趕往以色列助戰。以色列的戰損修復能力驚人,埃及人不明白以色列的坦克越打越多。以軍修復了埃及戰損和丟掉的坦克重新投入戰鬥。美國衛星發現埃及第二軍和第三軍之間有8公里寬的間隙,通報以色列,以軍遂組建沙龍坦克旅,使用繳獲和修復埃及的蘇式坦克組成,把臉抹深,說阿拉伯語,喬裝埃軍,渡過運河,一路打打殺殺,直逼開羅,此時埃及第3軍也被以軍包圍,蘇聯人出面要求停火,薩達特嘗受到先勝後敗的苦果,只好接受。


太陽125933863


從以色列建國開始,歷史上阿以雙方發生的規模較大戰爭就有5次。在這裡,我們分析一下第四次中東戰爭埃及和以色列的作戰問題。

第四次中東戰爭的簡單回顧

任何戰爭都有起因,第四次中東戰爭也不例外。其實1967年的第三次中東戰爭,就埋下了第四次中東戰爭的種子,過了6年,就開始生根發芽了。因為在第三次中東戰爭中,阿方丟失大片領土。為了收復失地,在1973年的10月6日,以埃及和敘利亞為代表的阿方11個國家,在贖罪日對以色列發動突然襲擊。對阿方的戰爭企圖,以方判斷失誤,包括美國的情報機構在內。所以,在倉促應戰的情況下,被阿方打了個措手不及。

第四中東戰爭中的兩個主要戰場

  • 在戰爭的第一個階段

西線埃及軍隊強渡運河,僅用6個小時就有8萬人渡過運河到達東岸,未遇到以軍的強烈抵抗;9日,過河埃及軍隊就達6個師10萬人,坦克600輛,擊退以軍裝甲部隊3次反撲,控制了運河以東10-15公里的範圍。在此階段,埃及取得完勝,可謂是一血前恥。

  • 在戰爭的第二階段

以軍西守東攻,先北後西,西線埃及軍隊受阻,北線以軍反攻得手。經過第一階段的失敗,以色列發動了全國總動員,戰爭潛力很快轉變成戰爭實力,兩線作戰中,經過權衡利弊,決定先奪取更為重要的戈蘭高地,西線可以以空間換時間,此時埃及軍隊進攻慾望也不強,在取得優勢的情況下,等著談判,結果以軍先穩定了北方,再著手解決西線和埃及的問題。

  • 在戰爭的第三個階段

西線以軍偷渡運河,出奇制勝,切斷埃及過河部隊的後勤補給,讓埃及軍隊陷入被動,以致最後絕望,後在聯合國的調停之下,結束戰爭。

在西線作戰中,埃及軍隊的主要失誤

埃及與以色列作戰經過圖

  • 埃及軍隊小勝則止,進攻慾望不強,指揮決策失誤

此次戰爭,由於是埃及和敘利亞對以色列發動的突然襲擊,致使以方根本沒有充分的準備。在此情況下,埃及有2個軍團近10萬人先期強渡運河,勢頭如此之好,本應長驅直入,收復西奈半島全部的失地,但埃及軍隊只控制了河東15公里的範圍就停止了,等著政治上的談判。殊不知,這是犯了談判的大忌,談判時軍事上越有利,談判的砝碼就越重,這反映出埃及軍隊進攻的願望不強,同時也暴露出高層指揮戰爭能力的不足。

  • 埃及軍隊沒有保護好兩個軍團的連接處,犯了軍事上的大忌

在埃及的進攻作戰中,共有3個軍團,其中過河的有第2、3軍團,第1軍團作為預備隊放在開羅附近。在軍事上,兩軍的連接處,往往是對方的突破口,在古往今來的戰爭中莫不如此,比如,在亞歷山大東征的過程中,亞歷山大就經常採用此方法,大破大流士的軍隊。但埃及軍隊在此次作戰中完全忽略了對連接處的保護,讓以軍找到了突破口,埋下了失利的種子。

  • 埃及軍隊後勤保障單一,陸路運輸被切斷以後,毫無辦法

以軍渡過運河以後,先佔領法伊德和阿布蘇韋爾機場,切斷了埃及預備隊開進的路線和前後方的聯繫,讓河東的埃軍後勤完全中斷,缺彈少藥,非常絕望,同時以軍完成了對埃軍第3軍團的包圍,讓河東的埃軍完全處於被動之中。如果此時,埃及軍隊能通過除陸路之外的其它方式對河東軍隊進行後勤補給,埃軍也能維持戰力,繼續向以軍發動攻擊,但埃及軍隊根本做不到這一點,以致就此陷入被動,只能投降和等待談判。


在第四次中東戰爭中,本來埃及軍隊取得了先手,是一副好牌,但由於犯了以上分析的3個方面的失誤,致使在戰爭中處於被動地位,失去了戰爭的先期優勢,可以說非常遺憾。

一家之言,敬請批評指正!


止戈軍是我


從戰場具體情競分析的話,那麼埃及軍隊的人員素質成問題。

首先,作戰計劃出現了問題,埃及軍隊在進攻過年中,整個防線竟然出現了一個空白,讓以軍部隊可以通過這個空虛,插入自己的後方,甚至突破了蘇伊士運河,打到了非洲大陸。

這個局面完全是由埃及人自己造成的,首先對於這場作戰,埃及人沒有完全的把握,在最初時,只是一個有限的反擊作戰計劃,實際卻成了一個全線進攻計劃。

埃及在突破防線之後,對下一步行動沒有做好的預計和準備,實情已經超出的原先的預期,許多情況已經超出了預想,可以說埃及人的作戰計劃解決了前期的作戰部分,對於中後期的預計估算不準,所以造成了一個脫節。

其次,埃及在作戰當中還犯了很多錯誤,突破以軍防線後,出現判斷失誤等等,在兵力部署上的問題實際上很嚴重,在行動當中,自已的戰線出現了一個缺口,這樣一個大問題,埃及軍隊自己竟然沒有發現,這是一個低級的錯誤,可見他們的人員素質相當的成問題,這在戰爭史上出現如此錯誤的可能性太低了。


浴火


也許是上帝眷顧,阿拉伯國家幾個壯漢群毆一個襁褓中的以色列,不但沒有把這個嬰兒打死,反而越打人家越壯實,自己還傷筋動骨被打殘。

三次中東戰爭後,阿拉伯國家不但沒有佔到一點便宜,反而把西奈半島、戈蘭高地和耶路撒冷等大片土地拱手"送"給了以色列。

那些阿拉伯國家有錢、有人、有蘇聯支持,他們怎麼也搞不明白,為什麼會輸給一個彈丸小國以色列,咽不下這口氣。

第三次中東戰爭結束時,就埋下了第四次中東戰爭的種子。

為了報仇雪恥、收復失地,埃及和敘利亞決心跟以色列再幹一仗。經過精心準備,他們對以色列打動突然襲擊,打響了第四次中東戰爭。

1973年10月6日,是猶太人的盛大節日,跟中國人春節一樣。在這一天所有的猶太人都要放下手裡的工作不吃、不喝,並且打扮的精精神神到猶太會堂祈禱。就在這一天埃及軍隊和敘利亞軍隊同時不宣而戰,對歡度節日的以色列軍隊發起了進攻,所以第四次中東戰爭也叫“贖罪日戰爭”。

可以說埃及在戰前的準備工作做得非常成功,埃及成功地疑惑了以色列。現代戰爭為了出奇制勝都不再搞什麼正規的交戰過程,講究突然襲擊。二戰中希特勒就是突然襲擊的高手,日本對珍珠港的打擊也是突襲戰的成功典範。埃及為了更"突然",可謂是煞費苦心。

1972年底,埃及耗費400萬美金在蘇伊士運河西岸修建一道又長又高的堤壩,動工的時候薩達特總統親自去剪綵,動用宣傳工具大張旗鼓地宣傳說是防洪抗災,但實際上是為了躲避以色列的耳目用來集結埃及的部隊。

埃及為了保證行動的突然性,還通過外交人員跟以色列進行頻頻接觸,釋放"和解"的善意,用以麻痺以色列高層。埃及方面在制定作戰計劃到實施都嚴格保密,只有薩達特和國防部長几個高層領導知道作戰計劃的詳情。甚至在開戰前四小時,師長才知道自己隊伍的行動目的。而那些營一級的指揮官直到臨戰前兩小時才知道自己的作戰任務。

直到開戰前一小時,指揮官還讓自己的埃士兵下河游泳、打鬧、嬉戲,埃及陣地一派"祥和"景象。

1973年10月6日14時,戰爭打響。毫無防備的以軍被埃及和敘利亞軍隊打了個措手不及。戰爭進程大體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10月6日至9日),埃敘軍隊獲得初期勝利。

在戰鬥打響後不到一天的時間,埃軍10萬大軍和一千多輛坦克通過運河。不到三天,埃軍控制了運河東岸10至15公里地區。敘利亞軍隊也兵分三路向以色列陣地進攻,以色列軍隊抵抗不住、節節敗退。

第二階段:(10月10日至15日)

以軍回過神來組織反擊,埃及軍隊攻勢減慢、停滯不前。以軍在抗擊埃及軍隊的時候,對敘利亞軍隊發起主動進攻,直逼大馬士革,迫使敘利亞軍隊回撤,敘利亞軍隊的攻勢被瓦解。以色列開始專心對付埃及軍隊。

第三階段(10月15日至24日),西線以軍轉入大反攻,埃及軍隊被擊潰,敘利亞軍隊的進攻無法奏效,阿以雙方宣佈停火。

就這樣,第四次中東戰爭阿拉伯國家又一次慘敗給了以色列,阿拉伯國家的鬥志徹底被打碎。他們從此患上了"恐以症",再也不敢設想武力消滅以色列。

埃及和敘利亞在贖罪日對以色列發動突襲,經過了精心準備。戰爭開始以色列被打得暈頭轉向,戰局也向著有利於埃敘方向發展,為什麼會功虧一簣、轉勝為敗呢?

一、埃及"小富即安"錯失良機。

埃軍突然襲擊,以軍猝不及防,埃軍一路高歌,戰果累累。埃及軍隊前期取得的成果出乎總統薩達特的意料。這麼多年了,終於迎來了一場勝利,埃及被勝利衝昏了頭腦。埃及全國開始慶祝,薩達特也開會為軍人慶功。

從10日起,埃軍突然停下了進攻的步伐,焦頭爛額的以軍也搞不懂出了什麼鬼。埃及的莫名其妙的停止進攻讓以軍等到了援軍,等來了武器彈藥,從容地部署了陣地的兵力。

而以色列高層也在這難得的停戰時候,被打蒙的大腦冷靜,確定了頂住埃及軍隊,主動打擊敘利亞軍隊的各個擊破戰略。

二、埃及軍隊冒進、作死。

這時候埃及軍隊還有翻盤的機會,10月14日6時,埃軍出動80架飛機、200門火炮以軍第二線陣地進行了一個多小時的突襲。

不久,埃以雙方在運河東岸展開了一次大規模的坦克會戰。打紅了眼的薩達特不顧前線將領的反對,強令埃軍分頭向哈特米亞、吉迪和米特拉山口三地的以軍發起進攻。

前線將領為什麼反對呢?

因為在以軍的空中和地面的立體打擊下,埃及的防空部隊後撤了將近一百多公里,埃及的反坦克部隊也跟前線部隊嚴重脫節。

埃及軍隊脫離防空網和反坦克防禦系統孤軍深入,等於作死,用前線士兵的生命來進行豪賭。果不其然,以軍早已嚴陣以待給埃及軍隊佈下口袋。脫離了防空網的埃及軍隊一頭扎進以色列三個師兵力的包圍圈,以色列飛機、大炮和坦克如入無人之境,胖揍埃及軍隊。可憐那些埃及士兵就像案板上的肉任人宰割。

三、埃及軍隊部署失當,徹底玩完。

10月16日,以軍乘勝追擊,埃及軍隊破釜沉舟,雙方展開激戰。這時候,埃及在大苦湖地區的第2、3軍團部署出現失誤,中間竟然出現了30公里的間隙。這種失誤在二戰中根本不是個事,因為這麼小的空擋對方難以發現。但七十年代戰爭已經進入高科技時代,這個空擋被美軍偵察衛星發現,就成了致命的失誤。

以軍很快就抓住難得的機會,像一把尖刀插了進去,埃及軍隊被切斷退路,埃及兩個集團軍插翅難逃,成了甕中捉鱉。

如果打下去勢必是全軍覆沒,埃及除了認輸別無選擇。10月24日,埃及被迫接受停火協議又一次嚥下失敗的苦果。


歷來現實


1972年的埃及,洗刷了歷次中東戰爭敗於以色列的恥辱,讓以色列明白了在中東不斷戰爭之下,以色列終有一天會被滅亡。

這場戰爭之後,以色列主動同埃及交涉,歸還了佔領埃及的所有領土,並且兩國建立了軍事預警熱線,相當於避免不必要的誤會。

只能說第四次中東戰爭,埃及多少還是重振了雄風,至少沒有像阿拉伯國家一般,兵敗如山倒。

而這背後則是埃及多年的準備和演練,其目的就是為了一洗前恥,收復國土。


可以說第四次中東戰爭的因,依舊是以色列種下的,且主動結出了苦果讓以色列吞下。

當時埃及暗地裡集結了大量的裝甲部隊和空中力量,對以色列發動了突然的襲擊,上演了一出翻版的以色列突擊埃及。

這算的上是埃及最好的復仇方式,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戰爭一開始,以色列軍隊最精銳的前線坦克部隊就進入了潰敗的狀態。

連當時以色列總理都大喊“救救以色列”,那幾乎是到了亡國的邊緣。只可惜埃及找錯了盟友,敘利亞等國佔領戈蘭高地之後,就按兵不動。

所以這讓以色列支持到了美軍援助到來,而且以色列還大膽集中了全部的坦克,同埃及決一死戰。

埃及軍隊本來就是閃電突擊,力求在以色列反應過來之前,推平以色列。然後當以色列抗住之後,埃及軍隊銳氣已失。

因為戰線一拉長,推進又過快,埃及軍隊的後方暴露了出來,加上空軍又不是以色列的對手。



此時以色列得到了美國援助,高精準的新式武器讓埃及軍隊的裝甲部隊節節敗退。

最後埃及軍隊一路潰敗到西奈半島附近,才最終穩住腳步同以色列對抗。

而以色列對付完埃及之後,掉頭就將那幾個阿拉伯國家打了個遍,贏得了第四次中東戰爭。


然而心有餘悸的以色列明白,不能將仇恨延續下去,於是便同埃及開始了交涉談判,在美國的調停下,雙方達成諒解。

即便是今天,以色列也不敢再對埃及過於強硬,反而是對阿拉伯國家,以色列從來沒慫過。

事實證明,埃及那一仗,確實打的值當!


小司馬遷論史


也不算是一手好牌,只能說初期埃及仗著準備充分和出其不意佔了一定優勢。但是這個優勢是有很大限制的,埃及沒有能力將其轉化為決定性的勝利。

埃及的第一張好牌是出其不意。

1972年底,埃及耗費400萬美元在運河西岸修建一道巨大河堤,表面上是抵擋以色列的襲擊,實際上是用來隱蔽炮兵和坦克的集結。從1973年初開始,埃及多次徵召後備役人員服役,然後又分批覆員,給以色列造成錯覺。埃及還以開展頻繁外交和“例行演習”的方式迷惑以色列。

埃及搞一次演習,以色列就要搞一次動員,耗資一千萬元,所以“狼來了”搞多了,以色列人警惕性就降低了


在備戰過程中,作戰意圖、作戰計劃,埃及規定只讓總統、國防部長几人知道,作戰命令在開戰前6小時才傳到師級指揮員,開戰前3小時傳到營級指揮員。臨戰前2小時,前線指揮官還讓一些士兵下河游泳,在沙灘上晾衣服,使前線保持一派“和平”景象。

以色列人以為埃及人會老老實實過齋月,誰知道埃及人那麼不虔誠

在開戰日期上,埃及特地選擇了10月6日。這一天是穆斯林的齋月節,又是猶太教的贖罪日。齋月節裡,阿拉伯人白天不吃飯,縮短工作時間,減少活動。所以,以色列認為,阿拉伯國家決不會這這一天發起進攻(沒想到埃及人為了勝利,已經把安拉拋到九霄雲外去了)。贖罪日是猶太人的絕對休息日,從日出至日落,不吃、不喝、不吸菸、不廣播。大多數官兵都留在營中,前沿士兵很少。

出其不意帶來的優勢是明顯的,開戰不到三天,埃軍就控制了蘇伊士運河東岸10至15公里地區。但是,出其不意帶來的優勢也是暫時的,以色列人已經被驚醒,這張好牌打出去了,也就廢了,不能再用了。

埃及的另一張好牌是針對性的戰術。

以色列在蘇伊士運河東岸,興建了一條長123公里,以當時的以軍總參謀長巴列夫命名的防線。沙堤高8.5米,朝運河一面被削成55度的陡坡,在坡上設置了鐵絲網和地雷區,還設置有通向運河的凝固汽油管,點燃後可在運河上形成一道火網。以軍沿運河全線還修築了31個核心堡,形成交叉火力網。

巴列夫防線的核心堡示意圖。開戰第一天,31個核心堡就被埃及軍隊佔領了15個

為了迅速突破巴列夫防線,埃及人苦心孤詣,想出了針對性的破防措施。對於凝固汽油管,埃及蛙人秘密將其堵塞;對於鐵絲網和地雷區,用爆破筒暴力破壞;對於沙堤,用高壓水龍頭沖刷,僅用9小時,就在沙堤上打開了60多個缺口,架設10座浮橋和50個門橋渡場。在戰鬥打響後的24小時,埃軍10萬人和1020輛坦克以及1.35萬部車輛通過運河。

埃及工兵用高壓水槍打破了以色列人以為堅不可摧的沙堤防線,讓主力得以長驅直入

通過前三次中東戰爭的血淋淋教訓,埃及認識到以色列的優勢在於空軍和裝甲部隊(表面上是這樣),所以埃及從蘇聯進口了大量最新式的防空導彈和反坦克武器,並確定了一個作戰原則:部隊必須在防空網和反坦克防禦系統內行動。



薩姆各型防空導彈打破了以色列一貫的制空權


這個原則在開戰之初,確實給以色列人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埃及防空網在第一天就擊落了40架以色列戰機,由薩姆-2、薩姆-3、薩姆-6、薩姆-7型導彈為主組成的防空體系,在戰爭初期掌握了戰場制空權,使以軍飛機數日內不敢進入運河空域。

AT-3反坦克導彈,至今依然活躍在戰場上

因為預料到以色列裝甲部隊會進行反擊,埃及軍替擔任第一波攻勢的部隊裝備了空前數量的反裝甲武器,包括單兵攜帶的RPG火箭筒以及更為先進的AT-3反坦克導彈,平均3名埃及士兵便有1人裝備反裝甲武器。以色列裝甲部隊對此全然不知,傻乎乎地闖入埃軍反坦克預設陣地,結果被擊毀了數以百計的坦克。

被反坦克導彈擊毀的以色列坦克




但是這兩個殺手鐧都有其弱點。防空導彈沉重,機動性有限,本身又很脆弱,必須大量部隊保護。反坦克導彈威力很大,但是還沒有實現發射後不管,必須由發射手控制直到擊中目標,僅適合守株待兔打伏擊,不適合進攻。因此埃及軍隊不是不想繼續進攻,而是被這兩個殺手鐧拖住了後腿,沒法打運動戰。



10月14日,因為盟友敘利亞人被以色列痛擊,埃及人被迫第一次脫離防空網和反坦克防禦系統,集中1000多輛坦克主動進攻。事實證明離開了反坦克導彈,埃及裝甲部隊果然不是以色列的對手,在800輛以色列坦克的迎擊下,埃及人損失了200輛坦克,慘敗而歸,以色列僅損失50輛坦克。



離開反坦克陣地,埃及坦克被以色列坦克打得落花流水


10月16日,以軍根據美國偵察衛星提供的在大苦湖地區的埃軍第2、3軍團結合部有30公里的間隙的情報,抓住埃軍運河西岸兵力空虛之有利時機,從結合部突入運河西岸,摧毀了埃軍的大量防空導彈陣地。防空網完蛋了,以空軍得以在運河西岸進行輪番轟炸,埃及全面陷入被動,被迫同意停火。

埃及防空網被以色列地面部隊摧毀後,以色列空軍再次控制了天空,讓埃及空軍瑟瑟發抖

戰爭是兩個國家綜合實力的較量,僅靠突然襲擊和一兩樣新式武器是無法決定戰局的。以軍的戰術水平和素質遠高於埃及軍隊,所以才能反敗為勝。


海軍史研究會員


個人認為,通過歷次中東戰爭的過程和結果來看,埃及亦或者是阿拉伯聯軍從來都沒有“一手好牌”過,頂多是從兵力規模、裝備數量上佔據過優勢,但是在作戰人員素質、凝聚力、指揮水平等“人的因素”方面差的不是一星半點。當然,作為“世界火藥桶”的中東地區,每次戰爭背後都少不了世界大國之間角力的影響和干預,但僅就第四次中東戰爭時期來說,阿以雙方背後的蘇美兩國,在軍事實力和軍工水平方面已經算是“旗鼓相當”。美國和蘇聯對交戰雙方的援助力度,也算是不相伯仲,甚至兩線作戰的以色列在“外援”方面從某種程度上講還處於劣勢,最後依然能夠以“受挫於先、制勝於後”收場,不得不說以色列是“深諳戰爭藝術”之道。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東戰爭期間,以色列南線司令沙龍在蘇伊士運河岸邊

戰爭初期,以色列短暫失利的原因

1973年10月6日,經過精心準備的埃及和敘利亞軍隊,在炮火的掩護下突然從西奈半島和戈蘭高地“南北兩向”夾擊以色列。由於埃敘聯軍發起戰爭的突然性,讓以色列措手不及。僅用了24小時,埃及軍隊就摧毀了以色列人兩個旅把手的“巴列夫防線”,不到3天的功夫敘利亞也佔領了戈蘭高地的前沿陣地。地面戰爭進程的第一階段呈現出一邊倒趨勢,以色列大量作戰人員被殲滅或俘虜,損失坦克300餘量,戰局十分被動,以至於時任以色列總理梅厄夫人向美國發出緊急求援“救救以色列”。題目所說的一手好牌,似乎也就是這一段短暫時光了吧?


▲第四次中東戰爭期間,敘利亞俘虜的以色列士兵

那麼經驗豐富且多次戰勝阿拉伯世界的以色列,為何會在戰爭初期如此“不堪”呢?

1、首當其衝的原因,當然是埃及和敘利亞發起戰爭的突然性,但是從另一方面講則是以色列情報機構的失能,更是整個以色列國家的“麻痺大意”。事實上以色列的情報機構早就對埃及的戰前準備和動員有所察覺,然而多年來積累的戰爭優勢和六日戰爭(第三次中東戰爭)迅速且壓倒性的勝利,讓整個以色列都瀰漫著一種“盲目自信”的情緒,此時的以色列深信“自己在中東地區已經形成了威懾力,阿拉伯國家在達到某種條件之前不敢主動開戰”。例如,以色列情報部門領導即使在開戰前夕,依然認為“埃及在具備轟炸以色列機場並癱瘓以空軍之前不會發起進攻,而要具備這種能力至少要到1975年”。

▲以色列在蘇伊士運河沿岸構築了“巴列夫防線”

2、埃及的“疲敵戰術”頗有成效:經統計,埃及在1973年1月、4月、7月、9月和10月五次沿蘇伊士運河進行大規模軍事演習,迫使以色列在1月、5月和8月發佈了三次“國家戰爭動員令”,然而每次動員都以“沒有戰爭、解除戒備”結尾,造成了以色列國內怨聲載道,生產和生活受到嚴重影響。例如,1973年4月,以色列情報部門報告“埃及開始實施燈火管制、招募獻血人員、動員民防人員,並且沿蘇伊士運河大規模集結兵力開展軍事演習,並沿運河西岸開闢65條坦克通行斜坡道,很有可能在5月份突然對以色列發起突然襲擊”。於是以色列政府在5月17日發佈“戰爭動員令”,因為戰爭動員造成的工廠停工、活動受限和各種管制措施,就導致以色列蒙受了大約1100萬美元的經濟損失,對人民生活也造成極大不便。因此,在多次“狼來了”以後,以色列社會對政府“過於輕率的下達動員令”產生了很多責難和非議,以色列高層心理負擔巨大。最終,在1973年10月6日,埃及軍隊突然從演習狀態轉為戰爭狀態時,以色列還沒來得及做戰爭動員。

▲1973年10月,埃及軍隊開始跨越蘇伊士運河,那裡本應是雙方的“停火線”

3、國際局勢的變化,第四次中東戰爭(贖罪日戰爭)前夕,埃及已經走出六日戰爭的陰影,結束了被孤立的局面,獲得的國際支持越來越多,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蘇聯援助。時間到了1973年左右,蘇聯的力量顯著增強,我們知道美蘇爭霸大體可以分為三個階段,而從60年代中後期到70年代末,美蘇攻守易勢,蘇聯呈現明顯的擴展勢頭,而美國則逐漸轉向戰略收縮。在這個特殊的歷史時期,蘇聯給予埃及和阿拉伯世界的支持,讓其底氣十足。在1973年10月至11月的不到一個月時間裡,蘇聯就向埃及和敘利亞空運和海運了大約2000輛坦克裝甲車,而美國僅僅向以色列援助了600輛坦克,由此可以看出各位幕後大佬下注的力度。

▲1973年10月7日,以色列軍隊開始向邊境地帶集結

戰爭初期取得優勢以後,埃及為何會戰敗

結合上文所述,無論是以色列麻痺大意也好,還是埃及初期戰術成功也罷,最終仍然難逃阿拉伯世界慘敗的命運,這其中主要的因素應該還是“人”的因素。

一方面,以色列的國民教育體系遠勝當時的阿拉伯各國,向以色列軍隊輸送了大量接受過較好教育的高素質兵員。例如在七十年代,以色列的國民識字率已經幾乎達到90%,而在阿拉伯世界中教育體系還算不錯的埃及識字率只有不到40%。人員素質的巨大差距,可以讓以色列在戰爭中總是能夠“以少勝多、以質量贏數量”。

▲第四次中東戰爭前後,蘇伊士運河地區的戰爭走勢

另一方面,“人”的因素還體現在阿拉伯各國的勾心鬥角上,所謂“規模大了,人心散了,隊伍不好帶了”就是這樣。在第四次中東戰爭開戰前夕,敘利亞、伊拉克和埃及等阿拉伯國家擁有戰機1254架,以色列只有大約468架(這些飛機基本上都是美蘇技戰術性能差不多的產品),空軍實力阿以對比約為2.67:1;陸軍裝備在質量大體相當的情況下,以色列的數量劣勢更為明顯;海軍裝備方面,雙方都不是什麼海軍大國,但是以色列也處在絕對劣勢。就在這樣的情況下,敘利亞依然戰敗、埃及越界軍隊被殲滅被迫停火和談,“人心不齊”也是重要原因。

▲1973年10月12日,以色列軍隊在戈蘭高地與敘利亞作戰

上午時間有限,先寫到這裡。關於戰爭期間敘利亞與伊拉克的矛盾,埃及與利比亞的糾葛,以及約旦、巴勒斯坦、沙特在這場戰爭中的作用,我們後文再說吧。


裝備空間


埃及確實是把一手好牌給打爛掉了!埃及軍隊在進攻以色列的前36個小時裡,他們仗著先發制人的機會,共摧毀了以色列的三個裝甲旅,300多件的裝甲設備被摧毀,但是呢,由於埃及軍隊對這些軍事裝備並沒有進行毀滅性的打擊,導致這些裝備在三天之內被修復了90%以上,200多輛坦克重新投入戰場。恰恰是這些裝甲部隊恢復了戰鬥力才導致了埃及軍隊功敗垂成。

整體來說,埃及軍隊就是個三流的水平!他們在第四次中東戰爭犯下了非常低級的錯誤,那就是低估了坦克這種陸戰之王耐揍能力。埃及軍隊在第一次攻擊中摧毀的坦克只是把這些坦克打趴窩了而已(可能是履帶受損,也可能是發動機打壞了某個零部件),如果埃及人足夠聰明,應該對這些壞損的坦克再補上一槍,哪怕拿手榴彈往這些壞坦克裡面一扔,那麼這些坦克的修復週期也沒辦法那麼快。像這方面以色列就做得專業得多,被以色列摧毀的埃及裝甲設備基本上都是隻能報廢回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