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幾項中國可以PK外國,獨步天下的軍事技術

長期以來,因為西方對我國的集體性技術封鎖,導致我國不得不獨立自主進行科研和技術發展。在這一嚴峻的外部環境影響下,在很多產業、技術領域,我們都不得不得與西方為主體的發達國家體系進行集體PK,因此,自然也形成了中國PK外國的這一說法。

近年以來,隨著我國在軍民領域的技術研發投資不斷增加,研發水平也呈現快速提升的趨勢,尤其在軍事技術領域,我國更湧現出了一批世界領先性技術。毫不客氣的說,這這些技術領域,即便是中國PK外國,我們也能佔據上風。

因為資料和篇幅的原因,筆者今天僅舉幾例我國已經公開報道了的、獨步天下的軍事技術。

1、 艦船中壓直流供電系統技術

在國外,船舶綜合電力系統首先應用於軍事領域。“美、英等西方發達國家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進行綜合電力系統研究,近年來已經實現中壓交流綜合電力系統的工程應用。 2009年7月服役的英國45型驅逐艦,是世界上首艘採用中壓交流綜合電力系統的水面主戰艦艇。此外,英國CVF航母、美國DDG1000驅逐艦、法國“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等均採用了中壓交流綜合電力系統。

海軍工程大學艦船綜合電力技術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在馬偉明教授的臨到下,提出一二代混合的綜合電力系統技術方案,牽頭並聯合國內船電行業優勢單位,構建了中壓直流綜合電力系統,同時完成全系統聯調試驗,使我國成為世界上首個實現中壓直流綜合電力系統的國家。

說說幾項中國可以PK外國,獨步天下的軍事技術

馬偉明院士:領先就要領先美國

2、 高超音速滑翔彈技術

說說幾項中國可以PK外國,獨步天下的軍事技術

JF-12高超音速風洞

圖片為我國JF-12大型高超音速風洞系統,這是世界上最大和最先進的高超音速試驗設備,據悉,我國高超音速武器進度優於美國的主要原因,就是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高超音速飛行器研究設備,通過模擬還原高超音速飛行器的飛行環境,來了解飛行器在層流和湍流中的反應。

為弄清高超音速飛行器邊界層轉捩問題,美國和澳大利亞科研人員耗資5400萬美元,2006年至2015年,曾多次在澳大利亞武麥拉靶場進行飛行試驗,其項目代號為HIFiRE計劃(高超聲速國際飛行研究試驗),雖然成功進行了超燃衝壓發動機實驗,但是邊界層轉捩實驗並沒有完全成功。美國空軍決定在2017至2019年繼續在澳洲靶場進行高超聲速飛行器邊界層轉捩(BOLT)實驗。然而在美俄還在苦苦掙扎的同時,位於四川綿陽的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為解決我國高超音速飛行器邊界層轉捩這個空氣動力學基礎問題,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大科學裝置前沿研究”基金的支持下,在某衛星發射中心進行了某型航天器飛行試驗,試驗飛行器點火、離架、飛行正常,獲取了可供分析的遙外測數據,飛行器全程飛行穩定,防熱和承力結構無破壞,工作可靠,實現了圓錐邊界層的自然轉捩和強制轉捩,試驗取得圓滿成功,併成功回收飛行器殘骸和黑匣子,成為世界上唯一完成全飛行試驗的高超音速跨大氣層飛行器實驗,成為完全掌握高超音速飛行器轉捩特性研究的國家。

3、 固體激光武器技術

自上世紀90年代初我國就開始研究深紫外非線性光學晶體和激光技術,經過20多年努力,在國際上首次生長出可直接倍頻產生深紫外激光非線性光學晶體,併發明稜鏡耦合技術,率先發展出實用化的深紫外固態激光源,使中國成為當今世界上唯一掌握深紫外全固態激光技術的國家。

說說幾項中國可以PK外國,獨步天下的軍事技術

KBBF晶體可用於激光武器

與美國從化學激光開始出發不同,我國一開始就把研究的重點放在了固體激光武器領域,尤其是在最關鍵的核心技術——激光倍頻材料上遠遠領先於國際同行,早在90年代,我國中科院陳創天院士就攻克了“局域自發成核生長技術”,研製出了世界上唯一可以直接產生極窄頻寬深紫外激光的KBBF晶體,長期獨家壟斷製造技術並且限制向國外出口,美國直到2016年初步才實現了KBBF晶體的自主化生產。

然而中國又鼓搗出了更新一代的RABF晶體,讓美國的國產KBBF晶體陷入了“未使用既落後”的窘境。

4、 火炸藥技術

我國火炸藥專家王澤山利用自己創立的裝藥新技術和相應的彈道理論,研發出了具有普遍適用性的遠射程與模塊裝藥技術。依照他獨創的補償裝藥理論和技術方案,火炮用一種裝填模塊即可覆蓋全射程,從而大幅度地提升了遠程火炮的打擊能力。從此,我國火炮的射程提高20%以上,或最大發射過載降低25%以上,彈道性能全面超過其他國家的同類火炮。該項技術獲得2016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

說說幾項中國可以PK外國,獨步天下的軍事技術

先進火炸藥技術讓傳統火炮威力大為提升

“這項技術在不改變火炮總體結構、不增加炮管壓力的前提下,通過有效提高火炸藥能量的利用效率來提升火炮的射程。”王澤山說,這樣一來,火炮只需用一種操作模塊即可覆蓋全射程,從而大幅度提升了遠程火力的打擊能力。

5、 單體碳化硅反射鏡技術

2018年8月21日,中科院長春光機所完成的4.03米口徑高精度碳化硅非球面反射鏡是世界上迄今公開報道的最大口徑單體碳化硅反射鏡,其研製成功標誌著中國大口徑碳化硅非球面光學反射鏡製造領域的技術水平躋身國際先進行列。

說說幾項中國可以PK外國,獨步天下的軍事技術

全球最大口徑的單體碳化硅非球面反射鏡

單體碳化硅反射鏡是太空光學偵查衛星的核心組件,裝備了這一反射鏡的光學偵查衛星不僅可以讓太空探測“拍攝”的“圖片質量”從“卡片機”躥升到“單反相機”效果,而且還相當於給“單反相機”加了一個可以高質量成像的鏡頭,捕捉蛛絲馬跡會更加清晰立體。

碳化硅反射鏡進入太空後,“拍照”成像只是最基本的工作,而從空間俯瞰大地、遙感數據、縱觀寰宇,都將是大口徑碳化硅反射鏡的職能工作。未來,這一全球最大直徑反射鏡發射進入太空後,將推動我國構建全球領先的天基光學偵查系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