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搞藝術,為何宋徽宗亡國,而乾隆開創“康乾盛世”

皇帝中的文藝青年,宋徽宗趙佶和乾隆皇帝愛新覺羅·弘曆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作為藝術愛好者,兩人修為高深,見解獨到。身為皇帝,兩人的執政能力卻判若雲泥。宋徽宗淪為亡國之君,乾隆卻開創了“康乾盛世”。泉下有知,宋徽宗應該會問乾隆:“老弟,同樣是文藝青年,為什麼我亡國了,而你卻能開創盛世?”

同樣是搞藝術,為何宋徽宗亡國,而乾隆開創“康乾盛世”

上圖_ 宋徽宗 瘦金體 作品

  • 藝術有交集 水平有上下

“瘦金體”是宋徽宗獨闢蹊徑自創的書體,字跡遒勁犀利,結構飄逸脫俗,通篇驚世駭俗。他繪製的《瑞鶴圖》、《寫生珍禽圖》、《聽琴圖》等畫作,構圖獨特,匠心獨具,形神兼備,風格細膩,倍受後世讚賞。

宋徽宋還建立了宣和畫院,親自為畫院面試畫家,培養了王希孟、張擇端、李唐等繪畫大家。在他的主持下,《宣和書譜》和《宣和畫譜》、《宣和博古圖》等書先後出版,對中國美術史具有極為重要的參考價值。

同樣是搞藝術,為何宋徽宗亡國,而乾隆開創“康乾盛世”

上圖_ 趙佶(1082—1135),即宋徽宗

乾隆同樣喜好藝術。他書法效仿二王一脈,尤對趙孟頫的行書用功頗多。在繪畫上,乾隆一生畫作1400多幅,人物、花鳥、山水、臨摹均有涉獵。據統計,乾隆共有詩作4萬多首,數量超過了《全唐詩》,無一在民間流傳,產量和質量完全不成比例。

乾隆酷愛收集歷代名畫,其中有1300多件留下他的題跋蓋章,此舉招致後世的詬病。和宋徽宗一樣,乾隆“內府所儲歷代書畫積至萬有餘種”,他對其進行整理分類,編纂《秘殿珠林》和《石渠寶笈》,令後世有幸一睹歷代藝術品的風采。

同樣是搞藝術,為何宋徽宗亡國,而乾隆開創“康乾盛世”

上圖_ 乾隆皇帝漢服圖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宋徽宗的藝術成就明顯高於乾隆,他書畫自成一派,氣韻生動,具有極高的藝術天賦。

相較宋徽宗,乾隆的藝術水平相當業餘,他的字圓潤有餘力度不夠,技巧十足“古意”全無,被嫌為“形似胖昏鴨”。2014年底,乾隆御筆《白塔山記》以1.1615億元拍出,創造了年度中國書畫最高價。宋徽宗若得知這個消息,心裡該怎麼想呢!

同樣是搞藝術,為何宋徽宗亡國,而乾隆開創“康乾盛世”

同樣是搞藝術,為何宋徽宗亡國,而乾隆開創“康乾盛世”

上圖_ 乾隆御筆《白塔山記》局部

  • 環境很類似 底子很不錯

元符三年(1100年),宋徽宗即位稱帝。北宋當時正處於社會經濟高度繁榮的時期。據統計,北宋末年人均GDP達600美元,1952年全國人均GDP僅為537美元,佔宋末總量的89.5%.。人口能夠真實反映社會經濟發展的狀況,太平興國五年(980年),北宋全國人口有3710萬,宣和六年(1124年),人口數量達1.26億。

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病逝,乾隆即位。在他的治理下,國家財政收入由雍正三年(1725年)3585萬兩,增長至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4858萬兩,增長了35.5%。乾隆六年(1741年),全國人口有1.4億,至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增長到3億,人口數量翻了2.14倍。從數據上,宋徽宗和乾隆在位期間,社會經濟處於上升期。

同樣是搞藝術,為何宋徽宗亡國,而乾隆開創“康乾盛世”

上圖_ 宋徽宗的《瑞鶴圖》卷

  • 周邊不一樣,北宋很受傷

北宋和清朝是大一統王朝,面臨的國際環境截然不同。北宋周邊苦主環伺,北方有遼金,西北有西夏,威脅著失去燕雲十六州庇護的北宋腹地。這些國家擁有騎兵的優勢,機動性好,戰鬥力強,而北宋缺乏生產馬匹的草原,無法與之匹敵,始終處於被動挨打的局面。外患的存在,惡化了北宋的國家安全形勢,它也成為唯一亡於外患的王朝。

反觀清朝,經過康雍兩位皇帝的治理,平定三藩、收復臺灣、征服準噶爾、激戰雅克薩、討伐羅卜藏丹津,掃清了國內外不穩定因素,實現了國家統一,成為當之無愧的東亞霸主。乾隆即位後,延續了這種局面,整個國家欣欣向榮,一副盛世升騰的局面。

同樣是搞藝術,為何宋徽宗亡國,而乾隆開創“康乾盛世”

上圖_ 三希堂,古時是清高宗弘曆即乾隆帝的書房

  • 文治有高低 不作就不死

評價皇帝的功績,莫過於文治武功。先看文治,宋徽宗的成績顯然很low。他喜好道教,自尊“教主道君皇帝”。崇寧四年(1105年),宋徽宗設計了皇家園林“艮嶽”,用以營造崇道氣氛。“艮嶽”動工後,他專設“蘇杭應奉局”,由蔡京、朱勔 (miǎn)等人負責蒐集修建“艮嶽”的奇花異石。運送花石的船隻十船一“綱”,“花石綱”由此而來。

《宋史》記載:“朱於太湖取石,高廣數丈,載以大舟,挽以千夫,鑿城斷橋,毀堰拆閘,數月乃至。”官員假借“花石綱”荼毒百姓,敲詐勒索,給東南地區造成了嚴重的傷害。如此這般,“流毒州縣者達二十年”。

同樣是搞藝術,為何宋徽宗亡國,而乾隆開創“康乾盛世”

上圖_ 宋徽宗趙佶的花押 (畫押),“天下一人”

宣和二年(1120),睦州青溪人方臘不堪忍受地方官員的盤剝,率眾起義,近百萬民眾響應。次年四月,宋軍圍攻幫源,方臘等人被俘。宋徽宗聞訊,再次任性地“復設諸應奉局”,“艮嶽”得以復工。前朝宰相章惇曾反對趙佶繼位,認為:“端王輕佻,不可以君天下。”結果一語成讖,宋徽宗將國家和藝術本末倒置,使北宋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

與宋徽宗的務虛不同,乾隆的執政態度相當務實。他本著“務本足國,首重農桑”的思想,推動農業生產,鼓勵開墾荒地,耕地面積由雍正二年(1724年)的683萬餘頃,擴大到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的741萬餘頃,同時,他還推動手工業和商業發展,這一系列舉措將清朝的國力推向了新的高度。

同樣是搞藝術,為何宋徽宗亡國,而乾隆開創“康乾盛世”

同樣是搞藝術,為何宋徽宗亡國,而乾隆開創“康乾盛世”

同樣是搞藝術,為何宋徽宗亡國,而乾隆開創“康乾盛世”

上圖_ 乾隆皇帝的印章

  • 武功有強弱 乾隆獎雞腿

再看兩人的武功。靖康元年(1126年),在白山黑水間崛起的金軍,分東西兩路合圍汴梁,宋徽宗沒有選擇血性抵抗,反而匆忙讓位於兒子宋欽宗,做起了逃避現實的“駝鳥”。面對危局,宋欽宗下令“毀艮嶽以為炮石”,花費無數國帑的“艮嶽”只存在了四年,便毀於一旦。

“艮嶽”也未能挽回北宋持續衰落的國運。靖康二年(1127年),汴梁城破,金兵虜走徽、欽二帝、後宮以及百官等數千人,儀仗禮器、珍寶古玩、皇家藏書被洗劫一空。“靖康之恥”成為古代史中最為黑暗的一頁。

乾隆執政期間,國內外並不太平。他一生用兵13次,以此維護國家統一和鎮壓國內起義。憑藉這些戰功,乾隆自詡“十全武功”。他在《十全記》中強調:“乃知守中國者,不可徒言偃武修文以自示弱也。彼偃武修文之不已,必致棄其故有而不能守。”這番話應該讓宋徽宗好好學習和反省。

同樣是搞藝術,為何宋徽宗亡國,而乾隆開創“康乾盛世”

同樣是搞藝術,為何宋徽宗亡國,而乾隆開創“康乾盛世”

上圖_ 宋徽宗書畫作品

宋徽宗和乾隆志同道合,又身處社會上升期,本該結局相似,事實卻無情地打了宋徽宗的臉。《宋史》總結:“自古人君玩物而喪志,縱慾而敗度,鮮不亡者,徽宗甚焉,故特著以為戒。”或許正是有了宋徽宗的教訓,乾隆引以為戒,找準定位,克已復禮,成就了“康乾盛世”的良好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