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雞獎 大眾審美與藝術審美的高度趨同

群星閃耀了多天的金雞獎頒獎晚會昨晚結束了。

從表面上看,我們今年的金雞獎實在是太爭氣了。在各方的大力支持下,資金、資源到位,整個頒獎典禮各個方面的服務也很到位,明星捧場,廈門當地居民也十分給力。

金雞獎 大眾審美與藝術審美的高度趨同

但是最終的獲獎名單,還是引起了熱議。

第32屆金雞獎結果:《流浪地球》獲最佳影片;林超賢憑《紅海行動》獲最佳導演;王小帥執導,王景春、詠梅主演的《地久天長》獲最佳導演、編劇、男女主四獎成最大贏家;王志飛、吳玉芳分憑《古田軍號》《送我上青雲》獲最佳男、女配角。

金雞獎 大眾審美與藝術審美的高度趨同

嗯,只能說,這是一份大眾審美與藝術審美高度一致的獲獎名單。

我們一直以為藝術審美應該不斷引導大眾審美的前進,沒想到,現在這兩種審美已經如此趨同了。不知道是大眾審美提高了,還是藝術審美降低了。

是的,評委會很難,他們要做各方的權衡,權衡之下的結果就是這樣。可是,作為一個行業內獎項,除了要得到普世認可,更應該是一種對於行業電影人的鼓勵。

金雞獎 大眾審美與藝術審美的高度趨同

市場已經辜負了一些好片,如果專業人士再不給予認可,好的電影創作者們真的可以靠自我催眠,”我在追求夢想”而繼續下去嗎?在沒有獲得市場認可的情況下,很多在價值觀上更深刻的電影需要行業人的鼓勵。

《紅海行動》導演林超賢獲得最佳導演,大部分網友是認可的,畢竟金雞獎要樹立一個大氣、大度的形象,必須先有海納百川的心態,林超賢的獎得給。

金雞獎 大眾審美與藝術審美的高度趨同

更多的爭議是對於最佳故事片的獲得者:《流浪地球》

《流浪地球》是郭帆導演的誠意之作,其帶給國內科幻電影的影響顯而易見。但作為最佳故事片的獲得者,《流浪地球》真的夠嗎?

金雞獎 大眾審美與藝術審美的高度趨同

確實,即使是電影節,也並非文藝片,票房不好的電影才更配得獎,這樣的逆勢行為要不得。高票房成績的《我不是藥神》帶給社會的思考,其中對於人文價值的體現也更深刻。


但既然是最佳故事片,是不是應該從電影本身的故事性及動人程度做考量呢?

不過,回看下最佳故事片的入圍名單,或許我們能理解一點。最佳故事片的入圍電影有:《古田軍號》《地久天長》《後來的我們》《紅海行動》《我不是藥神》《流浪地球》。

金雞獎 大眾審美與藝術審美的高度趨同

《地久天長》已經獲得了最佳編劇和最佳男女主,《我不是藥神》拿到了最佳處女作,《紅海行動》拿了最佳導演,如果從剩下的名單中選,那麼《流浪地球》確實更合適。

不過,這一定程度上也顯示出,目前,好電影依舊匱乏。不知評委們在從五部電影中選擇最佳故事片的時候,有沒有同樣的感想?

其實我們也可以誠意邀請對岸同胞參與金雞獎啊,就如內地電影曾經熱衷於金馬、金像一樣,金雞獎的海納百川不僅僅是要包容內地第一齣品,港臺地區主創參與的影片,更應該擁抱純港臺作品。

金雞獎 大眾審美與藝術審美的高度趨同

真正的瓦解都是從內部開始的。如果純港臺地區影片在內地市場獲益,在資本驅動下,金雞獎真正超越金馬,金像獎只是時間問題。

金雞獎 大眾審美與藝術審美的高度趨同

有點遺憾的是《暴雪將至》,顆粒無收。

今年的金雞獎,很棒,但還是有點像一個衣著華麗的學生中等生,外表的華麗並不能代表其成績的優異。

希望我們的金雞可以一步步成為真正的優等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