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生命延續!想成為器官捐獻志願者,動動手指就可實現

讓生命延續!想成為器官捐獻志願者,動動手指就可實現

11月23日、24日,“施予受”器官捐獻志願者登記平臺(簡稱“施予受”平臺)在廣西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以下簡稱醫科大二附院)、自治區人民醫院正式上線。即日起,公眾可通過上述兩家醫院的官網和微信公眾號平臺進行快捷登記,成為器官捐獻的志願者。

让生命延续!想成为器官捐献志愿者,动动手指就可实现

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委員黃潔夫到廣西醫科大二附院慰問器官移植患者。

尿毒症患者獲得重生

23日上午,由醫科大二附院承辦,“施予受”器官捐獻志願者登記平臺對接啟動儀式暨第四屆廣西移植-ICU“面對面”研討活動舉行。在活動現場,11月3日在醫科大二附院做了移植手術的吳先生接受了採訪。

來自廣東的吳先生今年48歲,兩年前患上了尿毒症。隨著病情的加重,更換腎臟成為他延續生命的唯一辦法。從登記尋找供體到11月2日找到配型腎源,長達一年多的等待讓吳先生和家人幾乎絕望。“11月2日接到電話說有腎源了,我們馬上買機票飛過來,11月3日就做了手術。”吳先生說,“器官捐獻者給了我重生的機會,感謝捐獻者無私的奉獻,也希望這份愛會繼續傳遞下去。”

醫科大二附院院長羅傑峰介紹,醫院今年10月一次性同時獲得肝臟、腎臟、心臟、肺臟、胰腺5個診療科目的移植執業資質,並在短時間內順利完成6例器官移植,為終末期器官功能衰竭患者帶來重生希望。

百餘醫護人員成志願者

24日上午,自治區人民醫院啟用“施予受”器官捐獻志願者登記平臺。活動結束後,不少醫護人員登錄該院微信公眾號,進入器官捐獻志願者登記平臺成為一名捐獻志願者。截至記者交稿時,已有100多名醫護人員登記成功。

自治區人民醫院黨委書記楊建榮稱,該院在1991年開展同種異體腎移植,後陸續獲批心、肺、肝臟、腎、胰腺移植准入資質。2017年,醫院獨立成立移植科,並攜手董家鴻院士共建院士工作站,建立了一整套規範且標準的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此次“施予受”器官捐獻登記平臺在自治區人民醫院順利啟用,將為諸多終末期疾病患者帶來希望和曙光。

據瞭解,“施予受”器官捐獻志願者登記平臺成立於2014年3月,為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國內第一個器官捐獻登記網站,目前已有約116萬名器官捐獻志願者登記。

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理事長黃潔夫介紹,廣西器官捐獻排在全國第四。我國每年有器官移植需求的患者有30多萬,去年僅做了2萬例器官移植手術,與患者的需求有很大的距離。全社會都要動員起來,給更多處於絕望中的生命帶來希望,讓生命延續,將大愛傳遞。

登記方式如下:

①自治區人民醫院登記方式:關注醫院微信公眾號—進入醫院公眾號,點擊“智慧醫院—器官捐獻”—進入“施予受”器官捐獻志願者登記平臺,填寫相關信息提交即可。

②廣西醫科大二附院的登記方式:關注醫院微信公眾號—進入醫院公眾號,點擊更多—器官捐獻,進入“施予受”器官捐獻志願者登記平臺,填寫相關信息提交即可。

採寫:

主編:宋建州

---玉林日報社新媒體中心 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