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位全球第一,VIPKID步入至暗时刻

盈利难解,融资未及预期,政策风险放大,管理层内部出现问题......VIPKID未到中年就已面临重重危机。

独角兽光环下的VIPKID现状

2018年,出生、成长在美国的Tired Mona经历了自己成为一名在线老师后的第二次失业。这一次,她的前东家VIPKID在与其续签了五轮共计三年的合约后,决定不再维持雇佣关系。

让位全球第一,VIPKID步入至暗时刻

“震惊、难过......失语”,Tired Mona在上传到油管的视频中不时地表达着失望之情。即使事发多日后,她也难掩自己惊慌失措与无言以对的神情。在她看来,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犯过任何错误,所教的中国学生和家长对其很满意,突然到来的解聘通知更像是一场无厘头的闹剧,让人毫无头绪。

Tired Mona只是VIPKID九万北美外教中的一员,从2014年诞生以来,这家总部位于北京的少儿语培机构已经累计服务了超过七十多万名学员。每天,都有超过上万名北美老师在网线的另一头,用热情洋溢的语调与大洋彼岸的中国小朋友“say hello”。而在此后的一年里,最让VIPKID引以为豪的北美老师们既成为彼此的骄傲,也让这家狂奔了6年的独角兽感受到了一丝“甜蜜的负担”。

11月14日,一封VIPKID停止在加州招聘新老师的内部邮件被截图流出。据该截图内容显示,VIPKID将从2019年12月1日起,不再招收来自加州的新老师,已招募但尚未完成签约的新员工必须在本月底前完成签约,否则将不能进行教学。

在邮件的后半部分,VIPKID特意申明了现有的加州地区老师和即将续约的老师不会受到此次调整影响,但由他们内推的加州新员工将不会被给予雇佣机会。相应地,老员工们也将不会得到内推奖励。

让位全球第一,VIPKID步入至暗时刻

如果不了解整件事的来龙去脉,那么这一出停止招新的举动又或被解读为经营不善、缩减裁员的新证据。然而真相虽不至于裁员,但在财务层面上确实将给VIPKID带来新困扰。

9月10日,一项名为AB5的法令正式在加州进入生效程序,并将于2020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根据该法案规定,除非雇主能够证明员工从事的工作符合加州最高法院去年制定的非雇员标准,否则都将被视为企业的全职员工。

在此之前,像Uber、DoorDash、VIPKID这样的互联网公司主要以独立承包商的模式与平台员工签约,但并未与他们签订像样的全职劳动合同,因此在缴纳医疗、失业保险和交税等方面可以得到豁免。但新法案生效后,加州对独立承包商的资格审查将变得更加严格,这也就迫使互联网公司必须将兼职身份员工全部转为全职,并提供相应的福利体系。

兼职转全职后,据估算,企业的人力运行成本将增加20%-30%不等。对于VIPKID而言,不断升高的海外师资运营成本将摊薄整体利润水平和盈利进度。在这个角度上进行衡量,长痛不如短痛,陷入漫长的官司战不如直接跳过加州去寻找更便宜的劳动力。

与此同时,VIPKID也在内部就避免员工被视为全职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和“设计”,比如后来的新员工已经不会再有明确的上下班时间概念、也不会强制他们穿什么以及额外培训,这些都避免了日后可能产生的法律责任。

对人力成本的高度敏感只是VIPKID现在所面临问题的冰山一角,就其起家的一对一模式而言,在行业里也常常被吐槽是典型的规模不经济。这就像陷入了某种恶性循环,亏损越多越不敢轻举妄动,越不能动发展就会受限,亏损问题也就一直存在。

融资过慢拖垮独角兽名声

2018年,正是VIPKID的高光时刻。这一年六月,VIPKID以D+轮5亿美元融资记录顺利拿下全球教育独角兽第一名的宝座。而在后来8月庆祝成立五周年时,VIPKID大手笔地在甘肃酒泉发射了一颗属于自己的同名卫星。

让位全球第一,VIPKID步入至暗时刻

那一刻,资本狂欢、用户着迷,投资人和用户丝毫不觉得规模不经济是个问题。因为在华尔街,以“亏损换增长”的故事已经足够迷人。

然而一年后,曾经在外人看来舍得花钱的VIPKID却有着拘谨了,像放卫星这样轰动一时的举动早已被人们抛之脑后。事实证明,”放卫星“在词面意思上有说大话之嫌,在实际意义层面上也影射了整个行业发展的浮夸之风。

2016年,前新东方在线COO潘欣在谈到51Talk招股书时提到,一对一是典型的规模不经济,具体表现包括模式严重依赖电销、递延收入大、盈利不及亏损等问题。

作为新东方创始人的俞敏洪则不止在一个公开场合上吐槽过一对一教学模式,他认为一对一模式虽然客单价高,但是所需老师的数量也不断随着业务的扩张而增加,势必会导致服务体系太过庞杂,模式难以获得可持续发展。

俞敏洪不仅在口头上对一对一模式不看好,更身体力行地实践着所有分校一对一业务规模都不能超过 K12 业务总量 35% 的要求。

但即使在这种旁人不看好的情况下,一对一行业里仍然走出了两家上市公司:学大教育和51talk。不过,在前者历经纳斯达克退市重回A股,又被转卖借壳上市,后者被冠上“亏损王”名号以后,招致来的唱衰之声比以往更多。因为这两家上市公司到现在也没有作为行业表率,给出规模不经济的解决方案。

这也给剩下的一对一培训机构也带来困扰,时不时就有人质问如何盈利的问题。

走进2019年,VIPKID逐渐慢了下来,尤其是外界已经察觉到资本方的热情正在消褪。

让位全球第一,VIPKID步入至暗时刻

一月,The information率先爆出消息称,VIPKID正以45亿美元估值进行新一轮4-5亿美元融资,并且将盈利目标设定在2022年。4月又有消息称,VIPKID的新一轮融资已获得腾讯1.5亿美元的初步投资意向,同时另一家美国私募基金KKR已向VIPKID发出TS。8月,路透社援引两位知情人士的消息称,腾讯已经搁置了对在线少儿英语教育公司VIPKID投资约1.5亿美元的计划。

融资进度不及预期,关于VIPKID的话题瞬间变了风向。也就在此时,关于VIPKID资金链断裂的消息开始流传。

10月14日,沉默已久的VIPKID终于发声,就网上流传的数据造假、倒闭、资金链断裂等说法进行了一一否认,并称今年以来多次遭遇网络黑手攻击,暗示此举为黑公关所为。

然而,一个月后的另一种说法补全了之前融资暂停的多处细节。据晚点Latepost报道,8月融资暂停实际源于一次内部事件。当时一封题为“VIPKID数据造假”的邮件发到了几位E轮潜在投资者的邮箱,发件人是VIPKID法务、财务和战略组成的三人融资小组,三人在邮件中声称,VIPKID营业数据造假。

数据造假一事可大可小,在教育行业里屡见不鲜。去年DaDa英语被传刷单、成长保曝出被投资人发现数据造假,今年5月又有媒体曝出海风教育用户数据造假。更厉害的要数上市教育公司达内教育,5年里用假学生账户等手段虚增7-9亿元收入。这些机构最终都滑向同一种命运:被收购或者倒闭。

但VIPKID此次事件不仅成为经营危机,还在某种意味上变成了花边新闻。法务、财务和战略组成的三人融资小组为利益驱动进行举报,实际又变成了另一桩内部丑闻。

原本拿到1.5亿美元融资是件可喜可贺的事,但在2019年却显得流年不利。尤其在拿到融资后,又曝出涉及销售、班主任、教学、教研多层级岗位的裁员消息,再加上盈利压力,VIPKID已经开始负重前行。

盈利承压

在6周年的全员公开信中,VIPKID创始人米雯娟曾写到这样一段话:“2019年初开始,在线教育行业经历了一系列的洗牌和重塑。行业规范要求不断提高、资本降温、不断有教育机构“倒下”,让在线教育原本火热的趋势降温不少,考验着教育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这段话逐字拆解后,传递的信息点有两个:一是行业门槛要求不断提高,告诫新人们不要进了;二是资本降温,老人们可能也活得不太好。

让位全球第一,VIPKID步入至暗时刻

但最重要的是,才在这两年回温的在线教育行业真如米雯娟所说的冷了吗?从数据层面上来看确实有所反应。

据北京商报联合黑板洞察发布的《2019年度在线教育行业大数据报告》显示,今年1-10月教育行业共发生263起投融资事件,数量上是去年同期的一半,但在融资体量上看又是另一回事。截至10月的总融资为166.91亿元,平均亿元融资规模为4.3亿,也就是说融资次数少了,但是每一轮融资拿到的钱多了,资本密集地流向了某一些机构,其中就包括VIPKID。

拿到钱并非没有干正事,这几年里VIPKID在加强盈利能力、弥补亏损短板上,屡有尝试。

8月,VIPKID与成都高新区签署战略合作投资协议,旗下在线少儿中文教育平台“LingoBus”全球运营总部将落户成都,实则将整块中文教育业务进行了拆分,并将获得政府融资支持。

同样拆分掉的还有今年暑期参与了投放大战的蜂校。上周,据界面教育报道,VIPKID旗下针对9-15岁年龄段的在线大班课品牌“VIP蜂校”,已变更为米雯娟个人独资公司,高管团队更换,或将独立融资。大班课的盈利能力有目共睹,今年跟谁学Q3季度财报显示,营收同比上涨461.5%,净利润从去年同期的105万元上涨到2014万元。用大班课的盈利弥补一对一的亏损,或许是解决规模不经济的一种方法。

此外,除了英语课程外,VIPKID还在今年3月低调进入数学思维赛道,并上线了噜啦数学产品,主打小班1对4教学。在少儿英语班课方面,VIPKID则孵化了在线少儿英语小班品牌SayABC。

10月17日,VIPKID首度对外公开了其全项进阶课程Demo。据VIPKID教育产品负责人林陈斌透露,该产品以中、外教小组互动课搭配外教1V1直播方式,面向8-15岁儿童提供英语应试和培优服务,一周两次课,每次1小时,周课时费在200元左右,形式可能类似于各家近期推出的AI课。

让位全球第一,VIPKID步入至暗时刻

至此,VIPKID的七块板延伸到了八块。看似大而全的饼,背后又面临同样的问题:钱。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VIPKID烧钱如此之快,四年融资近10亿美元,仍然赶不上花钱的速度。

E轮融资在外界捕风捉影的过程中敲定,难度比想象中的大。在这之外,面对VIPKID自己预计的45亿美元估值,已经没有多少基金胆敢轻易出手。在这一轮融资上,一个小细节也暗示了VIPKID目前的处境,在融资发布上没有了以往一贯的发布会,对外发声上也变成了“不予置评”。

而在彭博社报道此轮融资细节时提到,老股东创新工厂已经部分退出,大股东之一的红杉资本没有继续跟投,而在更早前,2018年才在D+轮进入的股东Coatue正在对外寻求出售部分股权。

对于美元基金,曾有投资人提到,LP要求的退出周期大约在十年。从拿到第一笔美元基金算起,VIPKID已经走了一半的路,剩下五年能否顺利上市将是一个挑战。否则,离开了股东们的坚定支持,再大的独角兽最后只是一堆估值泡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