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西:深耕醫共體 服務大健康|廣東醫改十年系列報道⑦

陽西:深耕醫共體 服務大健康|廣東醫改十年系列報道⑦

小春此去無多日,何處梅花一綻香。11月8日,立冬的北京已經冷了下來,陽西縣委書記孫波的心裡卻是火熱的。當天,陽西(北京)招商會在北京舉行,現場簽約25個項目,為這個濱海小城帶來一次新的發展機遇。

“陽西積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實施‘創城、振村,招商、提質,治汙、掃黑,強基、惠民’八大行動。”孫波在致辭中介紹,陽西的教育、醫療、就業、社會保障等事業得到空前發展。他特別提到,陽西縣全面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獲批全省唯一的醫保支付方式綜合改革試點,深化醫改取得階段性成效。

陽西:深耕醫共體 服務大健康|廣東醫改十年系列報道⑦

▲11月17日,陽江市委常委、陽西縣委書記孫波在第二屆中國(廣東)衛生與健康發展峰會暨廣東醫改十大創新典型發佈會上分享醫改經驗

被逼出來的改革

早在一個多月前,陽西在縣域醫共體建設領域的探索已經被推向全國。2019年9月10日,國家衛健委連續第三年在廣東召開醫改工作新聞發佈會,推介廣東基層醫改經驗。會上,陽西縣縣長譚忠健介紹了陽西縣醫共體建設試點工作經驗及做法,並回答了媒體記者的提問。

陽西,一個面積不到15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不到50萬人的小縣城,卻率先在縣域醫共體中闖出了大名聲,同時也收穫了老百姓的稱讚。

“以前我們都去陽江看病,一來一回一整天,不僅辛苦,花費也多。”因為胸悶入院的張伯說,不久前他在陽西縣人民醫院做了介入手術,看病、化驗、手術、拿藥一條龍,省錢省事,“有時候毛病大一些,縣城還有省裡來的專家。”

幾年前,陳伯的這種幸福感和獲得感還如同空中樓閣。長期以來,陽西縣整體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滯後,無法滿足群眾的看病就醫需求,有時街頭有救護車的警報聲響起,車輪奔馳的方向不是縣城,而是陽江甚至高州,一些腦梗、心梗患者甚至要送到廣州做手術。

群眾的選擇最終反映在數據上,2015年陽西縣醫療機構病床使用率不足70%,鄉鎮衛生院病床空置率甚至超過50%,2016年陽西縣域內住院率還不足70%。

為了滿足居民對健康不斷增長的需求,陽西縣一直在尋求破解之路,通過改革提升縣域內整體醫療衛生水平。2016年底,陽西縣召開第八屆第一次黨代會,部署“四個二”重點任務,要求醫療衛生工作要打一場翻身仗。

命令下達的同時,東風徐來。

先是2017年初廣東省啟動500億強基層項目,在其中的重點項目——47家鄉鎮衛生院升級建設項目中,陽西縣儒洞鎮中心衛生院拿到了一張入場券。陽西縣還抓住這次強基層機會,爭取了不少支持和發展空間,比如把全縣所有衛生站納入標準化建設,建設經費從20萬提高到30萬,在硬件建設上做好了準備。

幾個月後,廣東省發佈加強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建設的方案,要求在15個地市每個市挑選一個縣啟動醫聯體試點,鼓勵其在領導體制、資源和服務整合、保障機制建設等方面探索,每個縣補貼500萬元。

此前已經有所準備的陽西縣委縣政府主動請纓,經過市裡和省裡的嚴格篩選後,被列為全省醫共體建設首批試點縣之一。



分管衛生健康工作的副縣長陳以霜回憶說,成為試點縣,不僅激發了陽西衛生健康系統的工作積極性,也帶來了很大的壓力,“有了省裡的政策和財政投入,也得到了市裡和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我們決定不僅要改變過去的困境,還要交出一份高分答卷。”

欠發達地區的羅湖模式

為找到符合陽西縣情的醫共體建設路徑,陽西縣委書記、縣長和分管副縣長多次帶隊前往江蘇鎮江、安徽天長、深圳羅湖等醫改先行地學習考察,並邀請醫改專家把脈。

多方調研之後,陽西人將目標瞄準了羅湖。這是經過深思熟慮的,首先羅湖是成熟的醫改模式,已經得到國家乃至世界衛生組織認可;其次,羅湖距離近,羅湖區衛生健康局局長鄭理光是陽西人,這讓陽西成了“近水樓臺”——他們多次邀請鄭理光和羅湖醫院集團院長孫喜琢到陽西講課,得到了一套完整的羅湖醫改思路。

“學羅湖是學習羅湖優秀的改革理念和手段,跟上大健康、大衛生的步伐,但是也要結合陽西的實際進行改良。”陽西縣人民醫院總院長洪家文說。

經過詳細謀劃佈局,2017年11月,陽西縣橫向整合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院、縣婦幼保健院等3家縣級公立醫院,縱向聯合8家鎮級衛生院,成立陽西總醫院,同時將村衛生站納入鎮衛生院管理,探索構建縣鎮村一體化管理的緊密型醫共體。



為了確保改革順利進行,陽西縣委、縣政府把醫共體建設定為“一把手”工程,縣委書記親自擔任醫改領導小組組長和醫管委主任,縣長親自擔任理事會理事長,並且多次現場辦公以解決改革中遇到的難題。

陽西:深耕醫共體 服務大健康|廣東醫改十年系列報道⑦

▲廣東省衛生健康委二級巡視員李建中(右二)調研陽西總醫院,前排左一為陽西縣委書記孫波

根據醫共體建設方案,縣衛生健康局將從全縣醫療衛生機構的直接領導者變成監管者,但這種“刀刃向內的改革”幾乎沒有遇到阻力。“我們分工明確,衛健局負責建機制,制訂方案、規劃方向、協調其他部門,總醫院負責具體改革。”局長陳俊華多次旗幟鮮明地表示對改革、對洪家文的支持。

正是從上到下前所未有的支持,讓洪家文幹勁十足。這位為醫共體建設公開招聘而來的領頭羊迅速進入角色,帶領醫院的改革者通盤考慮全縣醫療資源,不斷優化縣、鎮、村三級醫療網絡,以強龍頭為保障、強基層為目標,及時調整縣級醫院專科發展和鎮衛生院醫防融合發展策略,逐步實現了融合資源、錯位佈局和平衡發展。

“陽西縣醫共體建設充分體現了黨委政府的重視,發揮了主體作用,組建一支可靠的醫改執行團隊。建設思路也有自己的特色,真正實現了上下聯動。”廣東省衛健委主任段宇飛稱讚說。

取得階段性成效

72歲的沙扒鎮村民王伯突然胃出血,他沒有讓孩子送自己去縣裡,而是自己騎車到了離家不遠的沙扒鎮衛生院,“現在衛生院醫生水平高了,服務態度好了,檢查也方便,我沒必要跑外面浪費時間,還要麻煩不少人。”

醫共體建設的目的就是有效解決群眾在基層“看病難”的問題,把患者留在基層,陽西縣正走在這條道路上。

為了加快步伐,洪家文想了不少辦法,他先是建立醫學檢驗中心、影像診斷中心、心電遠程診斷中心等資源共享平臺,實行醫共體內檢查、檢驗結果互認,促進區域資源共享;同時他還組建醫療專家團隊定期到鎮衛生院甚至村衛生站坐診、巡診,在鄉鎮衛生院成立聯合病房,讓上級優質醫療技術和服務下沉到基層。

推動優質資源下沉的同時,洪家文還努力提升縣級醫院的服務能力,重點打造普外、骨科、腦科、內科等專科,加大人才引進、培養力度,先後引進省市級中級職稱以上專業人才28名。此外,僅2018年,該院就選送50餘名醫護人員到省、市級三甲醫院進修學習,並爭取省級醫院21名博士長期駐點幫扶。

“我們跟10家省級醫院建立了專科聯盟,能夠使陽西的群眾在家門口享受到省級專家的醫療待遇。”陽西總醫院副總院長吳達黨說。2018年,縣人民醫院新住院樓投入使用,很大程度上也緩解了住院難的問題。

2019年9月26日,陽西總醫院第二人民醫院(儒洞鎮中心衛生院)的開業,開放病床300張,將進一步緩解陽西甚至附近電白縣居民的看病就醫難題。“我們的宗旨是辦老百姓家門口的好醫院,努力做好縣域醫療的次中心。”縣衛生健康局副局長、陽西總醫院第二人民醫院院長賴若鴻雄心滿懷。

陽西:深耕醫共體 服務大健康|廣東醫改十年系列報道⑦

▲2019年9月26日,47家中心衛生院升級建設項目之一的陽西總醫院第二人民醫院開業

不久前,廣東省開展縣級醫院患者滿意度調查,陽西在57家縣級醫院中排名14。

醫共體建設不僅提升了群眾滿意度,也提升了醫務人員滿意度。以陽西縣人民醫院為例,改革後該院人員經費支出達42%,在職員工年均收入由7.2萬元提升至12萬元左右——這也是高端人才願意到陽西縣工作的一大因素。

時光倥傯,回望陽西醫共體的兩年曆程,雖然時間短暫,成效卻十分顯著。“目前我們取得了‘兩降兩升兩增強’的顯著成效。”洪家文說,陽西縣診療環境明顯改善,醫院綜合服務能力明顯提升。

“兩降”一是醫院運營成本下降,相比改革前,藥佔比下降到23.3%,醫療服務收入佔比提升至32.1%;二是群眾就醫費用下降,醫療收入同比增幅由改革前的25.8%降到8.9%,人均門診費用下降12.7%,人均住院費用下降10.1%。

“兩升”有一條已在前文提到——醫務人員收入提升,此外就是綜合服務能力大幅提升,如今陽西的縣級醫院能順利開展多學科微創手術和三、四級手術,2018年5個專科獲評市重點專科,2個專科獲評省特色專科,同時鄉鎮衛生院門急診量相比改革前增長18%,住院服務量增長21%。

“兩增強”除了群眾獲得感明顯增強,另一個是分級診療制度建設成效明顯增強。截至2019年10月,醫共體內上轉病人3661人次,下轉病人5925人次。

陽西:深耕醫共體 服務大健康|廣東醫改十年系列報道⑦

▲陽西醫改經驗入選2019年廣東醫改十大創新典型

2019年7月,陽西縣被廣東省醫保局選為緊密型縣域醫共體醫保支付方式綜合改革試點縣。三個月後的10月16日,全省加強基層衛生健康服務能力建設暨全面啟動縣域醫共體建設工作現場會在陽西縣召開,副省長張光軍出席會議並講話。

這是6月12日率隊到陽西總醫院調研陽西醫共體建設工作之後,張光軍又一次來到這個海濱小城。曾經深入陽西總醫院下垌衛生站、塘口分院實地調研的他,充分肯定了陽西醫共體建設取得的階段性成效,並希望陽西積極鞏固成果,進一步加大建設力度。

“實施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是提升基層衛生健康服務能力的有效措施,要加強組織領導,強化部門協同,紮實推動‘組團式’幫扶,落實薪酬制度、醫保支付等改革措施,確保縣域醫共體建設取得成效。”張光軍說。

《人之初》雜誌主筆|宋炳軍

廣東衛生在線全媒體團隊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