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傳位遺詔,疑點太多,雍正奪位極可能是真的


清朝皇帝中最傳奇的故事應該就是雍正如何即位了。幾百年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史學界很多人把這份傳世的康熙傳位遺詔作為證據,認定“傳位於四子”只是戲說。其中關於傳位是這樣寫的:“雍親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登基,即皇帝位……”根本不可能有改寫的可能。

這份遺詔長1.55米,寬0.8米,為卷軸式。“遺詔”寫在一張明黃色的宣紙上,這種顏色是清代皇家的御用色,是用漢、滿二種文字書寫的。通看整篇遺詔,還揭示了很多很多知識點。

康熙說自己幾十年如一日,殫精竭力,不是“勞苦二字所能概括的”。還說史論說明朝皇帝短命是因為好酒色所致,這是文人故意要寫一點不好的。他要為明朝皇帝辯駁一下,應該還是天下事太繁重所導致的。

在遺詔裡,康熙還寫了清朝入關的歷史,說當時一開始不忍心取代“中國之主”,正好趕上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崇禎皇帝自殺,所以臣民都來迎接他們,繼承大統。

遺詔裡有一段話,應該極少有人能注意,就是康熙說自己年輕的時候“能彎十五力弓發十三把箭”。清代弓箭用“弓力”來區分強弱,15力是最強的。故宮博物院珍藏的清代皇帝所使用的御用弓,其弓角的牛角面上鐫刻“弓力”力數。比如順治弓“七力”,康熙弓“十一力”、“七力半”,雍正弓“四力半”,乾隆弓“三力”,“五力半”和“七力”;咸豐弓“五力”。一力等於14斤。所以康熙年輕的時候能拉210斤的弓,絕對是武林高手。


不過,浦峰君最後想說的是,這份遺詔極可能是假的。首先它不是康熙手書的,是死後拿出來的。在文中,“今朕年已登耆,富有四海,子孫百五十餘人,天下安樂,朕之福亦云厚矣,即或有不虞心亦泰然。”這句話完全不像是要病死的話。而遺詔日期“十一月十日”,康熙是死於三天後的“十一月十三日”。怎麼就能恰巧在死亡三天前寫下這遺詔呢?

最最重要的是雍正生前以各種藉口把陵墓搬離清東陵,去了三百公里外的清西陵。自古以來,沒有特殊情況,子孫都是按照昭穆制分列祖宗左右。如果清東陵風水真不好,那後面還有那麼多皇帝安葬在那邊,怎麼可能?這完全就是愧對祖宗,無顏見父親的心虛。歷史就是統治者書寫和篡改的,也沒有多少可信之處。信史要麼存在於野史之中,要麼湮沒在歷史長河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