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县因户施策创新农村危房改造实施模式 贫困群众有了温暖的“家”

大英县因户施策创新农村危房改造实施模式

贫困群众有了温暖的“家”

一人一个单间,塑钢窗户,屋里收拾得干净整洁。11月11日,记者走进大英县河边镇大屋沟村5组74岁贫困户代学连的家,他正在收拾房间。住进这样的好房子,老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在老房子住了30多年,夏天漏雨冬天漏风,因为年久失修,每当遇到大雨等恶劣天气,代学连都胆战心惊,生怕出事。

2018年以来,大英县通过县、镇、村各级干部入户排摸,对现居住危房户逐户研判,结合中省危房改造政策,因户施策制定保障措施。目前,大英县已有70多户贫困户像代学连一样享受到了住房安全保障政策的福利。

多种途径保障贫困群众住房安全

大屋沟村现有516户185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6户114人,通过农村危房改造实现安全住房保障的有27户41人。

与代学连一样搬进“新房”的大屋沟村9组村民唐泽荣说,住在这里,邻居之间煮饭洗衣都互相照应,看看电视聊聊天,日子不寂寞,每天心情都很好。

像代学连、唐泽荣这样住在村集体“公有住房”里幸福生活的群体,只是大英县危房改造创新实施工作的一个缩影。

早在2017年,大英县就开始调研差异化实施农村危房改造,针对群众具体需求,初步探索采用“购置农村闲置好农房”“集中联建危改房”“盘活农村集体闲置房”途径,保障分散供养五保户、低保户的安全住房保障需求,并于2018年在河边镇拦江村、回马镇枯井村、卓筒井镇槐花村实践,解决了31户困难群众的住房需求。

因户施策给贫困群众“安家”

在土坯房整治工作中,大屋沟村改造了闲置10多年的村小。经过改造,粉刷一新的11个单间,玻璃、窗帘、厨房用具、床上用品、衣柜等一应俱全,一楼还设有活动室。这一闲置村小改造而成的“公有住房”成为村里的一道风景。

与大屋沟村不同,河边镇拦江村的“公有住房”则是经过走访群众与集体商议决定,通过层层申报审批,最终确定将村里准备拆的闲置好房子改造成“公有住房”。

住在“公有住房”的拦江村16组村民周文波告诉记者,自己一直在外打工,因为没有房子,平时回家只能借宿村支书家。现在好了,想什么时候回家就什么时候回家。

村民周玉告诉记者,村里还通过土地置换,将房屋周边的一片地调给了他们。几个老年人平时种种菜、养养鸡,生活充实多了。房屋离村卫生室和村委会办公室都很近,看病、办事十分方便。

在实施农村危房改造过程中,大英县强调三个注重,即“注重标准、注重过程、注重实效”,严格根据改建户的家庭人口确定改造间数,并按照家庭成员情况进行人性化设计。在工程建设中,镇、村两级加大帮扶力度,相关部门加强技术指导、质量监督和工期督导,严把质量关,确保安全宜居,让群众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

通过两年的创新实践,老百姓不但实现了住房安全保障,还从心里实现了对“家”的回归。政府也通过这种途径减少了资金投入、节约了建设用地指标,实现了社会和谐。

(全媒体记者 成红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