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河:致富路通了 村民心暖了

秦紅霞 本報記者趙蘊穎

初冬時節,在莊河市鞍子山鄉山海豐村,54歲的村民林春紅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進入11月,林春紅家兩座溫室大棚裡的西紅柿開始陸續成熟。作為遼南地區最大的西紅柿種植基地,這裡的西紅柿品質好、口感佳,每年都會吸引大量收購商慕名而來。依託當地通達坦闊的農村公路網絡,山海豐村的村民守著家門口兒就把西紅柿賣出喜人的好價錢,更讓西紅柿一路坦途走出國門、遠銷俄羅斯。

致富路、民生路、產業路、旅遊路……近年來,莊河市完善了市、鄉、村三級管養體系,推行市鄉村網格化道路養護模式,使農村公路實現了建有所“責”,養有所“任”,管有所“人”,運有所“能”。截至2018年底,莊河市農村公路總里程達3151公里,其中縣級公路237公里,鄉級公路537公里,村級公路2377公里,基本形成了縣路為骨架、鄉路為支線、村路為脈絡的“四橫四縱”公路網絡體系。

今年11月7日,在全國推動“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現場會上,莊河市榮獲“全國四好農村路示範縣”榮譽稱號,並現場接受授牌。

致富路修到了家門口

今年70歲的於澤文是山海豐村680戶村民的“當家人”。作為全國勞動模範,於澤文從上世紀80年代就走上村黨支部書記的崗位,不僅帶領當地群眾將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更親眼見證了山海豐村翻天覆地的變化。“路!我們村子老百姓能過得這麼富足,多虧著我們這兒的道路好哩!”2007年,山海豐村成為莊河市205個建制村中首個實現屯屯通的行政村。順暢的農村公路路域環境改變了當地百姓出行環境,也為村民叩開了致富的大門。

沒通上柏油路之前,山海豐村還只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沿海小漁村。儘管當地盛產雜色蛤、對蝦等水產品,但由於路不好,海鮮運不出去,收購商也不願意來。2007年,莊河市交通部門為山海豐村通上了柏油路。於澤文一方面繼續壯大村集體經濟大力發展水產養殖業,一方面迅速帶領村民積極發展設施農業。2011年,山海豐村的農村公路再次升級,實現了戶戶通!有了通達的農村公路做支撐,於澤文帶領群眾在致富道路上越走越順暢,種西紅柿,養殖肉雞、蛋雞,養豬,海上養殖……如今的山海豐村,村民的人均年收入已由2007年的不足萬元攀升到2.1萬多元。2018年,莊河市對農村公路進行了大修攤鋪,於澤文帶領群眾致富的信心更足了,“現在我們村正大力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呢,今年我們已經在油路邊上建起了垂釣園、採摘園,明年我們還要建設農家樂!”

在莊河市大力推進的“四好農村路”建設過程中,山海豐村作為眾多得益於農村公路建設成果的普通村莊之一,道路暢安舒美,村民安居樂業。

通達路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作為中國優秀的旅遊城市以及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市,莊河市擁有規模以上的旅遊景點16處,其中有14處與農村公路22條路線直接相連。

在莊河市大營鎮靴子溝村,村民李桂蓮與丈夫林英勇經營著一家名為“林家大院”的農家樂。曾幾何時,由於當地的路不通,靴子溝村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養在深閨人未識”,李桂蓮和丈夫只能靠外出打工維持生計。近幾年,隨著莊河市農村公路建設的快速發展,靴子溝村因路而起,成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動範本。依託通達的農村公路,八方遊客紛至沓來,當地像“林家大院”這樣的農家樂,每年戶均收入都在10萬元以上。

路修好了,老百姓的生活便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靠路富起來的靴子溝村村民,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自發當起了當地公路的義務護路員。在莊河市,像靴子溝村這樣的群眾廣泛參與、人人自覺、自發護路已蔚然成風,當地農村公路養護工作呈現出精細化、特色化、規範化、便民化的良好態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