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薪?限外?限資?足協新政“關鍵詞”一一解讀

昨天,中國足協在上海召開由16家中超俱樂部投資人代表參加的聯賽工作會議,對即將出臺的聯賽新政進行交流探討,為相關規則或政策的科學合理出臺集思廣益。儘管最終並未敲定任何決議,但這次會議所討論的內容,很可能對將來的國內聯賽產生深遠影響。本土球員限薪、只能有一名超級外援、頂薪球員不能隨意轉會……這一系列設想中的改革,真會在將來實施嗎?

限薪?限外?限資?足協新政“關鍵詞”一一解讀

圖說:足協擬推出一系列新政 網絡圖

改革力度大


昨天上午的上海綠地萬豪酒店,聚集了來自中國足協、中超公司及中超16傢俱樂部的代表。如何使聯賽更加健康有序地發展,各方進行了熱烈討論。

在此之前的11月20日,中國足協就發佈了《關於各職業俱樂部暫緩簽署球員工作合同的通知》,要求中超、中甲、中乙三級俱樂部暫停球員簽約,由此也釋放出一個強烈信號:下賽季的聯賽,將有重大變革。

怎麼變?昨天,有關限薪、轉會、外援政策等諸多方面的聯賽新政逐漸浮出水面。包括:未來中超、中甲、中乙三級聯賽本土球員的單季頂薪標準分別為稅前1000萬元、600萬元、300萬元;凡領到中超頂薪的球員,未經原屬俱樂部同意不得自由轉會;每家中超俱樂部允許引進1名超級外援,其身價不得超過2500萬歐元,且薪資不受限,但球隊所有外援薪資累計不得超過1.5億元人民幣;U21本土球員稅前不超過100萬元;俱樂部如有U23本土球員經中國足協推薦赴海外留洋,可以在聯賽中適當減免執行U23球員政策;中乙球隊每隊單季最多隻能報名3名年齡在30歲以上的球員。

限薪?限外?限資?足協新政“關鍵詞”一一解讀

圖說:足協將推一系列新政 新民晚報記者 李銘珅 攝

而對於外界普遍關心的聯賽歸化球員註冊及使用辦法,目前初步草擬的方案是,中超俱樂部每家至多同時註冊2名非華裔血統入籍球員,且每場比賽只能上場1人。普通外援政策則基本延續本賽季下半賽季調整後的政策,即每場比賽每隊可以報名4外援,其中同時登場3外援。至於具有華裔血統的入籍球員則視同為普通本土球員,所有入籍球員的薪資標準同於普通本土球員。

亦有反對聲


不難看出,在新掌門陳戌源上任之後,中國足協推出這一系列新舉措的目的,是為職業俱樂部減負、推動本土球員培養髮展,不過因為具體動議內容帶有明顯的干預、調控色彩,還是引起了不小反響,甚至有多傢俱樂部明確表示了反對意見。

限薪?限外?限資?足協新政“關鍵詞”一一解讀

圖說:陳戌源上任後推出的一系列改革引起不小的反響 新華社圖

比如在限薪方面,有俱樂部代表認為應該根據各級聯賽的實際情況,科學劃定,而不是“一刀切”。對於“領到中超頂薪的球員,不得未經原屬俱樂部同意自由轉會”,有代表認為這有悖於國際足壇現行轉會制度的精神,這樣的規則可能有益於擁有大量合同即將到期球員的俱樂部強留球員,但對其他俱樂部引進人才造成影響。

至於“國腳級球員頂薪可上浮20%”這一點,爭議也不少。“國腳”如何界定?是不是入選了一次集訓隊也算國腳?如何在選拔國腳時保證公平,減少人為的“權力尋租”空間?

對於“U21球員稅前薪水不得超過100萬元”,也有人提出,一些優秀的年輕球員已經在球隊踢上主力,這種限制是否不公平?最典型的是申花19歲的中衛朱辰傑,現在甚至成為了國家隊的主力,難道比其他隊友的薪水還要低很多?

限薪?限外?限資?足協新政“關鍵詞”一一解讀

圖說:朱辰傑 新民晚報記者 李銘珅 攝

還有外援的相關政策,“每傢俱樂部只允許1名超級外援”,那什麼樣的外援才能算“超級外援”?如果有超級外援存在,勢必其他外援的身價就會大幅下降,水平能否得到保障?讓一名身價超高的外援,同場與身價相差10多倍的外援比賽,效果如何?

由於事關各方重大利益,中國足協也不會在會議期間就草率拍板定案。當然,任何改革都會有阻力,錯綜複雜、利益糾纏的中國足壇,想要“動刀”難度也可想而知。只要目標是為俱樂部減負、有利於青訓和國字號球隊人才建設,哪怕有部分反對聲音,也應該大膽邁開步子向前走一走。(新民晚報首席記者 關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