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呆萝卜”真呆了,没钱烧的社区生鲜电商出路在哪?

交汇点讯 近日,社区生鲜电商呆萝卜陷入关店潮。社区生鲜电商被誉为电商行业的最后一片“蓝海”,近年来,投身其中者众,黯然退场者也为数不少。

“11月22日上午,我还在呆萝卜APP上下单买了一把菠菜,下午微信群里就通知,让大家不要再买东西了,取不到货了。充了钱的顾客,赶紧到门店登记,过期不候。”家住南京市建邺区中海塞纳丽舍的市民刘晓没想到,天天光顾的呆萝卜说关就关了。60岁的刘晓家旁边不到100米就有一家呆萝卜万达华府店,每天早上到呆萝卜排队取菜已经成为刘晓生活中的一部分。在她看来,呆萝卜价格便宜,取材方便,虽然有时候菜没有那么新鲜,但是与周边菜场比,性价比高。

“呆萝卜”真呆了,没钱烧的社区生鲜电商出路在哪?

26号上午,记者再次来到小店门口,只见店门紧闭,门上贴着2张告示,一张是来自“呆萝卜”创始人兼CEO李阳的《关于近期员工薪资发放的说明》的邮件,邮件中表示,由于经营不善导致资金紧张,公司经营受到重大影响。呆萝卜将尽最大努力完成资产变现,给大家发放薪资。另一张声明表示,呆萝卜将努力寻求解决方案,筹措资金,渡过难关。

“呆萝卜”真呆了,没钱烧的社区生鲜电商出路在哪?

虽然呆萝卜关店的事已发生了几天,但是仍有不少市民前来讨说法。就在记者采访的时候,62岁的居民张洪来到门口前,“今年四五月份的时候,我在呆萝卜充了5000元,送了1800元,现在还剩下3000多元没用完,前几天出门没买菜,今天来一看,商家门上连电话都没有,找谁要钱去?”店面是从内部锁上的,周边商家表示,有人住在店里。但张洪拍门喊了数分钟,无人应答。

生鲜电商“遇冷”并非呆萝卜一家。在距离这家呆萝卜约100米的地方,之前也有一家红火的生鲜店——巴布洛“云厨1站”。现在,这家店面仅剩摘牌还没有摘下,几名装修工人正在装修,装修工人告诉记者,这里将开张一家面馆。这家店之前颇受周边小区居民欢迎,充5000送2000的模式吸引了不少人,而怀揣“云厨1站”充值卡的人,现在只能跑到“云厨1站”其他连锁店去消费。在“云厨1站”嘉陵江东街店,记者看到,充值模式还在继续。门口的小黑板上写着“充值有礼”,充200元送酸奶一组,充值1000元,额外赠送老母鸡一只。

“呆萝卜”真呆了,没钱烧的社区生鲜电商出路在哪?

呆萝卜的公告称,此次危机主要因扩张过快而融资步伐没能同步跟进,及信息不对称所致。据了解,在官方证实出现资金链问题,陷入经营困难局面之前,自7月13日宣布获得高瓴资本、晨兴资本领投,XVC跟投的6.3亿人民币A轮系列融资之后,呆萝卜再无新融资传出。

盲目“烧钱”等于饮鸠止渴,很容易走上共享单车的老路。“记得当初做团购业务的时候,我们在江苏市场开局异常艰难,市场上融资成功的竞争对手包括呆萝卜都异常疯狂火速前进。”阿里的一位业内人士称,“我们那时总在自我怀疑:他们怎么跑得这么快?我们遇到的问题他们没有吗?还是已经克服了?如今再看,可能只是疯狂的资本涌入掩盖了经营模式本身。当资本之水枯竭,裸泳者一一浮现。”

除了呆萝卜外,南京市民熟悉的“云厨1站”也曾因流动资金出现缺口一度陷入经营困境。家住南京明通家园小区的王女士说,“家门口有一家云厨1站现在还开着,但自从那场风波后不太敢再充值消费了。”

在今年宣告退场的还有“鲜生友请”。这家起源于杭州的社区生鲜品牌被接连曝出拖欠工资、资金链断裂等问题,随后宣告终结。背后的原因同样是其发展过于快速,导致资金链和供应链紧张。从2017年到2018年,鲜生友请开设了130多家门店。而在2019年初到4月份,鲜生友情只开了3家店。

“呆萝卜”真呆了,没钱烧的社区生鲜电商出路在哪?

融资后过于追求复制速度,是跌跟头的主要原因。拿呆萝卜来说,融资后采取了相对激进的扩张方式,快速进入19个城市,门店数量超过1000家。在南京市场,其门店数量也曾超过100家。

实际上,社区生鲜这门生意虽诱人,但做起来十分不易。对于生鲜领域而言,如果按照行业内标准计算:生产损耗费用10%—15%,物料包材费费用1.5%-2%,配送费3%-5%,综合费用率在14.5%-22%之间。相关报告显示,目前全国社区生鲜行业目前依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门店数超过300家的头部企业仅占3%。在被调研的企业中,47%的社区生鲜企业毛利率在20%以内,毛利率超过30%的企业只占到10%。电子商务专家曹磊说,买菜行为是消费者的一种刚需,背后代表着巨大的天然流量,但事实证明,做生鲜,力图补贴拼价格,烧流量的企业,在资本退潮后,就会难以持续。一般来讲,要快速复制,通常都会走低价路线,通过低价迅速培养消费习惯,销售额、用户群规模,否则快不起来。因为如果是走服务溢价、品牌溢价路线,复制发展周期则会相对比较长。

“呆萝卜”真呆了,没钱烧的社区生鲜电商出路在哪?

生鲜行业重投入,且盈利期漫长,一旦其中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将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对社区生鲜来说,稳健可能更重要。双十一期间,苏宁菜场在上海低调上线,这是苏宁菜场今年布局的第二个一线城市。据悉,上海苏宁菜场目前覆盖门店数量20家,与北京、南京相比,苏宁菜场在上海多瞄准消费水平高、普遍年轻化的人群聚集地,因而在客单价、热门单品销量等数据体现出明显的差别。根据前2周的运营数据,上海消费者对梅花肉、前腿肉、柴鸡蛋等肉禽蛋品及新鲜水果更加青睐。而在北京,则是绿叶菜品销量更高。苏宁易购总裁侯恩龙说,一点一滴摸索出来的东西,会支撑着业务大模式越来越清晰,效率越来越高。

在业内人士看来,生鲜行业的竞争本质上技术的竞争。即用技术的方式解决物流的问题、解决仓储的问题,把时间缩到最短,把仓储量缩到最少,把损耗缩到最小,用最快的方式送到消费者手里。就拿到店自提模式来说,自提网点建设有三大要求,一是距离消费者要近,方便自提与消费;二是布局要密,降低仓储与运输成本;三是门店除了履约功能外,有更多的增值服务,以带动关联销售,弥补生鲜商品的低毛利问题。能一次性满足以上三个要求,并不容易。

交汇点记者 宋晓华 许海燕


分享到:


相關文章: